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樊噲勸不動的劉邦,為何張良一勸就聽?

2022-08-22由 四木先生 發表于 林業

垂髫髻長什麼樣

公元前206年,十月,隆冬,霸上。

一場盛大的投降儀式正在舉行。

投降的一方是秦王子嬰,他素車白馬,脖子上用白布掛著象徵皇權的玉璽、象徵兵權的虎符,路兩旁掛著白旗。

而受降的一方,則是劉邦,一個來自楚地的亭長。

樊噲勸不動的劉邦,為何張良一勸就聽?

此時,距離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過去了十五年。

距離劉邦起兵反秦,僅僅只過去了三年。

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對於劉邦來說,命運的轉變來得太快。

僅僅三年,他就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變成了大秦帝國的埋葬者。

面對著這歷史的一幕,劉邦感慨萬千。

這時,身邊的人都勸劉邦殺掉秦王子嬰,但是劉邦卻拒絕了。

劉邦說:“當初懷王之所以派遣我西攻入秦,就是看中了我的寬仁,況且人家已經投降了,再殺就不太仗義了吧。”

秦王子嬰因此躲過一劫。

在享受完盛大的受降儀式之後,志得意滿的劉邦和他的老兄弟們以勝利者的姿態,率領著軍隊開進了大秦帝國的心臟——咸陽城。

劉邦和他的老兄弟們都是窮苦出身,出來打仗都是有目的的,要麼為了榮華富貴,要麼為了吃口飽飯,至於天下蒼生,那只是口號而已。

口號並不能當飯吃。

於是,劉邦和他的老兄弟們一進了咸陽城,就開始了大肆劫掠,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蕭何。

在別人都大肆瘋搶咸陽城內的“金銀財帛”的時候,蕭何卻命令手下人,將秦王宮內的府庫賬冊、人口錢糧冊、山川地圖等都收集起來,封在箱子裡保護好。

樊噲勸不動的劉邦,為何張良一勸就聽?

這些東西在今後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甚至是在漢帝國開國之後維繫全國統治的過程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蕭何,真良相也!

那麼劉邦在幹什麼?是否也像他的部將們那樣大肆劫掠“金銀財帛”呢?

當然不是。

劉邦畢竟是這支軍隊的統帥,統帥和部將們一樣去爭搶財物,成何體統!

劉邦將目光鎖定在了秦王朝的後宮。

滴溜圓的大珍珠,醇厚的美酒,比沛縣的村酒可好喝多了!

還有來自六國的美女:齊女的高挑、趙女的不羈、吳女的嬌媚、楚女的細腰……

值了,老子三年的苦沒有白受!

正當劉邦盡情享受美酒佳人的時候,一個大漢闖了進來,醉眼惺忪的劉邦定睛一看,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最信任的部將、麾下先鋒兼妹夫,樊噲。

樊噲看著眼前醉醺醺的劉邦,眼神中流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他正色道:“沛公你是想取天下呢,還是隻想當個富家翁呢?這些令人沉迷的美酒、佳人,正是秦滅亡的根源所在啊!希望沛公趕快搬出皇宮,還軍霸上!”

劉邦聽了樊噲的高談闊論,先是愣了一下,然後輕蔑地看著樊噲,淡定地說:“接著奏樂、接著舞!”

樊噲勸不動的劉邦,為何張良一勸就聽?

碰了一鼻子灰的樊噲灰溜溜地走了,接著,張良又來了。

張良勸劉邦的話,主題思想與樊噲基本一樣,依然是勸劉邦搬出皇宮,還軍霸上。

只不過,與大老粗樊噲不同的是,張良是個文化人。

有文化的張良說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於是劉邦決定,還軍霸上!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樊噲勸劉邦沒用,而張良一勸劉邦就聽了呢?

真的是因為張良有文化,說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嗎?

肯定不是,以劉邦超級實用主義的性格來看,他可以得罪樊噲,但不能得罪張良。

因為培養一個能打的將領,可比撿到一個腹有良謀的軍師容易太多了。

但是,聽從了張良建議的劉邦一定想不到,接下來,他將面對他一生中最為兇險的一場遭遇——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