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水始冰,地始凍,冬始至,今日立冬:寒意悄然至,萬物始收藏

2022-08-16由 文匯網 發表于 林業

山蒼子根什麼人不能吃

昨夜清霜冷絮裯

紛紛紅葉滿階頭

今天12時59分

我們迎來立冬節氣

“立”為始,“冬”為終

這是屬於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朔風起,萬物藏

大自然將迎來新一輪枯榮

水始冰,地始凍,冬始至,今日立冬:寒意悄然至,萬物始收藏

立冬前夜,北京第一場冬雪來臨,雪花紛飛,讓北京入詩入畫。

而此時的南方,雖溫度稍有下降,但部分地區仍豔陽高照。

對此,廣大網友們紛紛表示你在南方豔陽高照,我在北方初雪紛飛。

水始冰,地始凍,冬始至,今日立冬:寒意悄然至,萬物始收藏

立冬,往往是一年之中氣溫下降速度最快的時節。

此時地表的熱量還未散盡,氣溫下降但不會太冷。桃李等植物誤以為春天到來二度開花,加上顏色正濃的楓葉、菊花,正可謂“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立冬之時,萬物終成。作物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躲藏起來準備漫長的冬眠。

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清閒下來,犒勞自己,也因此形成了“立冬補冬”的習俗。

釀黃酒,去冬泳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河南、江蘇、浙江一帶民間還有用各種香草、菊花、金銀花煎湯沐浴的活動,稱為“掃疥”,以求治癒疾病,保證身體健康過冬。後來,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立冬之日,多地舉行冬泳活動,以此迎接冬天的到來。

倭瓜餃子涮羊肉

冬季草木凋零,萬物閉藏,人的飲食養生也進入“藏”的階段,即進補。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補”是冬季食俗一大特點。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們立冬講究吃餃子。餃子來源於“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的地方立冬有吃南瓜或軟棗的風俗,在天津河東“老天津衛”聚居地,人們吃倭瓜餡的餃子。

至於清代宮廷,立冬的規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屬溫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自然就可以抵禦冬季的寒冷。後來民間也熱衷此道,如老北京的涮鍋。

熬草根湯,舂交冬餈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製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製。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餈”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

做好的小餈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裡。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餈”。做好“交冬餈”,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溼寒,減少疾病的發生。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為了入冬後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著北方人吃起了生蔥。

立冬食蔗齒不痛

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上述不論南瓜糯米,還是羊肉大蔥,在傳統養生學中都屬於溫熱的食物。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

在臺灣,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長輩們多延續著“北吃餃子南吃蔥”的習慣,年輕人們則不斷翻新美食的花樣,不論中式西式、葷素幾何,都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水始冰,地始凍,冬始至,今日立冬:寒意悄然至,萬物始收藏

充盈精神,充足熱量

以積極的狀態迎接冬日的嚴寒

秋盡冬來,又走過了一季

有人畏懼北風的凌冽

覺得那是希望的終結

有人偏愛冬日的光亮

直說那是新生的希望

冬天來了

願你生活溫暖,內心豐盈

共同邂逅下一場浪漫的雪

共同期待下一個蓬勃的春

編輯:李晨琰

綜合:人民日報、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