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垃圾分類進行時,你準備好了嗎?

2022-08-27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林業

垃圾分類有幾種垃圾桶分別是

垃圾分類是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自然資源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需要。近年來,我市立足實際,加大設施建設投入,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要求,積極推進我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同時透過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垃圾分類的人群知曉率。

那麼,我市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實地走訪,採訪政府、企業、居民等多方主體,瞭解我市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環節的具體情況,傾聽相關人士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看法和建議。

垃圾分類“上頭熱下頭冷”

近年來,我市有關部門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選取古城區部分景點景區及住宅小區作為試點先行。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有關部門與環衛公司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宣傳,但是市民熱情普遍不高,整體情況呈現“上頭熱下頭冷”局面。

去年底,市區在古城區開元廣場停車場入口處設定了一個智慧櫃式垃圾箱。該垃圾箱有織物、紙類、金屬、玻璃、塑膠和化妝品等六種投放口,市民可自行掃碼開箱投放可回收物,便捷又環保。

設定這款多功能的智慧櫃式垃圾箱的初衷,在於幫助市民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但是,近日記者走訪發現,該垃圾箱一側被護欄圍住,箱體已經沾滿灰塵,箱體上的電子顯示屏並未通電,處於“罷工”狀態。垃圾箱的化妝品投放口塞滿了黑色垃圾袋、廢紙等垃圾雜物;玻璃回收口則被一個酒瓶卡住,裡面有不少塑膠袋等垃圾雜物。

在牌坊街,藍、紅、綠、黑四種顏色的垃圾分類箱隨處可見,分別用於收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那麼,這些垃圾分類箱是否能真正發揮作用呢?

位於牌坊街蔡厝巷附近的垃圾分類收集點,廚餘垃圾箱內除了有廚餘垃圾外,還有不少紙盒、塑膠袋、飯盒等垃圾雜物,有害垃圾箱內既有食物殘渣,也有紙杯、竹籤等。記者留意到,儘管該垃圾箱的箱體有明顯的垃圾分類標識,箱體後方牆上張貼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但投放者大都視而不見。

在大石獅巷內的一處垃圾分類收集點,有害垃圾箱內“躺”著幾個塑膠瓶。按照分類規定,這些塑膠瓶需投進藍色“可回收物”垃圾箱中。記者留意到,在四色垃圾分類箱旁邊還放置了一個普通的垃圾回收桶。採訪期間,一名遊客直接將一杯未飲用完的奶茶扔進普通垃圾回收桶中。記者詢問為何不分類投放,該遊客稱:“扔掉一杯珍珠奶茶的步驟實在太繁瑣,看到有綜合垃圾桶就直接丟了,不想耗費時間。”

在開元路一小區,小區裡的垃圾收集區域也設定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記者查看了這些垃圾桶,幾乎都是混投混放,有害垃圾桶裡面既有廚餘垃圾,還有紙巾、枯葉等垃圾。住戶張先生提著一袋混雜的垃圾走到樓下,面對四個垃圾桶,他毫不猶豫地將袋子扔進垃圾最少的桶內。像張先生這樣投放垃圾的居民仍是多數,有的居民表示“不知道要分”,有的說“不知道怎麼分”。類似上述情況的小區還有不少,均設定了分類垃圾桶,但垃圾還是隨意一包扔。

“扔垃圾前我都是自覺分好類的,但在扔垃圾時,見大家都是把垃圾打包成一袋扔了,連收垃圾的工人也是一桶倒進垃圾車,我感覺自己白分了。”市民謝先生說,這種情況見得多了,他自己漸漸培養的分類處理垃圾意識,也慢慢地淡化。“我有想過給垃圾分類,但是有一些垃圾真的搞不懂是屬於哪一類。自己也沒那麼多的時間花費在垃圾分類上,所以最終還是打包成一袋扔了。”市民陳小姐說。

