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 古詩賞析

2022-08-25由 岳陽生活資訊 發表于 林業

丁香結從哪幾方面寫丁香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唐·李商隱

<

<

<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 古詩賞析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 古詩賞析

樓上黃昏慾望休,

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

代贈二首·其一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 古詩賞析

註釋:

1。玉梯:華美的梯子。玉梯橫:指可搬動的梯子已被橫放起來,即撤掉了。張先《一叢花》:“梯橫畫閣黃昏後。”

2。 月中鉤:一作“月如鉤”。

《代贈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寫的組詩,“代贈”即替別人寫贈人的詩,這類詩一般以女子口吻抒寫相思懷人之情,如李白的《代贈遠》。

起句“樓上黃昏慾望休”,以極其概括性的語言繪出一幅鮮明的畫圖:冉冉斜陽,映照著高樓,樓上有一位心事重重的女子,她正想送目天際,卻又悽然而止。短短七字,點明瞭時間、地點以及女子的動作,詩人雖沒有明寫女子的神情、心理,可我們卻彷彿看到了她那充滿期待而又瞬間失望的眼神。“慾望休”三字,把女子由喜轉悲的複雜心理活動,刻畫得巧妙逼真。

次句“玉梯橫絕月中鉤”是對上句的一個補充。為什麼她會“慾望休”呢?因為“玉梯”橫放在那,無人把它豎起來,意味著她所思念的人不會來了。既然如此,望穿雙眼又如何?還不如不望。“月中鉤”,一則渲染悽清寂寥的環境,烘托人物孤獨悲涼的心理;二則似乎有深層的寓意——月尚且有陰晴圓缺,人必然少不了悲歡離合,缺月照離人,大概是不忍獨圓吧。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 古詩賞析

接下來二句寫景,景中含有濃濃的愁情。“芭蕉不展丁香結”應是女子下樓後所見的景物:春天剛來不久,芭蕉葉還未完全展開,丁香花也未綻放,打著丁香結兒。本來這些景物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在多情人的眼中,未展的芭蕉像極了人鬱結的愁情,丁香的花蕾可不就是人的愁心嗎?所以,末句寫道“同向春風各自愁”。

“芭蕉”雖然是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但在初盛唐詩歌中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且多以“雨打芭蕉”的意象出現。而李商隱在這首詩中以“未展芭蕉”喻愁,可以說是獨創了。同樣,“丁香”作為審美意象,最早大概是在杜甫的《江頭五詠·丁香》一詩中,只不過還未與“愁”發生關聯。直到李商隱,丁香才與憂愁結下了不解之緣。再到唐五代時期,李璟寫了“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牛嶠寫了“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丁香便成為憂愁苦悶的代名詞。等到了宋元,“芭蕉”、“丁香”被詩人演繹得更加悽美絕倫,於是這樣的句子隨處可見——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賀鑄《石州引·薄雨初寒》

“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漸結盡春梢。”——柳永《西施·三之三·仙呂調》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張可久《清江引·秋懷》

總之,全詩以自然景物寫人物愁緒,既描繪出一幅悽美的春景,又刻畫出人物的悲情,顯得格外自然。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 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