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古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中原人如此憎惡

2022-08-24由 風止文史 發表于 林業

枝柳是什麼意思

說起樓蘭,浮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幅璀璨明麗的畫面:一望無際的沙丘、靜靜站立的胡楊、蒼涼孤寂的落日、笑靨如花的姑娘……

如此夢幻,如此神秘,又引人嚮往!然而,當我們翻閱古籍時,發現文天祥留給我們的是“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的宏偉志氣。

王昌齡留給我們的是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李白留給我們的是“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的遠大抱負;張元千留給我們的是“

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的崇高理想。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古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中原人如此憎惡

從漢到唐再到宋,從文天祥到李白、王昌齡再到張元千,為何眾人提起樓蘭,動輒不是“

”就是“破”?這樓蘭究竟做了什麼,令中原人如此憎惡呢?這就要從多年前說起了……

沙漠中的神秘古國——樓蘭

說起樓蘭的歷史,還要從

1900年談起!當時,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領隊伍抵達羅布泊,在挖掘淡水時發現唯一的鐵鏟被丟失在路途中。

隨同的嚮導決定原路返回尋找,誰知此時沙暴襲來,將他困於一處。然而,風暴過後,一座古城竟聳立在他面前。隨即,他趕忙將此事報告給了斯文·赫定。

次年,赫定便對這座古城展開了挖掘工作。由此,大批的漢文、佉盧文木簡、紙文書、精美絕倫的絲、毛織品,別具風格的木雕飾件得以重見天日。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古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中原人如此憎惡

而在其中的佉盧文木簡牘上,多次出現了“Kroraina”一詞,漢文簡牘也多次發現了“樓蘭”字樣,經考察這古城便是傳說的神秘古國——樓蘭。如此,樓蘭古國便問世了。

關於樓蘭,我國最早的記錄見於《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顯示,樓蘭為一個西域小國,建國於鹽澤(羅布泊)邊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意思就是軍事實力很弱小。

到了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中,則更加詳細的記錄了樓蘭的人口、地貌、植被、生活習慣、經濟結構等資訊。據記載,樓蘭王國有1500多戶人家,共14000多口人,國都名“打泥”。

另外,“國出玉,多葭葦、枝柳、胡桐、白草”這也是樓蘭的盛況之一,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能作兵,與婼羌同”,這便是他們的風俗。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古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中原人如此憎惡

及至漢昭帝時期,樓蘭改國名為鄯善,並請求朝廷駐軍伊循。由此,樓蘭由此成為西漢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戰略支點。東漢時,樓蘭更是成為了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路,再次得以蓬勃發展。

夾縫中的樓蘭——左右搖擺

按理說,樓蘭作為內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與中原地區自是互惠互利,為何發展成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局面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狠角色——匈奴

了。

匈奴原是我國古代一支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並存近千年,然而中原與匈奴素來不和,積怨已久。像萬里長城、昭君出塞、張騫通西域、霍去病出兵征戰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莫不直指匈奴。

至於樓蘭,真是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道理。前文提到,樓蘭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略支點。因為前有中原,後有匈奴,成為“夾心餅乾”的樓蘭,日子自然不好過。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古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中原人如此憎惡

要知道中原與匈奴的爭鬥,向來

不死不休。然而戰場詭譎,風雲突變。誰也不能常勝,誰也不會常敗。為了在夾縫中求得生存,樓蘭被迫成為牆頭草,誰勝利就依附誰。

當然,作為戰略重地的樓蘭,也並非無辜的“池魚”。當中原勝仗時,樓蘭便俯首稱臣,以此求得政府的經濟支援。

當中原戰敗時,他樓蘭也沒少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事情。如此搖擺不定,自是被信仰忠君愛國的中原人士所不齒。

再加上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商旅屢遭樓蘭國人的搶劫。輕則傾家蕩產,重則人財兩空。此等“喝奶罵娘”的行為,無疑讓中原人對樓蘭深惡痛絕。鑑於此,中原人士對樓蘭的恨意也越演越烈,最終達到了“

破樓蘭終不還”的局面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古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中原人如此憎惡

樓蘭古城的消亡

我們說

廣大中原人士的堅定決心是

不破樓蘭終不還”。然而他們的決心也在於“破”,是打敗敵人。然而,歷史上的樓蘭竟完全消亡了,這又是為何呢?

對於樓蘭古城的消亡,眾說紛紜,始終沒有定論。在眾多的推測中,筆者認為這兩種最為科學中肯。

其一、戰爭消亡說:

我們知道樓蘭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常年累月的戰爭使得樓蘭民不聊生,國力大幅衰退。而且隨著北方強國的不斷入侵,導致樓蘭城破。最終國人不堪其擾,決定棄城而逃。

其二、環境消亡說:

有地理學家認為樓蘭的消亡是因為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了破壞。話說當時樓蘭為了提高經濟、增加人口,便大肆開墾耕種。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古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中原人如此憎惡

這一行為使得水利設施和植物受到了嚴重破壞,羅布泊也因此逐漸被風沙淤塞,之後更是

由南向北遷移。

由此

乾旱逐步加劇,風沙肆虐

。最終嚴重的自然災害吞沒了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

這種猜測也與史料上記載的資訊相符: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中,經過樓蘭,發現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誌耳”。

當然,也有人認為樓蘭的消亡是因為

絲綢之路改道,國人逐利而遷往別地導致的。然而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這座輝煌燦爛的古城終究是退出了歷史舞臺,被掩於黃沙中。

即使到了近代得以重見天日,也不過徒留一片斷壁殘垣於夕陽下,讓人唏噓不已。

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一書中,曾寫道:“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古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中原人如此憎惡

而在沙漠中存在了

800多年的樓蘭古國,何止是讓

歷史吐出了重重的嘆息,簡直是讓歷史譜出了一曲豪邁的哀歌。

即使到了今天,神秘的樓蘭古國也依然令人神往,多少遊人和探險家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也不過是為了一睹它曾經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