借力“5G+”推動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

手機微信小程式搜一搜,就能知道村裡垃圾投遞點的位置;走近垃圾收集箱,投入口便會自動開啟,實現無接觸投放;閒置大件物品還能預約上門回收,給房子騰出空間……近日,在湘橋區鳳新街道高厝塘村,記者看到從事垃圾回收工作的唐延龍正透過微信小程式查閱村裡各個垃圾收集箱內的垃圾重量、體積,確定需要清理的具體位置,駕駛垃圾轉運車前往進行回收清理。

唐延龍所說的微信小程式,即是“5G+智慧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平臺”。去年底,高厝塘村被選為湘橋區農業生活垃圾分類智慧示範村,運用中國聯通的5G、大資料及物聯網等資訊化技術,建設“5G+生活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平臺”及投放智慧四分類垃圾投放亭,以生活垃圾分類智慧化管理平臺和資料視覺化為監管手段,實時獲悉村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情況和執行效果,用以分階段調整和最佳化實行針對性的生活垃圾分類運營管理。

智慧垃圾分類箱美觀醒目,密閉牢固。這個垃圾桶像是長了一雙“眼睛”,當你靠近它時,它就會自動開啟投放口的蓋子,方便村民投遞垃圾;當你扔完垃圾走開,蓋子則會自動關上,垃圾不會裸露在外,保證垃圾箱周邊環境衛生。在這個垃圾箱中間的電子屏上,迴圈播放垃圾分類宣傳片,時時刻刻提醒大家要注意垃圾分類,智慧垃圾分類箱化身成為垃圾分類的“宣傳員”。

“以前村裡用的是敞口式垃圾桶,風大的話,能把垃圾桶吹倒,垃圾散落遍地,影響環境衛生。自從村裡換成智慧垃圾箱,清理垃圾方便多了。唐延龍說,現在透過微信小程式,村裡每個垃圾箱的容量一目瞭然。垃圾量太多了就馬上清理,合理安排回收時間和路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國聯通潮州市分公司總經理陳健豐介紹,公司近年來全面推進5G等新型技術與重點行業的融合,推進各個行業網際網路+轉型。智慧垃圾平臺是潮州聯通“智慧鄉村”綜合解決方案的重要模組,用於支援潮州的垃圾分類工作。

“原來環衛人員是按照固定的時間間隔、路線進行垃圾收集轉運的,但由於村民垃圾投放時間是不規律的,因此經常會碰到部分垃圾桶溢位很久、沒有及時轉運,部分垃圾桶長期空置,浪費人力巡查的情況。”陳健豐說如今環衛工人可以透過“湘橋美麗鄉村”小程式,實時瞭解每個點垃圾的情況,根據垃圾的空滿情況,合理安排轉運的頻次及路線,極大地提高了轉運效率,又從根本上解決垃圾桶溢位造成的二次汙染問題。

與此同時,為解決鄉村大件垃圾無法及時轉運問題,他們還在小程式上增加了“垃圾回收預約”功能,村民有大件物件需要搬運處理的,可以提前預約,環衛人員將根據預約情況調配車輛轉運,提高轉運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村民滿意度。陳健豐還告訴記者,垃圾分類落實完全單靠村民的思想覺悟上,很難得到快速的提升成效。為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在“智慧垃圾分類箱”上增加了無線監控攝像頭實現雲影片督導功能,在村民投遞垃圾時,對投遞行為自動開展抓拍,將每個村民的投遞情況進行大資料分析,為後續針對性輔導提供資料支援。

高厝塘村支部書記許振歆介紹,為更好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村安排“兩委”工作人員、保潔員作為垃圾分類的引導員,每位工作人員負責5個垃圾分類點的環境衛生,並引導村民正確投放。推行初期,他們還在垃圾分類箱旁邊放置了普通的垃圾桶,給村民一個適應過渡期。許振歆感慨道,儘管該村的垃圾分類還在起步階段,但已經比剛開始時好了很多。以往村裡的垃圾都是扔在露天的敞口垃圾桶裡,垃圾桶周邊很是髒亂。“自設立智慧分類亭後,周邊環境改善明顯,空氣汙染和土地汙染也得到有效緩解。”

