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福建“出米巖”,小小石縫相傳每日可流出一碗米,原因為何?

2022-09-01由 大局觀點 發表于 林業

石縫叫什麼

自古“民以食為天”,不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代,糧食對於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糧食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戰略物資,更是百姓們生存的必需品。

一個國家,只有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才能真正讓國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否則就只是涸澤而漁。在古代,勞動人民一生所求,也不過只是吃飽喝足而已。

而在福建卻有一道非常奇怪的石縫,相傳這道石縫每天都會流出一碗米,這是什麼原因呢?

福建“出米巖”,小小石縫相傳每日可流出一碗米,原因為何?

民以食為天

這句話其實出自《史記》,整句話的意思也非常簡單,就是解釋君王和百姓的根本。對於君王來說,老百姓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對於百姓而言,最重要的卻是糧食。很多時候百姓並不在乎統治自己的人是誰,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吃飽。自古以來皆是如此,一旦讓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他們就會進行反抗。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會反覆強調百姓關係著一個國家的穩定性,如何讓一個國家一直處於安穩之中,那就是讓百姓吃飽穿暖,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被迫起義。

明朝末年,正是處於小冰河時期,這導致百姓們耕種下去的糧食都顆粒無收,沒有足夠的糧食,他們就舉起來反抗的大旗,搶劫朝廷或者是其他人的糧食。天災釀成了人禍,很多人因為饑荒死去,剩下的人又有一部分人舉起了反抗的大旗,明朝自此開始動盪不安,直到被李自成滅國。

福建“出米巖”,小小石縫相傳每日可流出一碗米,原因為何?

出米巖

糧食如此重要,很多地方因此誕生了一些相關的文化。在福建就有關於出米巖的傳說,據說出米巖在古代的時候,每天都能流出一碗米,正是靠著這碗米,在發生了災難的那些年,讓很多的人因此的活命,這才留下了這個傳說。那麼,真的有這樣神秘的石縫嗎?

福建出米巖的傳說從唐朝開始,據說在唐朝的時候,一位高僧在石縫的旁邊修建了寺廟,以便於吸納附近想要參佛的人,在之後的歲月裡,這所寺廟有很多人來參拜。有時間的時候,這附近的人都會到這座寺廟參拜,祈求來年能夠豐收,更祈求家裡的人能夠健康。

福建“出米巖”,小小石縫相傳每日可流出一碗米,原因為何?

某一天,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一位僧人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石縫每一天都會流出一些物質,這個物質是白色的,看上去非常的奇怪。為了探明究竟,僧人走過去細細檢視,這一看,就讓他震驚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個石縫裡面流出來的白色物質是大米。雖說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僧人卻非常不理解沒為什麼大米會從石縫裡面流出來?這不是應該種在田地裡的麼?

福建“出米巖”,小小石縫相傳每日可流出一碗米,原因為何?

救濟災民

僧人並沒有追究這件事的原因,只是將這一切當成了佛祖的恩賜,他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其他人,他們將這些米當作寺廟裡的糧食,留下使用、

過了一段時間,僧人發現了米流出來的規律——每一天石縫的大米只會流出一碗。

後來當地發生了天災,這導致當地的農民已經連飯都吃不起了。為了救助這些百姓,僧人們把寺廟裡面的存糧拿了出來,但這終歸的有限的,沒過多久,寺廟裡的存糧就消耗一空。好在石縫每天會流出一碗大米,僧人們就憑藉著每天的這一碗大米,拖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將天災熬了過去。

而出米巖也救了很多的人。自此這條石縫在當地出名了,百姓們都說,這是佛祖給予的恩賜。然而,如今的出米巖已經不會在流出大米了。這是為什麼呢?

福建“出米巖”,小小石縫相傳每日可流出一碗米,原因為何?

“出米巖”不流大米的原因

關於出米巖不在產出大米的原因,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某位僧人認為每天流出的米太少,因此鑿寬了石縫,但是石縫變寬以後,大米卻沒有了。人們認為這是由於僧人太過貪心,因此佛祖收回了他的恩賜。這種說法看起來有些迷信,並不是很靠譜。相比之下,第二種說法就顯得更有根據。

第二種說法是說,高僧在建造寺廟的時候,糧倉的位置靠近“出米巖”,後來由於某種原因,糧倉破損,每天都會流出一碗米。在流出了一碗之後,由於這些米失去糧食的壓力,就像沙漏一樣,這種情況下,就不會有米流出來了。後來糧倉被修好了,糧食自然也就沒有了。

這種說法也存在了一定的漏洞,因此出米巖具體是因為什麼原因不在流出糧食,誰也不知道。

福建“出米巖”,小小石縫相傳每日可流出一碗米,原因為何?

結語

其實關於出米巖為何會流出米真的重要嗎?也許這件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樣重要,對於百姓來說,能夠吃飽,便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或許沒有能力也沒有那個心情去追究米的來源,就如同他們對於統治自己的人究竟是誰並沒有那麼在乎。

所謂民以食為天,可以說是一句很現實的話。它反映了百姓們的原則,不在乎統治者是誰,也不在乎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地位做了多少事情,他們只在乎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國家需要在乎的,也正是這些百姓的生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