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科研成果:食用菌產業科技

2022-08-26由 中農富通 發表于 林業

黃傘蘑菇有假的嗎

目前

,我國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種繁多,如雙孢蘑菇、香菇、金針菇、平菇、鳳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蓀、毛木耳、黑木耳、銀耳、草菇、銀絲草菇、猴頭菌、姬松茸、杏鮑菇、白靈菇、灰樹花、皺環球蓋菇、長根菇、雞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還發展了以靈芝、冬蟲夏草、茯苓等為代表的藥用菌產業和以松茸、牛肝菌、塊菌、羊肚菌等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產業。

科研成果:食用菌產業科技

隨著社會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需求不再以溫飽為首要條件,更多的是考慮食品安全以及營養素合理搭配。食用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植物性蛋白和營養要素來源之一,其保健藥用價值倍受重視,是21世紀的一項新興朝陽產業,同時也是僅次於糧、棉、油、菜、果的第六大類產品,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山西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在“山西省現代食用菌產業奠基人”常明昌教授帶領下,先後組建了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西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食用菌產業國家級特派員創業鏈。

#FormatImgID_2#

團隊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科技專案20多項,獲得省級科技獎勵7項,有12項成果透過省級鑑定,獲得專利授權4項,制定5項地方標準,出版著作15部。在全省30多個縣(市、區)進行了科技扶貧和科技成果轉化,培訓農民3萬多人(次),推廣優良品種300多個,產生社會經濟效益26億元。特別是吸引以前從事煤、焦、鐵和地產等行業的企業轉型進入食用菌產業,帶動、扶持了31家工廠龍頭企業的發展,投資過億的企業有6家,上市企業2家,使山西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走在全國前列。此外,在全國率先開創食用菌專業人才本科教育,為進一步發展山西省乃至我國食用菌產業培養大量專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1.黃土高原杏鮑菇、白色金針菇工廠高效栽培技術

該技術由山西農業大學完成,2014年8月透過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鑑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技術透過對杏鮑菇培養基水分含量和子實體產量相關性變化資料的分析,確定了培養基初始水分含量指標與子實力生長期風速與風量的控制閾值,使杏鮑菇產量明顯提高;透過把瓶栽直生法技術首次應用在白色金針菇袋栽催蕾上,比傳統袋栽再生法產量明顯提高。

該成果主要技術已經在晉城市、臨汾市、晉中市等地進行了示範推廣,累計生產白色金針菇19500噸,實現銷售收入21768萬元;累計生產杏鮑菇13800噸,實現銷售收入14410萬元,利用玉米芯、棉籽殼等農業廢棄物4萬噸,直接帶動2000多人就業,使山西省工廠杏鮑菇和白色金針菇生產達4500萬袋的規模。

科研成果:食用菌產業科技

2005年常明昌團隊在大谷、澤州建立基地,率先在山西實現了白色金針菇工廠化生產

2 . 銀耳工廠化高效生產技術

該技術由山西農業大學和相關企業合作共同完成,2014年12月透過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鑑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技術篩選出了適合工廠化生產的銀耳優良品種,確定了栽培種的最適菌齡,並對銀耳菌種製備、基質配方、環境調控、出菇工藝等關鍵生產技術進行了整合創新,實現了銀耳共產化生產。

該項成果主要技術已經在山西省太谷縣、澤州縣工廠化企業推廣應用,累計生產鮮銀耳676噸,實現銷售收入841萬元,新增利潤551萬元,累計利用棉籽殼、木屑、玉米芯、麩皮等農業廢棄物800多噸直接帶動80多人就業,輻射帶動200餘人就業。

3.稀菇類姬松茸、茶薪菇、黃傘、靈芝的開發和利用

該成果由山西農業大學完成,2014年8月透過山西科技廳組織的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技術透過新增0。5%EM菌液、菌種撒播、覆土等方式,使姬松茸生物學效率提高了12%;以北方豐富的果枝為主料,使茶薪菇平均生物學效率提高了35%以上;採用菌袋後熟管理、搔菌催蕾、無紗布保溼、弱光刺激、菌棒半覆土出菇模式,使黃傘生物學效率提高了20%;集成了靈芝的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科研成果:食用菌產業科技

該研究成果已在晉城市、大同市、晉中市等地進行大面積的示範和推廣,累計生產靈芝、黃傘100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利用玉米芯、棉籽殼等農業廢棄物1萬噸,直接帶動500多人就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北方繡球菌工廠高效生產技術

該技術由山西農業大學和相關企業共同完成,2014年12年透過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技術篩選出以華北落葉松為主料的繡球菌工廠化生產優良配方,透過栽培基質配方最佳化、含水量控制、大菌條件最佳化、生產工藝等研發,整合創新了繡球菌工廠化生產技術體系。並且以小鼠H22移植性腫瘤為模型,研究了繡球菌多糖的抑菌效果及對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繡球菌多糖對於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且抑瘤效果明顯。

該項成果的主要技術已經在山西省徐清縣工廠化企業推廣應用,累計生產繡球菌50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4800餘萬元,利用農業廢棄物1600多噸,直接帶動100多人就業,輻射帶動600餘人就業。

科研成果:食用菌產業科技

2013年在我國北方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繡球菌工廠化生產(清徐縣太和基地)

5.黃土高原北蟲草高效栽培技術

該技術由山西農業大學完成,2014年8月透過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技術為篩選出發菌期短、產量高,適合於北蟲草產業化栽培的優良品種。採用菌種液體深層發酵技術、斜度層架盒式栽培模式,使北蟲草平均生物學效率明顯提高,建立了北蟲草的高效立體栽培技術體系。北蟲草栽培的生產成本降低了40%,生物學轉化率平均達到117%,比傳統模式提高了28。5%,產量達到350g/盒,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6.以土代料栽培食用菌技術

該技術由山西農業大學完成。該項成果包括篩選適宜加土栽培的食用菌菌種、加上種類與加土用量、覆土材料及高產原料配方和在栽培雞腿菇過程中,對培養料處理、發酵條件、菌種生物學特性、生產效能及栽培管理等配套技術措施。

科研成果:食用菌產業科技

山西農業大學大鵬地栽雞腿菇產業化技術

7.食用菌一體化生產技術

該技術由山西農業大學完成。該項技術以大容積栽培為條件,在同一地點(節能栽培室內)完成滅菌、接種操作、發菌和出菇管理。大大簡化了傳統生產工藝,實現流程化作業、高效率生產。

科研成果:食用菌產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