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2022-09-03由 九派觀天下 發表于 林業

檫木種子多少錢一斤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冬至了,數九寒冬就要來了。不過,對於跟著草木走過四季的植物愛好者來說,寒冷擋不住我們刷山的腳步。相比於春夏時的百花爭豔、萬物繁盛,冬日山行其實也別有風味。

一個陽光燦爛天氣清寒的週末,我們一行六人去刷東錢湖的嶺南古道。此處之“嶺南”,應指韓嶺之南。古道以碎石鋪成,鑲嵌出各種圖案,頗為精緻,據說是為方便信徒去山上朝拜十方雲南寺而建,每日有義工辛勤打掃,道路乾淨整潔。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江南的冬天,沒有北方的那種萬物蕭索一片荒涼,感覺更像四季的混合版。山野的總色調還是綠色,但綠色之中卻夾雜著大大小小的黃色或紅色色塊,那是落葉樹種或者芒荻給山野塗上的暖色調。

當然,在少數地方,因人工的作用,也會形成一些吸人眼球的大片斑斕場景,讓江南人可去小規模蕩氣迴腸一下,算是過足秋癮。比如三溪浦的池杉林,茅鑊村的古樹群,唐田村的金錢松,都是人們趨之若鶩以至於交通堵塞的地方。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嶺南古道上人不太多,是個鬧中取靜的所在。站在半山腰土地廟邊的觀景平臺上遠眺,近處是井然有序的韓嶺村,村外就是浩渺的東錢湖,湖盡頭的小山外,隱約有一片繁華,中有一樓鶴立雞群,那是寧波三江口第一高樓,249米的寧波塔。這裡看得見繁華,卻和紅塵隔著一段距離,轉身即是山野。

此時的山間,比起春夏,可以看到更加豐富的物種生命階段,萌芽、開花、落葉、結果的植物都有,雖然比例不一,但卻在這一季集中呈現。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青岡露出了尖尖的芽苞,覆瓦狀排列的芽鱗片上泛著金屬般的光澤,如此精緻。山雞椒、老鼠屎的花苞已非常飽滿,隨時等待著春姑娘的訊息。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道邊的光亮山礬很粗壯,很高大,長成了小喬木的模樣,現在正在含苞待放,有些還開出了精緻的小花。稀疏有致的杜鵑花,間或出現在林中,它們的紫紅色,是此刻山間最浪漫的顏色。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繼續往上,是一片茶園。看得出來,這是一片好久無人打理的茶園,不過茶樹卻免去了被剪被摘的命運,自由自在地生長著。茶園穿出,是一條寬闊的土路,左拐直走可以回到起點。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風景,走進了土路對面的一條林中小道。

