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武漢城市圈九城聯動做強產業主鏈

2022-08-16由 中國經濟網 發表于 林業

五分之三乘四分之三如何畫

找準城市自身定位 搶抓同城化發展機遇

武漢城市圈九城聯動做強產業主鏈

□ 長江日報記者陳志遠

5月8日,總投資675億元的楚能新能源鋰電池產業園專案在孝感臨空經濟區正式開工。這是孝感引進的規模最大的工業專案,專案全部建成投產後,將為孝感每年帶來新增工業產值過千億元。這對2021年GDP2562億元的孝感來說,將實現全市GDP的跨越式增長。

這一專案的成功落地,為武漢城市圈產業發展帶來幾點啟示:

同城化為城市賦能。楚能專案投資方負責人坦陳:落戶孝感,除了湖北武漢構建萬億級汽車產業叢集、地方營商環境等因素,也看中孝感臨空經濟區毗鄰武漢的區位優勢,看好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加速推進帶來的發展機遇。

專案為王。鄂州市明確提出秉持“專案為王”理念,全力以赴引專案、爭專案、建專案,透過重大專案為城市發展增勢。這或許是圈內城市決策者形成共識的發展理念和推進城市圈同城化的最大源動力。

新興產業大有可為。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對於圈內城市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大意義。楚能專案也受益於武漢汽車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產能佔比將提升到50%甚至更高,由此帶來電池、電機等配套市場千億元的產業風口。

孝感的發展機遇,彰顯了省委、省政府推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重大決策部署的高瞻遠矚。同城化發展一年來,各市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找準自己在城市圈的定位,搶抓同城化發展機遇,依託“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研發在武漢、生產在城市圈”的發展模式,在主賽道奮勇爭先,在各自優勢領域做大做強,探索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匯聚起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的巨大動能。

■ 爭搶主賽道

同“芯”追“光”九城聯動

作為湖北衝刺萬億級“光芯屏端網”產業叢集的“頭雁”,武漢城市圈在百公里半徑畫出萬億產業的九城同“芯”圓。

同“芯”追“光”,產業“同鏈”,攜手打造“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已成為武漢城市圈產業協同最火熱的行動。

鄂州精準對接武漢,與武漢在光電子資訊產業上錯位佈局、聯動發展,與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深度融合,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千億級光電資訊產業叢集。

黃石堅持“追光借光融光”,電子資訊產業已集聚100多家企業,有一半直接與武漢頭部企業配套,建成全國第三大PCB產業集聚區。

黃岡與武漢聯手打造光谷黃岡科創園,10多個光谷產業專案落戶。黃岡TCL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對接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光谷企業,成為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咸寧以智慧終端元器件、新型顯示材料、高效能絕緣材料為主攻方向,鎖定電子資訊產業全面發力,平均每天產出104萬塊手機玻璃蓋板。

天門實施“強芯亮屏”行動。芯創電子產業園被列為全省半導體封測產業重點落戶地;寶昂光電等11個重點專案簽約落戶,京東方顯示屏配套產業集聚效應初顯;鴻碩精密電工已投產,年產值可達10億元。

潛江也緊盯產業之“芯”。著力打造長飛潛江科技產業園、微電子材料產業園,透過長飛、晶瑞、鼎龍等龍頭企業的帶動,持續引進關聯產業,大力發展光纖光棒產業、微電子材料產業,打造千億新材料產業叢集,建設“光芯屏端網”產業配套基地。

■ 同頻共振

分享萬億汽車產業大蛋糕

汽車產業也成為武漢市引領武漢城市圈發展的戰略支撐點。

2021年,武漢市全年汽車產量接近140萬輛,汽車產業產值超過33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近10萬輛,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200億元左右。武漢計劃用2到3年時間形成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 目前4個新落戶的整車專案總投資將超過400億元,達產後將新增70萬輛新能源汽車整車產能。一個萬億級汽車產業叢集呼之欲出,給城市圈汽車產業發展帶來雙輪驅動。

黃石市去年引進長城汽車專案,配套企業東貝鑄造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跟進;今年又引進中國行業內第二、世界第四鋁合金車輪製造企業——立中集團,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汽車輪轂生產基地。這些重點專案的建成投產,將黃石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串點成鏈,呈叢集發展之勢。

孝感市主動對接武漢東風本田、上汽通用、神龍、東風乘用車等,以技術升級推動孝感氫能產業、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及汽車產業發展。

在黃岡,有威馬集團投資202億元建設的湖北星暉新能源智慧汽車專案,規劃年產30萬臺新能源汽車整車,達產後將實現年產值600億元。星暉新能源汽車落戶黃岡,重新整理了湖北汽車產業版圖。去年1月,第二款全新智慧純電SUV威馬W6車型正式下線,黃岡從此有了高階新能源汽車品牌。

