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得了膽囊息肉,我該注意什麼?要不要開刀?

2022-08-24由 全科小醫 發表于 林業

膽囊壁增厚9mm怎麼治療

什麼是膽囊息肉?

得了膽囊息肉,我該注意什麼?要不要開刀?

膽囊息肉是膽囊黏膜壁上的贅生物,通常在超聲檢查中或膽囊切除術後偶然發現,一般無症狀,但有時可引起類似於膽石症的症狀(比如:陣發性右上腹痛)。在經超聲評估和經切除的膽囊中,膽囊息肉的檢出率分別為1。5%-4。5%和高達13。8%。

膽囊息肉分為假性息肉與真性息肉,前者比後者更常見。在國外的一項系統研究中指出,70%的疑似膽囊息肉為假性息肉。

最常見的假性息肉是膽固醇假性息肉,此外也包括局灶性腺肌症和炎性假性息肉。假性息肉自身不具有惡變潛能,而真性膽囊息肉則可以是良性或惡性的。

最常見的良性息肉是腺瘤,而惡性息肉通常為腺癌。其他罕見的良性和惡性的真性膽囊息肉型別包括間質腫瘤、淋巴瘤和轉移癌。

哪些膽囊息肉惡性的可能性大?

得了膽囊息肉,我該注意什麼?要不要開刀?

大息肉(≥1cm):

在>1cm的息肉中,膽囊癌的發生率為43%-77%,而在>2cm的息肉中則為100%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在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患者中,膽囊腫塊性病變/息肉的惡變率較高。在一項針對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研究中,102名患者中,發現14%的患者有腫塊性病變,其中57%為腺癌。

無蒂息肉(包括局灶性膽囊壁增厚>4mm):

科學研究表明,無蒂的膽囊息肉是惡性腫瘤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使膽囊癌風險增至7倍。

年齡>50歲:

研究顯示50-60歲以上患者發生惡性息肉的風險更高。

有了膽囊息肉,該如何治療,要不要開刀切除膽囊?

得了膽囊息肉,我該注意什麼?要不要開刀?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

膽囊切除術是膽絞痛或有併發症(如胰腺炎)患者的首選療法。膽囊小息肉本身不太可能引起症狀,但可能提示存在超聲未檢出的基礎炎症或結石病。絕大多數這類患者(>90%)會在膽囊切除術後好轉。

●有膽囊癌危險因素的無症狀患者

合併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1。無論膽囊息肉大小如何,都建議進行膽囊切除術。

2。 合併肝硬化的患者,膽囊息肉>8mm時需行膽囊切除術。對於不能或不願接受手術的患者,以及膽囊息肉≤8mm的患者,每3-6個月進行1次超聲監測。

患者存在膽囊癌的其他危險因素時

例如年齡>50歲、無蒂息肉伴膽囊壁局灶性增厚>4mm)

1。 對於6-9mm的息肉,建議進行膽囊切除術。對於不能或不願接受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建議在6個月時實施超聲監測,如果息肉大小穩定則後續每年監測1次。

2。 對於≤5mm的息肉,建議在6個月時實施超聲監測,如果大小穩定則後續每年監測1次。

●無膽囊癌危險因素的無症狀患者

息肉≥1cm:這種膽囊息肉可能為惡性。這種大小的癌症通常處於早期階段,推薦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

息肉為6-9mm:對於膽囊息肉為6-9mm的無症狀患者,建議在最初1年內每6個月接受1次超聲監測,如果息肉大小穩定則後續每年監測1次。

息肉≤5mm:小於等於5mm的息肉通常為良性,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沉著病,因此,建議至少每12個月復行1次超聲監測。

監測時的重要注意事項:

影像學檢查發現息肉增大>2mm很可能提示有臨床意義的增大,應轉診至外科進行膽囊切除術

得了膽囊息肉,我該注意什麼?要不要開刀?

膽囊息肉患者飲食需注意什麼?

得了膽囊息肉,我該注意什麼?要不要開刀?

l

避免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降低膽固醇攝入量),尤其是晚上的時候,如:雞蛋(特別是蛋黃)、海鮮、無鱗魚類、肥肉、動物內臟等等食物。

l

戒酒:

酒精會導致肝膽功能失調,影響到膽汁的排出和分泌,從而影響刺激到膽囊,不僅繁衍成新的息肉,還會將原來的息肉逐步增加,從單個變成多個,嚴重時會導致膽囊息肉的癌變機率加大。

l

堅持進食早餐:

經常早上不吃飯(飲食上沒有規律),長期以往不僅會有膽囊息肉形成的風險,還有可能使之前的息肉逐漸增長,變多。原因是因為前一晚我們的膽汁還存留在膽囊內,沒有被充分利用,從而刺激我們的膽囊。

對於膽囊息肉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低膽固醇、低脂肪食物,像鮮豆類、木耳、香菇、芹菜、海帶、豆芽、蓮藕、魚肉、雞肉、兔肉等。飲食上多建議用蒸、煮、燴、拌、炒、氽、燉的烹調方法,不建議用油炸、煎、燻、烤的烹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