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進博會上,這些外國朋友來看什麼?

2022-08-31由 縱相新聞 發表于 林業

黃麻代表什麼意思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思眾

11月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閉幕。711。3億美元的意向成交額、7000多位境外採購商、91萬的進場人次……持續一週的第二屆進博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此次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加盛會,參展國家及企業數量均超過首屆。而在觀眾中,也有不少外國交易團的身影。為什麼來進博會?來進博會看什麼?

孟加拉國參展商

卡齊·康魯·卡里姆(Kazi Kamrul Karim)上一次來上海時還是五年前,他登上過大廈高處俯瞰過這座城市的夜景,“美極了”。

五年後,上海又變了許多,樓變高了,新鮮玩意也更多了。卡里姆所在的孟加拉國黃麻廠公司(Bangladesh Jute Mills Corporation)是本屆進博會邀請的參展商之一,展位在6。1品質生活館。

每天飯後,他愛和同事卡扎爾去附近的展館逛逛,在他們常常經過的道口,歐萊雅的全環繞電子大屏上放著各國明星的影片,五光十色。

進博會上,這些外國朋友來看什麼?

卡里姆經過化妝品展臺(攝/陳思眾)

他看到能高效切割物品的鐳射機、不到半分鐘就能組裝好車門和發動機的機械臂,當然還有汽車館裡目不暇接的“黑科技跑車”……

“所有東西都很新奇。”卡里姆說,“有那種可以精準祛除色斑的美容儀,用了那個就跟化妝沒什麼兩樣。”

但他最喜歡的還是國家展館——牙買加的朗姆酒唇齒留香,義大利把羅馬鬥獸場和比薩斜塔以互動技術搬到了他面前,不同民族的人穿上各具特色的服裝在臺上演出。

“舞蹈和音樂最能代表一個國家!”但卡里姆也有小小的遺憾,家鄉孟加拉國這次沒有帶來他喜歡的歌舞表演,“我們也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他們的傳統服裝很漂亮。”

瞭解孟加拉國的人知道它的另一個名字——“黃麻之國”。孟加拉雨水充沛、終年高溫,具備黃麻生長最舒服的條件,也讓它成為了僅次於印度的世界第二大黃麻生產國。從60年代開始,加工廠和地毯廠陸續建起,黃麻成為孟加拉國創匯收入最多的工業部門,出口收入一度佔該國出口收入總額的80%。

進博會上,這些外國朋友來看什麼?

卡里姆所在的“黃麻之家”展區(攝/陳思眾)

說起黃麻,卡里姆驕傲不已,在他看來,這植物渾身都是寶。他遞來一個黃色的透明袋子:“猜猜這是什麼?”那個袋子看上去和塑膠袋別無二致,但摸上去的質地結實許多。“這也是黃麻做的,神奇吧。”

80年代,隨著合成纖維和人造纖維的出現,黃麻不再是國際市場的香餑餑,生產率、競爭力和出口數量都不斷下降。今年五月,孟加拉國《獨立報》報道,由於缺乏戰略營銷策略、美元貶值和原料成本過高等因素,黃麻製品收入較上一財年下降了22。83%。

但卡里姆並不氣餒:“我們身處的世界每一天都在遭受汙染,對吧?黃麻的纖維純天然,是屬於未來的產品。”

來自中國的幫助讓卡里姆感到信心倍增。此次在進博會的展位,是中國紡織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對外公司”)協助他們一起辦起來的。

他們精心打造了以“黃麻之家”為主題的展館,黃麻製成的光面床單、半棉半麻的孟加拉傳統裙裝、以及花紋質樸別緻的黃麻小挎包……卡里姆甚至還翻出了一塊床墊的樣品,也是黃麻製成的。

進博會上,這些外國朋友來看什麼?

