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茶餐廳行業 即點即蒸才是專業王道

2022-08-22由 大別阿郎 發表于 林業

開個茶餐廳上什麼點心好

作為一個喜歡動腦筋、喜歡瞎琢磨的資深吃貨,一個半吊子茶餐廳磚家,我覺得有必須寫一篇長文跟同樣認真的吃貨朋友們深究一下為什麼“即點即蒸”是專業,是王道。

最近幾年,在網上看到,有些喝茶的朋友抱怨茶餐廳的點心越來越不好吃,並且他們將不好吃的原因歸結為“事先做好的,放進冰櫃冷藏,加熱一下就端上來”。並且做了對比,沒有“現做的”好吃。

吃的人只管吃,吃完埋單,並不清楚餐品的製作過程。曾幾何時,“提前蒸煮”是茶餐廳是最通行的做法,如今,卻是“即點即蒸”的天下,而大家所盼望的“現做的”,從來沒有流行過。

茶餐廳行業 即點即蒸才是專業王道

香港香樓的服務員推車送茶點

提前蒸煮

最初的茶餐廳將茶點蒸的蒸、煮的煮、煎的煎,做好之後放到小餐車上。服務員推著小餐車在餐廳裡來回走動,需要的客人就去拿。拿到後,服務員會在其消費單上蓋一個戳,作為結算證據。

有人想拿個獅子頭,沒有,那麼他就得等著。下一輪,或許就有。去年中央電視臺專程去拍攝了香港蓮香樓,居然仍然保留著這個傳統。上圖中,可以看到,食客必須要盯著小推車,看看這一次有沒有自己想到的東西。那個時代,餐品種類很少。

說實話,這樣點餐真的不方便,像打仗,像爭搶。我有專門的文章討論過這個問題,這裡不再贅述。

茶餐廳行業 即點即蒸才是專業王道

茶餐廳點心:拉腸

沒有“現做的”

客人甲往店裡一坐,拿起餐單,點了一個蝦餃。廚房拿到點餐小票,一位廚師趕緊舀幾勺澄面,加水,和麵,擀麵片。另一位廚師趕緊撈幾隻活蹦亂跳的蝦,去頭,去殼,剝蝦肉。第三位廚師準備調味料,用來醃製蝦肉。然後,包好了3個蝦餃放到蒸籠裡蒸煮。30分鐘後,服務員給客人甲端來一份蝦餃。這樣才是“現做的”。這麼慢,喝一次茶,每隔半個小時上一樣,全程5個小時,你肯定不願意等。

客人乙往店裡一坐,拿起餐單,點了一個蝦餃。廚房拿到點餐小票,一位廚師趕緊揭開大蒸籠,夾出3個蝦餃,放到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小蒸籠裡。3分鐘後,服務員給客人乙端來一份蝦餃。這樣是“提前蒸煮”,早就架在蒸籠上,可能已經蒸煮了3個小時,或是5個小時。只要有人點,馬上就送到。今天賣不完,明天繼續蒸煮。

客人丙往店裡一坐,拿起餐單,點了一個蝦餃。廚房拿到點餐小票,一位廚師趕緊從冷藏櫃裡拿出3個蝦餃放到小蒸籠裡,架到鍋上蒸煮。10分鐘後,服務員給客人丙端來一份蝦餃。這樣是“即點即蒸”,過程不快也不慢。

茶餐廳行業 即點即蒸才是專業王道

蝦餃

不用說你也知道,第一種情況很少見。所謂的“現做的”肯定頭一天晚上就已經包好百八十來個,放進冰櫃或冷藏櫃裡,你點到的時候,就拿出來放到蒸籠裡蒸煮。其實就是“即點即蒸”,不是嗎?

要最大限度地保證新鮮口味,就不能採用“提前蒸煮”,因為那樣會蒸煮過度,軟塌塌的,不好吃,估計賣相也不好看。

要是店家提供嚴格意義上的“現做的”餐點,開不了多久他就得關門大吉。那樣做,一天能做多少個?能賺幾個錢?而且,因為不好的體驗,很少有回頭客。

很多小店因為店面小,灶具少,便使用大蒸籠,將自家的餐品先放進去加熱,一會兒客人進店,馬上就能吃現成的。如果蒸餃大火5分鐘就蒸熟了,你把它大火蒸煮50分鐘試試,好吃不?火候不到,不好吃。火候過了,也不好吃。提前蒸煮不好,火候過了。

對於商家來說,最優的方案就是提前準備好食物,冷藏、冷凍起來,客人點餐後,馬上加熱或蒸煮,迅速端上餐桌,既能保證口味質量,還能保證效率。

總之,出於各種考慮,商家都會選擇“即點即蒸”,很少有“現做的”。

茶餐廳行業 即點即蒸才是專業王道

餐廳

中央廚房 = 不好吃?