仙桃市則將與武漢經開區合作共建龍華山工業園,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建設武漢“車都”的重要配套生產基地。

■ 分工協作

擁抱生物健康產業藍海

光谷生物城已聚集各類生物企業2400餘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8家,上市企業34家,年產值近千億元。

以光谷生物城為龍頭,天門、仙桃、黃石、黃岡分別建成了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地方產業園,構建國際一流的大健康產業帶。

天門主動融入武漢大健康產業佈局,已引進75家重點生物企業,43個在建重點專案加快建設,打造湖北省化學原料藥清潔生產示範基地、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示範園,年產值達200億元。

咸寧大健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該市謀劃“十四五”大健康專案881個,總投資約6000億元;2021年新簽約大健康產業類專案29個,合同投資總額642。81億元;已獲批建設4個省級平臺,與企業合建3個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

鄂州與武漢聯動發展現代生物產業。2月8日,投資13。5億元的明理國際生命健康產業園專案在鄂州市臨空經濟區開工。鄂州葛店也在與光谷聯動,擦亮“藥谷”金字招牌。

武漢禾元生物的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生產線,在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啟動建設,在仙桃新建我國規模最大的植物源白蛋白產業基地。

■ 同題共答

臨空經濟振翅欲飛

武漢臨空經濟示範區肩負著打造內陸地區開放“新沿海”重任,園區建設如火如荼,7家航空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在此落戶,引進工業倉儲專案152個,投資50億元以上的重大專案6個,預計到2025年示範區臨空產業產值達1000億元。

毗鄰的孝感市臨空經濟區也在加快建設。4月15日,陳天大道正式通車,從孝感臨空經濟區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最快不到15分鐘,有效促進了兩個臨空經濟區的協同發展。5月8日,恆信楚能新能源鋰電池產業園專案在孝感市臨空經濟區正式開工,將建成年工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大型新能源產業基地。

下個月,花湖機場將會正式通航,計劃年內啟動10條國際航線和50條左右的國內航線,2025年貨郵吞吐量將達245萬噸、旅客100萬人次。作為亞洲第一個、世界第四個專業貨運機場,花湖機場填補了我國專業貨運機場的空白,武漢天河、鄂州花湖兩大機場錯位發展,將成為武漢城市圈發展的新引擎。

黃石、鄂州、黃岡三市,將依託天河機場和花湖機場,同題共答如何發揮好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優勢,做好臨空經濟這篇大文章。

■ 時不我待

搶抓數字經濟新風口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省委、省政府為此推動出臺了“數字經濟13條”,著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已成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2021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2萬億元。武漢經開區圍繞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雙化”協同,以云為基、以數為翼,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數字車谷”。截至2021年底,全區共有320家數字經濟企業,規上企業132家,數字經濟工業總產值達到934。6億元。

新時代的歷史機遇不容錯過。武漢積極對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加快佈局數字經濟行業龍頭企業,聚力構築數字九州通衢。

5月5日,《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2026年)》出爐,同時出臺了《武漢市支援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推出23條具體政策保障措施,助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力爭到2035年建成國內重要的數字經濟技術策源地、數字產業集聚地,建成數字經濟一線城市。“規劃”提出,到2026年武漢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4%,規劃軟體產業規模達到4500億元,電子資訊製造業規模達到5500億元。

城市圈八市也不甘落後,積極搶抓數字經濟風口,其中以鄂州數字經濟優勢最為突出。蓄勢待發的數字經濟將為鄂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彎道超車

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

正如楚能新能源鋰電池產業園落戶孝感帶來千億產業鏈,新能源已成為城市圈迅速崛起的又一個前景廣闊的大產業,被省委、省政府併入“現代化工新能源”,單獨列為5個萬億支柱產業之一。

資本市場高度看好這一新賽道,紛紛投入巨資佈局。繼投資675億元的楚能新能源專案之後,中創新航5月11日宣佈,與武漢經開區簽約武漢基地30GWh動力及儲能電池擴產專案,總投資為120億元。該公司去年投資100億元建設的武漢基地已經封頂,規劃產能20GWh。此次擴產後,中創新航在武漢的規劃電池產能將達到50GWh。

中創新航董事長此前曾表示,中創新航到2025年的產能規劃將超過500GWh,並預計在2030年實現1000GWh的產能,市場空間巨大。

4月27日,總投資100億元的比亞迪動力電池專案在黃陂區祁家灣工業園開工建設,年產能30GWh,將建成華中地區最大的刀片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圈內城市在這一新賽道不甘落後,奮勇爭先。3月29日,容百集團總投資300億元、年產40萬噸高鎳鋰電池正極材料專案落戶仙桃,專案達產後可實現年均產值700億元,投資規模之大、產出效益之高,創造了仙桃招商引資的歷史。

