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一曲“飛鳴沖天”的凱歌

2022-08-20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林業

厚積勃發是成語嗎

作者:景作人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君王,他在位二十三年,忍辱負重,勵精圖治,以非凡的韜略和智慧,將一個內憂外患、千瘡百孔的國家,治理成為一個強盛富庶、欣欣向榮的國家。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創作的歌劇《楚莊王》,正是以春秋時代諸侯爭霸的恢弘曆史為背景,再現並重塑了楚莊王雄韜偉略、厚積薄發、“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才華與形象。這是該院繼《洪湖赤衛隊》《八月桂花遍地開》等經典作品後,創作的又一部帶有傳承和開拓意義的作品。歌劇《楚莊王》從初始計劃到以完整的形象屹立於舞臺,走過了艱辛的五個年頭,該劇的創演動用了劇院的全部力量,並獲得了強大的外力支援,其規模和陣容均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

首先,創作班底實力雄厚。編劇李穗,作曲吳粵北,導演陳蔚,執行導演梁宇、周彥,舞美張武,燈光邢辛,音響李明,舞蹈編導汪斌,聲樂指導李秀英,指揮羅怡林、周雯,鋼琴藝術指導張佳佳,此外還有服裝設計、道具設計、多媒體設計等業內著名的專家們;其次,本著堅持著力打造地方院團形象,體現及挖掘本劇院演員實力的初衷,該劇主要角色基本由本劇院演員飾演(分A、B組),另有中央歌劇院的田浩、崔京海,中國音樂學院的彭蘭喬加盟。該劇的合唱、舞蹈、樂團演奏也皆由本劇院的一線演員、演奏員擔任。

2017年4月26日,歌劇《楚莊王》進行了第一版試演,同年10月,經多次專家座談會討論,在聆聽、吸取專家們的建議後認真修改、完善,歌劇《楚莊王》正式在湖北劇院拉開首演大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及本地歌劇愛好者,多日間“穿梭”於此,盡情享受這場龐大的歌劇盛宴。該劇首演“一鳴驚人”,給人們留下了深刻、震撼的印象,下面將針對該劇的編劇、音樂、導演、表演四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一、編劇部分。劇作家李穗在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工作多年,他筆下寫出的優秀作品多達十餘部(歌劇、音樂劇),《楚莊王》是他晚年的作品,也是分量最重的作品。在該劇中,他以高度的歷史感和細膩的人文心理,烘托出一種“鴻鵠志遠,千古一帝”的龐大氣魄,以豐富的楚文化特徵,再現了春秋時代“楚風漢韻”的神妙魅力。劇本整體結構緊湊,組織縝密,人物的塑造及劇情的發展脈絡清晰,全劇豐富的戲劇性給人們帶來強烈的震撼感。

眾所周知,楚莊王是中國歷史上既有作為又有謀略,既能隱忍又能勃發的君王,在他身上所出的典故,早已成為老幼皆知的成語。因此,編劇在構思劇本時,便有意在此處多著筆墨。人們看到,在這部二幕八場(序幕、尾聲)的歌劇中,故事的情節,人物的塑造,都是緊緊圍繞“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展開的,其中楚莊王早年的忍氣吞聲及後來的拔劍而起,子越的兇狠毒辣及勃勃野心,卜尹們的陰險與滑稽,樊姬的善良與獻身,孫叔敖、養由基的忠誠與智慧,還有鄭姝的妖豔詭異等,均安排得環環相扣、跌宕起伏,窺其全貌,全劇顯得相當驚險、逼真。

《楚莊王》的劇本中音樂與戲劇合理相融,特別是一些情感膠著、寓意複雜的段落,劇本的寫作都能夠在音樂的“隱性”框架下進行處理,至於詠歎調、宣敘調、重唱及合唱的安排,在劇本中亦同樣實現多向性的融合(抒情性、敘述性、戲劇性),同時側面體現出情節上的歷史與戲劇特性。

編劇在史詩般的宏大歷史題材中,集中“實虛結合”的典型情節加以擴充套件,既能夠使楚莊王韜光養晦、勵精圖治的本性得到體現,又能夠以情感的交織為基礎,“搭建”出合理、驚心動魄的情節結構,這種把控戲劇結構的能力是非真正的戲劇家所不能具備的。

二、音樂部分。歌劇《楚莊王》的作曲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吳粵北。吳教授是湖北人,對“荊楚文化”瞭解頗深。接受歌劇《楚莊王》的創作邀請,對於這位頗有歌劇寫作經驗的作曲家來說,技術能力和創作信心都不成問題。

作曲家採用民族音樂語言與國際歌劇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將西洋正歌劇與中國民族歌劇的特點合二為一。首先,他為這部歌劇確立了以湖北民間音樂為基礎的旋律設計(非無旋律的現代手法),然後再將西洋正歌劇的表現形式與其“嫁接”和“套裝”,最終形成了既不等同於西洋正歌劇風格,又區別於早期中國民族歌劇模式的新型別,而這種新型別正是在二者相融的基礎上升華、翻新的變種。觀察、聆聽該劇的作曲創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將“歌曲化”融於“歌劇化”之中。

