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沙漠何以變綠洲?八步沙三代人給出答案

2022-08-29由 每日甘肅 發表于 林業

綠洲風和沙漠風是怎樣形成的

沙漠何以變綠洲?八步沙三代人給出答案

這裡曾經是一處很大的風沙口,現在成了騰格裡沙漠最大的一片綠洲。

國家三北工程實施40多年來,古浪縣“六老漢”及其後輩前赴後繼,創造了八步沙奇蹟!

到2023年底,古浪縣沙漠治理將全面覆蓋240萬畝沙化土地,這個曾經被沙魔蹂躪的地方,將徹底實現沙漠變綠洲的夙願。

初夏時節,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走進八步沙林場,感受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

八步沙,茫茫沙漠如今綠樹成蔭

5月12日凌晨5時許,古浪縣土門鎮土門村,70歲的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悄悄起床、簡單洗漱後出了門,徒步前往四公里外的八步沙林場。

雖然天氣陰沉,氣溫在零攝氏度左右,但郭萬剛心情很不錯。這種天氣很可能下雨,下雨意味著林場半個月前栽種的檸條、梭梭成活率會大大提高。

早晨6時許,郭萬剛到達林場後沒有去辦公室,而是像往常一樣直接前往林地巡視。

在數百米高空的無人機視野裡,一塊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的綠洲從祁連山北麓一直延伸到騰格裡沙漠南緣。

在這片綠洲上,是八步沙三代治沙人栽植的各類沙生植物3000多萬株,有紅柳、木麻黃、梭梭、花棒等灌木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林草。沙漠的植物都長得不密集、不擁擠,這兒一叢那兒一簇,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植被層次分明,沙丘上是梭梭、檸條,丘間地種植白榆、沙棗、紅柳,林下是沙蒿、駱駝刺等草本植物。

這個季節的八步沙,正是檸條的花季,細長的枝條上綴滿黃色的小花,微風中,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前往林場深處的道路邊,有一棵五十餘年樹齡的老榆樹,密密麻麻的樹根盤曲交錯,外露地面有三米多長。

這是郭萬剛的父輩們1969年在林場種下成活的第二棵樹,當初種在沙丘間,樹根深紮在沙下。五十餘年過去,風一點點削平了樹旁的沙丘,老榆樹的根也露了出來。

如今的八步沙,花草遍地,綠樹成蔭,花棒與紅柳相映成趣,梭梭與沙棗成片成林,沙丘乖乖地匍匐在人們腳下。

“50多年前這裡可是寸草不生的沙漠,那時根本不敢想象眼前的境況。”郭萬剛說。

心有餘悸,難忘1993年黑風暴

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北鄰騰格裡沙漠,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全縣沙化面積達到240萬畝,風沙線長達132公里。

八步沙原系古浪土門鎮和大靖鎮之間的孤立沙丘,也是無法繞過的風沙口。

“風沙肆虐,出門八步就是沙丘。”這是郭萬剛對八步沙名稱的解釋,當年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周圍十多個村莊、兩萬多畝良田、三萬多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今年36歲的馬國榮是古浪縣林草局造林股股長,他的老家在土門鎮土門村,緊鄰八步沙,在他小時的記憶中,從每年春節到夏初,沙塵天氣兩三天就光臨一次。

令馬國榮至今心有餘悸的是1993年5月5日發生的黑風暴事件,當天下午5時許,一場特大沙塵暴侵襲古浪,持續時間近兩個小時。

“沙塵暴襲來時我正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起初晴空萬里,隨後遠處天際一道黑色巨浪鋪天蓋地湧來,旁邊的大人一把將我拉進路旁一間棚子裡,這才躲過一劫。”馬國榮說。

黑風暴刮來時,郭萬剛正和父輩在沙漠裡巡視,他們在昏天暗地的沙漠裡左突右衝,轉了六七個小時才走出沙漠。

隨後訊息傳來,此次黑風暴導致23名學生遇難,100餘名行人受傷。

“5·5”黑風暴事件成了古浪人永遠的痛,也成了八步沙三代治沙人不管多麼艱難,也不言放棄治沙的原因。

為了生存,三代治沙人挺進沙漠

“父輩們治沙最早是從1969年春季開始的,當時沙漠越逼越近,風沙肆虐下不但收成銳減,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和村莊也面臨著被吞沒的危險。”郭萬剛說,對農民來說,失去土地就等於失去基本的生存保障。萬般無奈下,父輩們決定放手一搏,集中在沙漠周邊的300餘畝土地上,種植梭梭、花棒等沙漠植物,抵禦沙漠的進逼。