這片森林,是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混交林,常綠樹多是紅楠、青岡之類,落葉樹種以楓香樹、檫木為主,各種形狀的枯葉鋪了一地。冬日山行,完全不必擔心蛇蟲山螞蝗之類,它們此時都冬眠了,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走。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快走踏清秋。雙腳踩在落滿厚厚樹葉的小道之上,既柔軟又皮實,比起硬邦邦的水泥路或者石子路,走起來要舒服多了。在這樣的山腰平路上走,除了自己的腳步聲和夥伴們的輕微交談聲,也就是微風拂過樹梢的沙沙聲,林子裡既安靜又清幽,走多久都不會感到太累,會感覺到山行也是一種享受。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陽光從落葉樹的枝椏間透射下來,打在小道的落葉上,也把道邊的各種蕨類照得透亮。蕨類是個大坑,至今不知如何下手,但狗脊是比較容易認識的,它們的孢子囊群以葉脈為中線呈八字狀排列,就像是黃狗的背脊。還有一個紅蓋鱗毛蕨,曾經請教過,現在也認識了,它們復羽狀葉複雜、整齊卻很生動,是典型的蕨類植物的式樣。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抬頭看藍天下的楓香樹,葉子幾乎掉光,生命的筋骨和脈絡卻如此清晰,少許堅強的葉片繼續留在枝頭,有紅有黃、有橙有灰,不多的幾個葉片,顏色卻如此豐富多彩,實在令人驚豔。與滿樹秋葉那種高飽和度的顏色相比,我倒更喜歡這種更多留白的簡潔與明亮。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在曲曲折折的林間小道走著看著,不知不覺就下得山來,來到一個開闊谷地。在冷水坑小水庫壩上喝點水吃點東西,休憩片刻,然後順著大道繼續往下走。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在沒有花沒有果的季節裡,看葉子認植物就像猜謎一樣有趣。道旁有一棵小樹,枝頭的紅葉被陽光照得通紅,一下子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是啥呢?木蠟樹?黃連木?名字一個個列出,又一個個被否定,最後只能拍好照片回去對植物誌、請教老師,答案卻是臭辣樹,中國植物誌裡叫做楝葉吳萸,很開心又認識一種紅葉植物,而且知道它就站在路邊,下次可以來拍它們開花結果的圖片。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當大路換成田間小路的時候,我們得左拐了,順著橫街嶺墩的方向行走,才能拐回起點。三五個農人在地裡忙碌著,菜地裡經霜的青菜綠油油的,讓人看著特別有食慾。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跨過一條小溪,農田就在身後了,我們穿行在一條箬竹瘋長的山路中間,路都被遮住了,只能像在水裡分開水路一樣艱難前行。路的左手邊是一條山溪,水質清澈潔淨,綠葉披拂的石菖蒲在水石之間生機盎然。溪澗水中間和邊上,長著不少上了年紀的楓楊樹,有的整樹被人鋸倒,有的巨大枝幹被截去一段,難道是樹老生病了?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這裡有幾株常春油麻藤非常壯觀,少說也有四五十年的年紀了,其中一株枝幹比碗口還要粗,已經由藤變成樹了,它往上變成兩股,分別攀在兩棵樟樹之上,香腸般的豆莢密密地垂在枝幹上。另外一株則和幾棵楓香樹纏繞糾纏在一起,爬到樹冠之上,並且開枝散葉,把好幾株楓香的樹冠都佔領來,它們的鋪散開來的三出複葉,硬是把幾棵落葉樹變成了常綠樹一樣。

只有在冬天的落葉樹上,才能看出常春油麻藤的強悍,否則像香樟那樣的常綠樹種,二者的葉子混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油麻藤也攀在樹頂之上。收集種子是冬天刷山的樂趣之一。我們摘了一些豆莢帶回家,剝開,裡面是巨大的豆子,黑乎乎的像放大版的圍棋黑子,側面看,中間有縫合線,看起來又像一個個小黑包,非常可愛。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跨過橫街嶺,繞過錢湖柏庭,拐進一條遍是芒草的小路。陽光燦爛,芒草輕搖,那是秋日最動人的景象之一。一群各種顏色衝鋒衣的刷山人走在稻黃色的田野中,寂靜的山野瞬間生動起來,天地人的搭配如此和諧美好。再彎過一個小山坡,穿過一條落滿松針的山道,繞過一片青青竹林,我們的嶺南古道之旅就圓滿結束了。

小山|冬日走過山間

如果要推薦一個離城較近、原生態較好、強度中等、里程適宜的刷山環線,我會推薦我們走過的這條路。

線路

導航“嶺南古道”可到,停車場停好車,上古道,過嶺南殿、雲南寺→冷水坑水庫→橫街南→嶺南古道,全程一萬六千步左右。

————the end————

作者簡介

小山,寧波生態文化協會理事、專家委員會主任,專業植物社群“拈花惹草部落”創始人,《花園》雜誌等媒體專欄作者。業餘時間致力於發現身邊觸手可及的草木之美,挖掘尋常草木的文化內涵。參編《認識中國植物》,著有《甬城草木記》、《草木清歡》等作品。

一審 鄭婭敏 二審 徐傑 三審 錢浩

【來源:寧波都市傳媒】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