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以前瘋狂叮人的牛虻,咬人很厲害的,現在很少見了,怎麼回事?

2022-08-24由 王晗韻淺談文化 發表于 林業

蒼蠅有尾巴嗎

你若不提牛虻,我把這個小壞東西忘記了都。小時候,我姥爺養大馬、驢子和騾子,印象深的不只是牛虻叮人,還有大馬甩尾驅趕牛虻,一尾巴掃在我稚嫩的小臉上,那叫一個麻辣疼!有這種經歷的老夥伴沒?

不知何時起,忽然牛虻就被很多人遺忘了。小編每年都回老家農村呆一兩個月,比如現在,但很多年不見牛虻了。這個超大號的牛蚊子飛去哪了?還是被熱死了?

以前瘋狂叮人的牛虻,咬人很厲害的,現在很少見了,怎麼回事?

先說說牛虻那些事

①吸血牛虻

時光倒回90年代前後,村村都有些驢、騾、牛,馬要少些。儘管北方耕田用拖拉機,但那時馱運還是以家畜為主。牛虻可得勁了。

牛虻像蚊蠅的結合體,身段像大號蚊子,個頭像大號蒼蠅,以吸食人畜的血液為生,與蚊子一樣,雌性牛虻才吸食血液,雄性吸食草植汁液。因此牛虻又稱“牛蚊子”,但它的“殺傷力”比蚊子厲害多了,常與馬蜂相比。

牛蚊子不是蚊子,不是蒼蠅,牛虻是雙翅目,虻科下的一種昆蟲,尤喜生活在水邊環境。世界已知的牛虻,超過3000多種;我國已知的牛虻,超過300多種,遍佈我國各地。

虻類嗜血,體粗壯,善飛行,喜歡集結在近水而溫熱的地方,尤以午時為活動高峰。那些休息中的家畜就成了受害者。

以前瘋狂叮人的牛虻,咬人很厲害的,現在很少見了,怎麼回事?

②牛虻的"殺傷力"

農村多水塘,村外河溝相連,這些都是牛喜歡的地方,也是牛虻繁衍生息的地方。過去小孩玩水方便,幾乎個個會游泳,有時會被牛虻叮上,不是起包,而是出血紅腫,刺痛如同被馬蜂蟄過,又痛又癢。過去人們有時把牲畜拴在門口,路人也可能被牛虻偷襲。

不像馬蜂,牛虻無毒,但是牛虻的口器非常厲害,它有一張剪刀嘴,可以刺破牛馬的面板,並留下一個較大的傷口。牛虻叮咬時會分泌一種抗血凝物質阻止血液凝結,以方便吸食血液,同時導致傷口流血紅腫。這貨這麼厲害,還這麼狠,你說嚇人不嚇人?

牛虻個頭粗壯,體長約2釐米,大型種類直逼馬蜂。牛虻性貪婪,胃口比小蚊子大多了,一次可以讓人畜失血30-40毫克。若是大型牛虻,一次可吸食約200毫克血液。

牛虻無毒,但叮畜也叮人,可能導致人畜交叉感染,傳播多種疾病和病毒。如果奶牛被牛虻吸血,據說產奶量會下降10%以上。

小時常見牛虻嗡嗡飛舞,或圍著家畜,或在水塘邊。後來為什麼慢慢消失了。

以前瘋狂叮人的牛虻,咬人很厲害的,現在很少見了,怎麼回事?

1。家畜的消失

隨著現代化農業的到來,馬牛驢騾再也用不著做苦力了,逐漸失去了畜生舞臺。當然,它們並沒完全消失,比如牛和驢走向了餐桌,人類就是這麼現實和自私,當然小編也不好。農村有些養殖基地是為經濟效益,有著科學化的管理,環境完全不同以前。

牛虻主要以吸食這些家畜血液為生,吸無可吸,絕食而亡。估計下輩子也不會來了。

牛虻繁衍也受到致命打擊。

雌性牛虻吸血,然後才能產卵。如今農村的馬牛驢騾,已是十里八村難得一見,牛虻不能吸食血液,也就失去了繁殖機會,牛虻家族走向衰落也是在劫難逃。

以前瘋狂叮人的牛虻,咬人很厲害的,現在很少見了,怎麼回事?

2。農村環境發生鉅變

不像蒼蠅和蚊子直接產卵在水中,牛虻是產卵在水邊禾本植物莖葉上,等卵孵化出幼蟲,再掉落水裡繼續生長髮育,最後變成牛虻。

現在農村規劃得井井有條,加上農藥問題,曾經很多水邊植物都沒有了。比如北方,過去水邊最常見的紫穗槐條(可編筐)、苘和其他荊條植物,小編已經20多年沒見過了。

牛虻先失去飲食來源,又失去產卵環境。農村房前屋後和塘邊,經常種植些蔬菜和花果,自然會用農藥。即便有些幸運兒也被農藥殺死了。另外,牛虻的卵和幼蟲也有天敵。

以前瘋狂叮人的牛虻,咬人很厲害的,現在很少見了,怎麼回事?

3。生態和氣候變化是大問題

我們小時,夏日農村就是孩童的天堂。那時村裡村外的河溝,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摸魚兒,逮青蛙,抓蜻蜓(有紅色的,藍色的,黑色的),還有喜歡玩螞蟥的……

大家都有留意,如今農村和鄉野已經大變。水溝、河渠沒有水了,村裡的水塘也乾涸了,雨季會存些水,但不久就幹了。

牛虻即便過五關斬六將,逮住你家的牛,找到塘邊的植物,逃過你家的農藥,再避開天敵,幼蟲也活不成,因為水塘沒水。太殘忍了。

以前瘋狂叮人的牛虻,咬人很厲害的,現在很少見了,怎麼回事?

寫在最後

門前草木好,不聞蟬鳴聲;水塘依舊在,不聞群蛙聲;籬笆爬蔓藤,不見落蜻蜓;夏夜靜悄悄,不見螢火蟲……

我問侄女:蟬、青蛙、蜻蜓都去了哪兒?

侄女回: 都熱死了。

牛虻也是夏季活動的昆蟲,應該也是熱死了。生態和氣候的確也是原因。過去的農村一去不返,沒了牲畜,牛虻無法生存,無法產卵;水邊植物少了,牛虻沒地兒產卵;產卵也活不成,因為水塘幹了,河溝幹了。牛虻之殤,在劫難逃。

農村變化很大,生態不容小視,以前隨處可見的植物、小蟲和動物都沒了,本來越來越安靜的農村,現在變得太寂寥。

所幸,燕子年年來我家,夏夜仍有蟲淺唱。希望它們將來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