黃麻製作的床墊(攝/陳思眾)

三年前,中紡對外公司與卡里姆所在的公司簽訂了黃麻產品合作意向書,由於孟加拉國舊機器生產率佔比超過50%,中方的貸款和技術投入使得他們能夠用黃麻原料在中國探索更多新產品的應用。

而這次能夠將產品發展的前景展示在進博會的平臺,卡里姆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看到中國觀眾對孟加拉國感興趣,我們特別高興。下屆、下下屆、下下下屆我們還要再來。”

倫敦交易團成員

詹姆斯·特威迪(James Tweedie)和安東尼·斯圖爾特(Anthony Stuart)從新國際博覽中心趕來,他們在前一天剛在那裡參觀了門窗幕牆博覽會。

他們所在的GSI聯營公司坐落在倫敦的維多利亞大道上,主營諮詢業務,涵蓋建築、金融、食品等多個領域。儘管目前的客戶主要分佈在英國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斯圖爾特說,作為一家國際企業,中國市場的蛋糕對他們來說充滿誘惑力。

明年,GSI想以參展商的身份進入第三屆進博會。而由於公司涉獵的業務廣泛,但相互之間關係又不大,明年將以何種身份、什麼形式布展,都還是個問題,實地考核顯得尤為重要。

進博會上,這些外國朋友來看什麼?

特威迪(右)在參展時與斯圖爾特交流(攝/陳思眾)

斯圖爾特說,因為去年沒能拿到進館的入場券,今年,他們早早將資料託付給在上海的一位朋友代為處理。經過了漫長的稽核過程,朋友終於在展會開始前的兩週半收到通行證,確認特威迪和斯圖爾特能夠以交易團身份參觀展會,他們這才訂好了從倫敦飛往上海的機票。

特威迪在建築行業深耕多年,他觀察到,倫敦的設施建設似乎開始存在過度工程化的問題。由於每家企業都為了自身發展和政府資金而展開激烈競爭,市面上留下的往往只有最頂尖的技術生產的產品。“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支付得起這些。”特威迪說。

他想到可以來中國的市場,看一看是否存在價效比較高的產品,將它們帶回倫敦。

4。1裝備館是第一站,他們用20分鐘兜了個遍。特威迪看到幾家展示門窗和玻璃業務的展位,便招呼斯圖爾特到他身邊,比劃了起來:“這裡不錯,視野很開闊,而且展示內容一覽無餘。”

偶爾看到因為暫時的冷清而滑起手機的展商員工,他們便搖搖頭:“做生意一定不能這個樣子。”

“我去過無數展會,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最好的營銷方法永遠是主動出擊,和路過的人對話。可能一百人中只有一個會搭理你,而搭理你的一百個人中也最多就一個會真正對你的產品感興趣。但如果不主動,成功的機率就是0。”斯圖爾特說道。他高中畢業便早早投身職場,目前已是GSI的業務拓展總監。他在東歐建立了分部,為客戶提供銀行和法律顧問諮詢。

末了,他補充:“進博會的觀眾這麼多,就算一百個裡只有一個搭理我,那也足夠了。”

幾天前,斯圖爾特和特威迪一齊前往陸家嘴中心,登上了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從118層高的空中俯瞰夜景。

“上海讓倫敦看起來像是個小鎮。”斯圖爾特開起了玩笑。

義烏來的埃及商人

大山本名不叫大山,叫馬赫穆德·薩達。三年前,他和自己的朋友穆罕默德在義烏開起了自己的貿易公司,經營的貨品種類從玩具、服裝、廚具,到塑膠製品、五金工具……應有僅有。他們將公司中文名取作弗碧,來自英文名“4 Brothers”,意思是“為了兄弟”。

大山已經可以熟稔地在微信朋友圈發起商品廣告,國慶時,他發了一條短影片,影片中他身披埃及國旗,舉著一面五星紅旗的小旗幟:“駐義烏埃及商會人祝中國人民國慶快樂。”

本屆進博會,他和穆罕默德報名加入了義烏交易團,團內90%以上都是外國面孔。來到進博會後,他們主要將目光投向了食品及農產品展區。

近年來,中國食品和農產品進口額不斷增長。2016 年,中國食品進口總額已接近 500 億美元,農產品進口超過 1100 億美元。

而進博會是一個視窗,不僅是全球食品、農產品的展示平臺,也吸引了亞太乃至全球的眾多經銷商前來採購。

進博會上,這些外國朋友來看什麼?

即將離開進博會的大山(攝/陳思眾)

“我們想把家鄉的橘子帶到中國來。”穆罕默德說,他和大山的家鄉都在埃及,尼羅河流域是種植柑橘的好地方。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埃及向中國出口的柑橘總數超過21萬噸。他們認為,這個市場充滿前景。

“我想學習如何將食品和水果從埃及進口到中國來。我交換到很多名片,他們都是在這方面十分有經驗的展商,我很滿足。”穆罕默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