綜觀《楚莊王》的音樂,在吸收中國民族歌劇“歌曲化”特色的同時,加強了音樂的一體化,將抒情性、敘述性、戲劇性,統統納入一個有機軌道中,從而使劇中“歌曲化”的音樂融入到了“歌劇化”音樂之中。

這部歌劇的音樂內含豐富的民族音樂語言,其中,荊楚民歌、荊楚花鼓戲等音樂素材,在劇中的各個主題和各個唱段中,均有鮮明而突出的體現。然而,這些素材早已轉變形態,它們在作曲家的筆下實現交響化、戲劇化和規格化的處理,其音調亦擺脫了原始性的直白,轉而變為作曲家“吸收”和“反芻”後,創作出的自主、獨特的個性旋律。

2.旋律優美,主題突出,人物的音樂塑造生動。

歌劇《楚莊王》是一部以民族音樂為主,西洋、民族音樂相結合的大歌劇,作曲家在創作時,首先強調和突出了它的旋律性,因此讓人感覺到,這部歌劇從序曲開始即以旋律和主題取勝的。當大幕拉開時,那帶有濃郁荊楚氣息的男聲合唱《劍出鞘,戈如虹》,瞬間把觀眾帶到春秋楚地的戰場氛圍中。

談及旋律優美,《楚莊王》無論在獨唱、重唱還是在合唱中,盡顯這一特點。例如第一幕中的女聲合唱《問東君》,飽含濃郁荊楚花鼓戲風格,優美典雅,樸實動聽。它後來發展成為鄭姝的主題,繼而在優美中又添加了幾分妖媚的色彩。《星月沉,華燈升》是樊姬的主要唱段,後又發展成與楚莊王雙重主題之一的旋律相“歸一”,它的旋律亦從帶有民間戲曲色彩的民歌素材發展而來,音樂既有親切感,又有幻想般的詩意,營造出浪漫的意境。楚兒與荊哥所唱的旋律清麗而高昂,帶有著民間漁歌的風味,聽來感到遼遠而悽切。

說到主題突出,《楚莊王》在每個人物的刻畫上都有各自的主題,其中楚莊王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抒情平和的,另一個是奮進勃發的,兩個主題均富有個性和特點。子越的主題帶有湘西民歌風格,顯得兇狠野蠻又充滿奸詐。樊姬的主題雖溫和柔美,但其中卻有內在的情感包容,很多地方與普契尼《圖蘭朵》中的柳兒唱段相似。

再談人物的音樂塑造生動,《楚莊王》在這方面優於許多原創歌劇。在這部歌劇中,作曲家沒有過分玩弄現代派的“遊戲”,而是紮實地從塑造人物音樂形象入手,分別用音樂為楚莊王、樊姬、子越、鄭姝等人物做了細緻地描繪,而全劇在和聲、配器等方面,也依據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進行,故沒有喧賓奪主、似是而非、隨意賣弄等不良現象。歌劇本身顯得富有凝聚力和說服力。

3.合理借鑑西方歌劇形式,音樂間實現融會貫通。

《楚莊王》從題材上說是一部民族歌劇,然從形式上說又是一部正歌劇。人們在欣賞它時,不僅在音樂中聽到熟悉的荊楚之音,同時也從結構上看到國際通用的正歌劇形式。作曲家在創作中借鑑使用了很多西洋歌劇的表現方法,尤其在音樂表現手法和個性化把握方面,《圖蘭朵》《奧賽羅》《阿依達》等世界名作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三、導演部分。該劇的導演是陳蔚,她是中國近代歌劇導演中的傑出代表。陳蔚導演的中國原創歌劇的數量極多,其閱歷、經驗十分豐富,她不僅熟悉歌劇的結構與特點,而且對歌劇表演手法的主次心知肚明,故在實際操作中胸有成竹。《楚莊王》對她而言,既是一部龐大的新戲,又是一部關鍵的要戲。

《楚莊王》是一部民族大戲,劇中對一個偉大君王的再現與歌頌,具有舉一反三的現代意義。楚莊王忍辱負重,韜光養晦,使一個國家從衰弱中奮起、強盛,這是一種智慧,一種膽略,一種奮發的民族精神,它對中華民族的今天與未來,同樣起著警示和激勵的作用。

陳蔚深知該劇的現實意義,在執導時首先做到場面的壯觀,將金戈鐵馬、雄渾壯闊的氣魄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觀眾從序幕開始,在心中樹起巍峨壯烈的時代印象,繼而對全劇的情節展開奠定基礎,並突出以下幾點:

1.排程場面,渲染氣氛

排程舞臺場面合宜,這在以前執導的作品中多有體現,此次執導《楚莊王》,她進一步發揮這方面的特長。該劇從序幕到尾聲,舞臺場面都有著宏大、立體、細膩的效果。當角色上臺表演時,導演透過位置、角度、時空等方面的變化,將人物不同心理的展示和對比刻畫殆盡。同時,導演還利用合唱、舞蹈、舞美、燈光等效果,渲染歌劇應有的藝術氣氛,使人們從聽覺到視覺,同時感受強大的戲劇衝擊。

2.加強對手戲,合理處置複雜情感

陳蔚是一個擅長“煽情”的歌劇導演,在她以往執導的作品中,這方面的例子不乏出現。此次執導《楚莊王》,她再次展現這一特長,將劇中的情感脈絡梳理得豐富細膩,達到“吸睛”的聚焦效果。

該劇中分量最重的情感膠著是楚莊王與樊姬的愛情戲,然而陳蔚在執導時並未將這種感情僅僅體現在花前月下,而是將韜晦的智慧,忍辱的冷落,生死的搏擊融入其中,大大加強歌劇“正主題”的體現,為戲劇的複雜性增加強烈的衝擊力。鑑於此,導演在執導中細緻處理楚莊王與樊姬的感情“對手戲”,從一幕一場至二幕二場,其間波折四起,“升溫”不斷。直到最後樊姬飲毒為莊王獻身,這一情感線才驟然全部釋放。

劇中,導演還著意處理了“輔助”對手戲,如與鄭姝之間的假意柔情,與子越之間的外軟內剛,與忠臣之間的心照不宣等。這些“對手戲”,為整部歌劇情節與情感的豐滿,以及“正主題”的完美揭示,提供了必要的鋪墊和襯托。如此縝密構思情節,合理處置複雜情感,是陳蔚歌劇導演藝術的鮮明風格。

四、表演部分。《楚莊王》除A、B角主要演員近百分之八十為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演員外(只有三個外請演員),合唱團、舞蹈團、交響樂團、舞美工作隊等,均由該院藝術家擔綱。實際演出中,這些團隊發揮出色,表現突出,為劇院掙足光彩。

劇中幾位演員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飾演A角楚莊王的男高音歌唱家秦德松,演唱出色,扮相氣質好,表演方面尤為入戲。他原在《洪湖赤衛隊》中演了幾十年劉闖,如今“跨越”般地穿上楚莊王的服裝,一下從赤衛隊長變成一代君王,反差之大令人驚訝!然這位擁有高素質和豐富經驗的歌唱家,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適應了角色和唱法的轉變,以透徹的悟性和自身的感觸,成功地塑造了楚莊王的形象,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和欣賞。

飾演樊姬的A角演員馬婭琴,首次承擔如此重要的戲劇角色,演唱、表演方面的壓力都是巨大的。然而這位倔強的姑娘,憑藉自己超凡的刻苦和虛心學習的精神,硬是把這個艱難的角色“啃”了下來。該劇第一輪的六場演出中,馬婭琴演了四場,且唱得一場比一場精彩,演得一場比一場投入。人們驚呼,第四代韓英變成了第一代樊姬,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馬婭琴此次最大的改變是歌唱方法的進步,過去她主要以民族唱法為基礎,如今飾演樊姬,需要擁有寬厚的音量和富有穿透力的音質,以適應不帶麥克的真實演唱。這樣的要求,對這位以戲曲和民歌演唱為主的演員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技術障礙。然而,馬婭琴卻知難而進,她在著名歌唱家李秀英老師的幫助下,一邊學習樂理,一邊學習演唱,最後終於“拿下”整部歌劇。實踐中,人們聽到馬婭琴的演唱聲音明亮,感情真摯,表演方面有先天的優勢。角色樊姬被她演繹得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飾演孫叔敖的易俊,飾演養由基的程飛,飾演荊哥的黃峻,飾演宮尹的劉中浩,飾演四卜尹的田豐、申光全、凌瑞祥、張駿峰等,都有著令人讚歎的表現,尤其是易俊、程飛和黃峻,他們的聲音、表演俱佳,十分引人注目。

劇中,有一個人物非常特殊,她就是子越獻給莊王的“三寶”之一,美人鄭姝。此角色雖然出場不多,但其唱演均相當“吸睛”。B角的章瑛在表演上嫵媚,妖嬈,她的音色和音樂表現有一種特殊魅力,因此她的一舉一動,都與施展美人計的鄭姝形象極為貼近。

歷史上有關楚莊王韜光養晦,篳路藍縷的記載十分清晰,“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的故事,亦早已被後人傳而頌之。楚莊王,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代神奇之君,他身上有太多中華哲學和民族精神的體現。匯而集之,這些昇華後的結晶值得我們後人的頌揚和傳承。歌劇《楚莊王》不僅是一部濃墨重彩的歌劇,也記錄了歌劇藝術家們為中國民族歌劇事業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作者系中央歌劇院一級演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