據瞭解,為保障垃圾分類處理體系高效執行,湘橋區從配備標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收運設施裝置,到每個村按要求和數量合理配置戶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桶、標準化戶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桶、配置封閉收運車輛等,形成完整配套。同時,建設兩座廚餘垃圾就地化減量裝置,作為源頭無害化減量執行,真正做到垃圾分類從源頭抓起。

湘橋區環衛部門積極 引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自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湘橋區住建局市區環境衛生管理處積極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配套設施,並加強管理體系建設,積極引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前年,古城區被選定為我市垃圾分類試點區域,湘橋區住建局第一時間按國家新《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購入一批符合標準要求的四分類垃圾桶,為實行垃圾分類工作打好基礎,並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據市區環衛處負責人廖莎介紹,古城示範片區已在人流較為集中的區域進行“微改造”四分類垃圾收集車40輛、“微改造”的兩分類垃圾桶475個,“微改造”垃圾收集箱688個。配置標準四分類車生活垃圾收運車14輛、智慧生活垃圾分類回收亭8個、四分類亭32個、四分類垃圾收集容器200組、兩分類垃圾收集容器400個、家用雙向分類垃圾收集容器11000組等。

“環衛工人通常在上午6時30分,下午1時30分,晚上8時3個時間段收集垃圾,節假日會增加次數並增派人手清走垃圾。”嘉寶公司經理劉先生說,與此同時,他們還透過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學習培訓,進一步提升環衛人員對垃圾分類工作的認識,為垃圾分類做好基礎性工作。

不過,他反映,古城區的大部分居民都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使這些擺在街頭的垃圾桶形同虛設。“環衛工人每次開車去清運垃圾,每天都存在混投的情況。”劉先生說,為了不弄髒垃圾桶周邊的衛生環境,環衛工人只能將垃圾運回壓縮站,再進行第二次分類分揀處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

廖莎介紹說,根據省檔案要求,2021年底前湘橋區的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以同時運至潮州市市區環保發電廠協同進行無害化處理;可回收物部分透過嘉寶公司預約上門進行回收處置,部分由居民主動交給可再生資源企業進行回收。有害垃圾由嘉寶公司集中收集貯存後,委託具備資質的有害垃圾處理機構進行專業處理,確保古城示範片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規範執行。

生活垃圾分類是一項工程,要改變市民長期以來養成的生活習慣,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最緊要的就是從源頭實現垃圾分類‘減負’。這需要每一位市民的配合,我們將持之以恆,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挨家挨戶宣傳,逐步實現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廖莎說,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共同愛護我們的生活家園。

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很多城市都面臨“垃圾圍城”的問題。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圍城、環境汙染的重要環節,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

在湘橋區實驗學校教師黃群看來,垃圾分類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和堅持。他認為,學校是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陣地。因為孩子是最容易接受垃圾分類的群體,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學校如果開展垃圾分類專項教育,從小對孩子加強垃圾分類教育,幫助孩子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再透過孩子,向家裡長輩等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相互學習、監督,直至成為一種行為準則。他說,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採用多種方式融入教育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逐步樹立垃圾分類意識。

黃群介紹說,為讓全體師生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該校圍繞“垃圾分類”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學校釋出《校園垃圾分類行動倡議書》,倡議教師、學生及家庭響應號召,一同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利用微信公眾號科普垃圾分類常識,開展垃圾分類知識講座,讓學生學會正確分類垃圾。各任課教師利用學科特點,在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另外,學校還在校園內設定垃圾分類桶,成立督導隊,糾正學生錯誤的垃圾分類習慣,引導學生正確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和投放。

黃群表示,要想解決垃圾分類處理問題,政府部門必須從源頭做起,加大宣傳力度,持之以恆,讓廣大市民充分明白垃圾分類的益處,增強環保意識。他建議,政府部門可以選取部分小區及學校為垃圾分類示範點,透過試點先行,探索經驗,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落地實行。

【來源:潮州文明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