在此之前,容百集團已在鄂州佈局,建立了國內首條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線,深耕這一新能源細分市場,目前總產能達到10萬噸,產品技術與生產規模均處於全球領先,連續多年國內市佔率第一。

在黃石,湖北融通高科先進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新能源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園,建設14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預計2022年銷售將突破100億元。

黃岡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已在羅田縣建成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白蓮河抽水蓄能電站、7萬千瓦的天堂抽水蓄能電站,還有一個羅田平坦原抽水蓄能電站在建;3月26日,黃梅縣又簽約引進紫雲山抽水蓄能專案,總投資101。9億元。黃岡同時大力推進風電、光伏能源。華電湖北公司在武穴市建設了三個風電場和一個漁光互補光伏電站,總投資超過20億元,總裝機容量22。95萬千瓦,年發電量4億千瓦時;今年3月,該公司又在武穴建設風光儲一體化百萬千瓦基地,一期裝機容量40萬千瓦,總投資20億元。一個千億產業正在拔節生長。

■ 發揮優勢

銅都崛起印刷電路板產業

除了在以上主賽道奮力奔跑,城市圈各市還依託各自優勢,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

黃石被譽為“青銅古都”,擁有全國六大銅礦之一的大冶有色,依託豐富的銅資源,打造銅片高階產業鏈。

1月15日,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在黃石投資120億元建設諾德鋰電銅箔及銅基材生產基地專案,年產10萬噸高階鋰電銅箔及5G高頻高速電路板用標準銅箔、20萬噸銅基材,將實現年營業收入約300億元。該專案填補了黃石鋰電銅箔產業的空白,將與省內鋰電行業龍頭企業形成完美配套,進一步補強健全湖北鋰電全產業鏈。

該專案將打通黃石上游銅資源與中游PCB(印刷電路板),以及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終端應用整個產業鏈條,進一步啟用黃石銅資源優勢,延伸銅產業鏈條,加快黃石銅產業向千億產業叢集邁進。

黃石已成為國內第三大PCB產業集聚區,PCB產業鏈已聚集企業25家,11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全球每生產3部智慧手機就有1部用到黃石生產的PCB板,每100臺新下線汽車有15臺用到黃石PCB板。黃石市正進一步發力PCB產業鏈,強鏈、補鏈,在建重大專案27個,計劃總投資達215。6億元。其中廣合科技PCB智慧製造專案總投資50億元,生產伺服器用、汽車用PCB板及IC載板。

■ 挖掘資源

建成全國紙都和鹽化工龍頭

孝感市孝南區號稱“中華紙都”,是全國最大的生活用紙生產基地,生活用紙產能全國第一,產品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目前,全國生活用紙排名前五的企業——金紅葉、維達、恆安、中順、麗邦全部落戶孝南區,還聚集紙及紙製品企業20多家,成為湖北重點產業叢集,全產業鏈年產值近200億元。

除了紙業,孝感市雲夢鹽化工迴圈經濟產業園是武漢城市圈鹽化工產業兩型示範區,產業園鹽礦資源豐富。依託中鹽東興雲夢分公司、廣鹽藍天集團以及華祥化學專案,園區引進以離子膜燒鹼及副產品氯氣、氫氣、氯化苯為原材料的化工企業20多家,產業集聚效應正在不斷擴大,實現從單一製鹽向鹽化工裂變,正在打造成產值300億元的全國綠色生態鹽化工產業示範園。

■ 積沙成塔

打造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

仙桃是中國醫用非織造布生產出口基地,擁有全國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基地、完整的產業鏈條、輻射全球的多元化市場,全國六成的無紡布產品都在這裡生產,產量佔全球四分之一。

防疫3年,仙桃口罩產業由被動變主動,由企業自發到政產學研聯動,迅速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成長為口罩產能達到10億片/日的世界第一口罩生產基地。

截至目前,仙桃市聚集的非織造製品企業已超2000家,年產值近500億元,力爭2025年包括口罩在內的非織造布總產值達1000億元,建成世界級的非織造布生產基地。

除了非織造布產業,仙桃還利用小米集團在武漢光谷建設武漢總部之機,主動對接,在仙桃共建小米產業園,首期規劃佔地1000畝,瞄準小米產業鏈進行招商。

2020年4月,仙桃成功引進小米生態鏈企業東莞全康,投資10億元,計劃年產50萬臺小米掃地機器人等智慧家電產品,專案全部達產後年產值可達10億元。隨後,投資4。5億元的湖北進成智慧科技產業園入駐,定位年產100萬臺小米空氣清淨機。全康智慧還吸引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相繼投資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