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海外苦熬十二載,發小回國後又經歷了什麼

2022-08-15由 幸福的約定lzw 發表于 林業

咳嗽喝冰的會怎麼樣

一 發小保春

發小終於還是走了。是發小的哥哥打來的電話:“保春昨天晚上走了。”我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還傻愣愣地問了一句:“走了,去哪兒啊?”哥哥嘆了一口氣,說:“保春不在了,死了。”

保春是我的發小,也是小學和初中同學。初中還沒有畢業他就跑到自己叔叔的建築工程隊當小工賺錢。後來遇到改革開放,到處在蓋房子,工程隊日進斗金,他的腰包也迅速地鼓了起來,別人都羨慕他。當時他家的四口人都在上班,所以生活水平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我是在他家第一次看到了黑白電視機和彩色電視機。

初中和高中時期,他家成了我們的據點。六七個小夥子吃了晚飯就直奔他家,打撲克、下棋、侃大山,有時候還偷偷喝點小酒。他的父母都挺敦厚,看到我們去了就嘿嘿一笑,問一句來了,就躲了出去,把房間讓給我們。

後來結婚成家,有了兩個孩子的時候,建築市場競爭激烈,他們的工程隊越來越不景氣,生活上也捉襟見肘了。

90年代中期,出國風颳得很猛。保春花了很多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出國到韓國打工了。

他是1997年37歲的時候出國,12年之後回來的。重新見到他,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當年那個活蹦亂跳的精壯漢子,怎麼變成了走路一隻腳滿地畫圈,一隻眼睛失明的小老頭?

二 吃飯很重要

保春是因為糖尿病合併症引發的腦血栓致殘的。病情怎麼弄得這麼嚴重?時間久了,瞭解的多了,慢慢地捋出了頭緒。

在國外的時候保春是自己租房的,吃飯基本都是自己動手解決。而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做飯更是全新的功課。

他多次跟我說過,在國外一般是一星期做一次飯。做滿滿一鍋飯,炒一大勺菜,通通放進冰箱裡,每到飯點就舀一點熱一熱吃。

真的很難想象一週做一次飯的生活是怎樣的場景!飯菜做出來幾十分鐘細菌開始繁殖,在冰箱冷藏並不能阻止細菌的繁殖,只是減緩而已。這麼長時間只吃同樣的飯食,獲得的營養單一,更何況這些飯菜的營養素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樣的生活方式什麼人能扛得住啊。就像給汽車淨加劣質油,它不天天拋錨才怪呢。

遺憾的是,回國以後保春仍然延續了這樣的生活方式。那個時候兩個孩子已經到外地念書,他的媳婦在他的身體稍有好轉的時候去外地打工了。只有他的80多歲的老母親偶爾顫顫巍巍地過來照看一下了。

我們幾個同學凡是有飯局的時候,都會帶上他,讓他有機會解解饞。他喜歡吃燒烤,我們就有意多去燒烤店。每次吃完飯,保春面前的竹籤總是比別人多出兩三倍。他的肚子裡真是缺油水啊!

民以食為天,吃什麼,怎麼吃,真的馬虎不得。不吃或少吃剩飯剩菜;食物的品種力求多樣化,做飯熬粥多用混合米,多做什錦類的菜品,都是好辦法。現在市場上各種食材越來越豐富,以前沒見過的也不斷出現。我們可以從網際網路學習各種食材的烹飪方法,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食譜。

三 香菸要你命

如果說奇葩的“吃飯”是摧垮保春身體的“元兇”的話,吸菸就是地地道道的“幫兇”了。

因為抽菸抽得太兇,我沒少罵過他。

每次到他家看望他,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啟窗戶放煙。哪怕是寒冬臘月,也沒有例外。

有一年冬天,我帶著他上醫院。剛上車坐下,他就掏出一根菸叼在了嘴上,氣得我破口大罵:“小車裡就這麼點空間,你還抽菸,別人怎麼辦?真是一個不知死活的混球。”說著,我一把薅下他嘴巴上的煙,開啟車窗扔了出去。

當時他還迷上了麻將,在麻將室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由於左手不聽使喚,全靠右手來碼牌、出牌。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嘴巴上還是永遠叼著一根菸,在自由地吞雲吐霧。

保春買菸從來都是成條成條地買,有時手頭拮据,買菸方面還是一點不含糊。

其實,當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很不好了,心臟不舒服,尤其是咳嗽咳得震天響,但是他還是越抽越兇。

四 糊塗不是寶

人們常說,難得糊塗,糊塗難得。但是在事關身體健康的事情上真不能犯糊塗。

保春在韓國打工時,一隻眼睛受了傷。當時僱主提出了兩個善後方案:一是公司負責治療費用,直到康復;二是公司一次性賠償。他選擇了一次性賠償。拿到錢以後,他也進行了治療,但是由於糖尿病的關係,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他失去了信心,中止了治療,一隻眼睛就失明瞭。

有一次,我帶他去醫院。醫生問他最近血糖多高,以前都用了什麼藥。他竟然一問三不知,一個也回答不出來。

不僅如此,對醫生給出的建議也是一百個不服。

醫生:你喝酒嗎?

保春:喝點,不多。

醫生:抽菸嗎?

保春:抽菸。

醫生:一天抽多少煙?

保春:一天一盒半到兩盒。

醫生:這個身體狀況還抽那麼多,你是不想活了?必須得戒掉。

保春:都抽了幾十年了,戒什麼戒啊?我可戒不了……

把醫生氣得直翻白眼。我也氣得真想給他兩個大嘴巴。心想你上醫院找醫生幹什麼呀?自己犯傻犯渾不說,還一個勁懟醫生,真是腦子被驢踢了。

五 親情丟不得

保春兒女雙全。他去韓國時女兒剛上小學,兒子上幼兒園;從韓國回來的時候女兒已經在外地的大學唸書,兒子是二個月之後也去了外地的大學。

由於長期的分離和溝通不暢,兩個孩子對爸爸比較陌生。尤其是身體嚴重殘疾的爸爸與他們的預期相差甚遠,有些排斥爸爸。

保春的老母親叫孫子陪爸爸到浴池洗個澡,說了兩次。孩子嘴上答應了,但是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

保春給我打電話,讓我一塊去洗澡,說他自己去的話,浴池不讓進,怕出意外。這樣我們倆每十天去一次浴池,堅持了半年。後來跟浴池的人員熟悉了,他就自己去了。

兒女對自己不親,是保春的一塊心病,一定程度上讓他失去了生活下去的慾望。

如果保春當年不出國,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了呢?

海外苦熬十二載,發小回國後又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