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兩首描寫登山的七絕,第一首家喻戶曉,第二首卻充滿理趣

2022-08-13由 品詩賞詞 發表于 林業

草木灰釉白泥茶壺有毒嗎

古代很多詩人都喜歡登山,也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登上高峰,放眼眺望,不僅可以開闊視野,而且能夠排遣愁情。

看,雲霧翻騰,彷彿山谷中隱藏著神仙鬼怪;聽,松濤陣陣,好像叢林裡埋伏著千軍萬馬。那些如夢似幻的雲霞,還有讓人陶然而醉的清幽氛圍,實在是百看不厭。下面分享兩首描寫登山的七絕,第一首家喻戶曉,第二首卻充滿理趣。

兩首描寫登山的七絕,第一首家喻戶曉,第二首卻充滿理趣

登山

唐代: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李涉是中唐著名詩人,年輕時因為躲避戰亂,隱居於廬山香爐峰下。他曾擔任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官,後來被貶他鄉,心情鬱悶,感覺大好光陰很快就匆匆而過,實在對不起年輕時的苦讀生涯。後來他遇赦放還,就在洛陽過起了隱居生活。

兩首描寫登山的七絕,第一首家喻戶曉,第二首卻充滿理趣

這首詩就真實地反映出作者當時愁悶的情緒,開篇就說自己“

終日昏昏

”,但詩人並非由於虛弱無力導致頭昏,而是閒極無聊、借酒澆愁,才有昏昏欲睡的感覺。

第二句進一步表達無聊狀態,同時也有一種忽然驚醒的感覺。估計是家人或鄰居提醒他,不要整天宅在家裡了,三春都快盡了,還不趕快出去踏青!

一個“

”字,帶有一種勉強和不情願的意味,彷彿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覺得有點愧對大自然的多彩多姿,於是便就近找一處景點開始登山。

兩首描寫登山的七絕,第一首家喻戶曉,第二首卻充滿理趣

詩人久不出門,突然進行高強度的運動,立刻就覺得腿腳發酸,氣喘吁吁。總算沒有半途而廢,詩人來到山頂,看見了一處竹院,而且還意想不到地遇見了一位僧人。

僧人與他寒暄了幾句,立刻就感覺這位書生談吐不凡,詩人也能感受到眼前這位高僧見多識廣。於是二人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終於讓才子如夢初醒,他也頓時不再有上山之前的那種“

醉夢間

”的感覺了。

作者與僧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也暫時擺脫了身心憔悴的痛苦狀態。“又得浮生半日閒”也成為了千古名句,表達了人們從擾攘紛繁的氛圍中解脫出來,進入了一種清靜、安然的禪境。

兩首描寫登山的七絕,第一首家喻戶曉,第二首卻充滿理趣

登山有作次敬夫韻

南宋:朱熹

晚峰雲散碧千尋,落日衝飆霜氣深。

霽色登臨寒夜月,行藏只此驗天心。

朱熹是南宋傑出的理學家、文學家,他在36歲時曾前往湖南長沙講學,並與著名學者張栻談經論道、詩文唱酬。他們泛舟湖面、攜手登山,創作了很多傳世之作。這首詩是作者登上南嶽衡山之後,即興賦詩,表達了當時心中的感悟。

兩首描寫登山的七絕,第一首家喻戶曉,第二首卻充滿理趣

前兩句交代時間、地點和時節特徵,詩人在朋友的陪同下攀登險峰,一路跋涉,雖然感到有些疲勞,卻依然興致勃勃。傍晚時分、陰雲散盡,群山環抱、清澈明淨。山林裡秋意漸濃、霜寒露冷,卻令人倍感幽靜和雅緻。

古代以八尺為一尋,“

千尋

”形容極高的山峰。“

衝飆

”,指狂風,因為群山峻嶺之間還有丘壑與山谷,傍晚時夕陽西墜、霧氣升騰,在這些空曠的地方,就形成了強烈的空氣對流。

兩首描寫登山的七絕,第一首家喻戶曉,第二首卻充滿理趣

隨著時間推移,夜幕拉開、天朗氣清,月升高空、寒意逼人。陣陣寒風,雖然讓詩人感覺到絲絲涼意,但是他依然饒有興趣地欣賞著夜景,那霽色的天宇、朦朧的山峰,還有倦歸的飛鳥、晚 回的樵夫,都一一映入眼簾,卻讓作者流連忘返。

結尾耐人尋味,“

行藏只此驗天心

”。晚峰、落日、寒霜、明月,還有那些來去不定的雲彩,雖然隱顯飄忽,變幻莫測,但都遵循其內在的客觀規律,詩人將其稱為“天心”。

作者認為人們的用舍行藏,可以與客觀的“天心”相互協調,併產生共鳴,而無須跪拜聖靈、祭祀鬼神。雖然這樣的看法並不科學,但是相比唐代文學家韓愈面對神靈就下馬跪拜,朱熹應該要開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