第一年,父輩們從國營土門林場調了8萬株沙棘、花棒苗栽種,結果只活下來兩成。第二年只剩下了一成,其他的苗木被風沙颳得不見了蹤影,但他們從殘存下來的這些樹苗上發現了玄機。

第三年,父輩們總結經驗,創造了“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土辦法,當年植株的存活率就達到了60%。

“造林治沙只有生態效益,沒有經濟效益,是不可持續的。”郭萬剛說,國家三北工程的實施,真正讓八步沙的造林治沙走上了正軌。

1981年10月,古浪縣林業局傳達了三北工程的政策:為了鼓勵承包者在看護林地的同時積極治沙種樹,三北工程每畝給予五元補助,其中人工費一元,管理費一元,苗木費一元。

另外,當地林業部門對看護林地的護林員每月發放四十元工資。

隨後,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位老人以聯戶承包的形式組建了八步沙林場,在治沙合同書上摁下指印,承包治理7。5萬畝流沙,開啟了戰風沙、保家園的漫漫征程。“六老漢”約定:不論多苦多累,六家人都要把八步沙管下去!

1983年,30歲的郭萬剛在父親的感召下,接過八步沙植樹造林的接力棒。但直到“六老漢”中的4人相繼離世,7。5萬畝的八步沙才治了一半。

為了完成父輩遺願,賀老漢的兒子賀忠祥、石老漢的兒子石銀山、羅老漢的兒子羅興全、程老漢的兒子程生學、張老漢的女婿王志鵬都接下了“接力棒”,成為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

治沙點向沙漠深處推進,距離林場場部也越來越遠,像父輩們一樣,第二代治沙人在沙地上挖個坑,搭上簡易帳篷住了進去。這樣的“家”,他們一住就是十幾年。

“最難的是1996年至2000年,由於造林補助不足,大家差點就堅持不下來了。”郭萬剛說,當時看著沙漠裡那星星點點的綠色,想著放棄太可惜了,又咬牙打起了精神。

從2001年開始,三北工程資金投入逐年增加,至2011年至2020年的五期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2116。5萬元。

老輩人的努力讓年輕一代看到了希望,郭萬剛的侄子郭璽也加入了治理八步沙的隊伍,成為第三代治沙人。

40年多來,“六老漢”三代人不懼艱難困苦,與乾旱和風沙頑強抗爭。從第一代治沙人“壓草治沙”,到第二代治沙人創新應用“網格狀雙眉式”沙障結構,實行造林管護網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嘗試“打草方格、細水滴灌、地膜覆蓋”等新技術,防沙治沙技術一步步得到了升級。

三北工程,成就了八步沙的今天

40年多來,八步沙林場累計完成治沙造林面積25。2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到37。6萬畝。管護區內林草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現在的70%以上。

2018年,八步沙林場被國家林草局評為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先進集體。中宣部授予“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集體“時代楷模”光榮稱號。郭萬剛也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榮獲“隴人驕子”等眾多榮譽。

望著眼前的這片綠洲,郭萬剛感慨地說,沒有三北工程,就沒有八步沙的今天。“以前春季的時候,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有沙塵天氣,現在一兩個月都難見一次。”馬國榮告訴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這是三北工程帶給古浪最直觀的改變。

昔日的沙漠如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溜達雞養殖基地、梭梭嫁接肉蓯蓉等林下經濟初具規模。公路修進了八步沙,更多的人可以零距離欣賞沙漠綠洲的風采,旅遊收入也在逐年增長。

不僅僅是風貌的改變,“村裡沙化的土地現在已經開始復耕了。”郭萬剛說,由於三北工程帶來的生態效應,近年來古浪縣復耕的土地達12萬畝。

這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的防風固沙綠色長廊,確保了幹武鐵路、省道和西氣東輸、西油東送等國家能源建設大動脈的暢通。

“以前,鐵路和公路經常會被風沙吞沒,經常不得不由專門的清沙隊伍進行清沙。”郭萬剛說,現在的鐵路和公路兩邊一片蔥鬱,再也不需要清沙隊伍了。今年已經70歲的郭萬剛把林場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天會在林場巡視,依然為沙漠增綠忙碌。“我還想多幹幾年,把這些林子養護好。”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從古浪縣林草局瞭解到,“十四五”期間,該縣計劃的40萬畝防沙治沙任務,有望明年年底完成。屆時,古浪縣境內的沙漠將全部得到治理,成為一片欣欣向榮的綠洲。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邢劍揚 張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