餐飲連鎖經營的重要特徵之一是特許經營商家組建“中央廚房”,為各加盟店配送半成品食材。這也是被人詬病攻擊的靶子,認為只要是中央廚房出品,就不好吃。

這種論點跟前面抨擊“即點即蒸”的支撐邏輯如出一轍:餐品是中央廚房冷藏運來的,不是“現做的”,所以不好吃。

不好吃,可能它“現做”出來的時候就不好吃,也可能因為二次烹製不足或過度而不好吃。

肯德基的油條,面都發好了,冷藏著運到各加盟店。有人點油條後,相關人員取油條放到油槽裡油炸。他要是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及時撈出來,或者過早撈起來,都會影響口味。這是二次加工的問題。

如果中央廚房做的本來就不好吃,那它肯定就不好吃了。這——這不是廢話嗎?當然不是廢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只是第二遍。

茶餐廳行業 即點即蒸才是專業王道

肯德基

中央廚房要考慮的問題,與“現做”要考慮的問題不同。“現做”廚師要考慮的問題,遠遠沒有中央廚房的廚師考慮的問題多。前者考慮少數幾個人消耗的數量級別下,“現做”的條件下,口味、品相及成本問題。後者考慮數十萬人,甚至數百萬人消耗量級,冷藏、運輸、再加工、口味、品相及成本問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三口之家做一頓米飯,與一間3萬人的工廠做一頓米飯,複雜程度不是線性上升,是呈級數上升。3個人用一個電飯鍋足矣,3萬人則不能用1萬個電飯來煮飯,得用大容量的米飯櫃。

“現做的”大廚必須透過系統學習才能成為中央廚房的大廚。中央廚房的水平,至關重要。很多成功的餐飲連鎖企業的中央廚房做得都不錯,西式快餐如肯德基、麥當勞,中式快餐如海底撈、真功夫,茶餐廳如週記茗點居、表叔家等等。

所以,我們可以懷疑中央廚房大廚的水平,但不能將“中央廚房”一棍子打死,不能將“中央廚房”簡單地等同於“不好吃”。

茶餐廳行業 即點即蒸才是專業王道

海底撈

為何是王道

1994年前後,三門峽一家耐火纖維公司迎來一位不速之客——生產副廠長的老同學。兩個人互敘別情,談笑風生。老同學說,帶我去你們車間看看吧。副廠長知道老同學是競爭對手,而且是衝著公司新引進的生產線來的,不肯,找各種藉口搪塞。老同學假裝不知道,執意要進車間。最後,副廠長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老同學嚇一跳。你這是為啥?副廠長說,你知道為啥,我也知道為啥。我可以給你下跪,但你不可以進我們的車間。老同學一看這樣,只好作罷。

那條新的生產線,生產一種更高階的耐火纖維,原料備制完成後,拉絲,經過三次高溫煅燒就能達到理想的物理化學特性。三次各燒多久?多高溫度?這是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試驗才得到的最佳組合,寶貝資料,是花費巨大成本才得到的專有經驗。別人看一眼就明白,就能看走。這就是技術訣竅,國際貿易中叫“know-how”,是可以賣錢的商品。副廠長要保護的就是這個。

茶餐廳行業 即點即蒸才是專業王道

茶餐廳

餐飲業也有技術訣竅。

我說,即點即蒸是王道,除上文的論述之外,還有三個理由:

其一,食材經歷中央廚房製作、存貯、冷鏈運輸、再存貯一系列過程,是一個複雜的質保體系。

其二,食材經過冷凍、冷藏,不但能保鮮,還能起到一定的淨化作用,抑制細菌生長,消滅部分細菌。如日本的生魚片,需要經過零下50度的冷庫急凍,才能保證乾淨、衛生。但不知道國內有幾家會這麼做?又有幾家冷庫可以提供如此“深寒”的冷凍服務?

其三,中央廚房各種餐品的冷藏,並不是同樣的溫度。有的冷藏溫度是1-5攝氏度,有的則是5-10攝氏度,有的則是零下10攝氏度,各不相同。這就是既能保鮮,又能保質的技術引數。這些引數,也能決定最終出品是不是好吃。這也是技術訣竅。沒有深厚的經驗積累,無法形成完整的體系,保證數百種出品件件都接近“現做的”。

即點即蒸,就像現在的影片點播,你點一個電影,網站就播放一個電影。你點一個劇集,網站就播放一個連續劇。你不點,網站就不播放。

總之,即點即蒸,是茶餐廳行業與時俱進的改進,是專業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