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2022-08-13由 海洋與漁業 發表于 林業

白江豚還剩幾隻

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2018年總共出海監測海豚63天次,航時284小時,總航程4641公里。2018年監測過程中目擊海豚244群,共864頭。至2018年底累計識別中華白海豚數量2381頭,相對2017年新增14頭。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棲息的白海豚現已累積識別2367頭,新增234頭。

中華白海豚生存現狀

據記錄,中華白海豚全世界的總數大約在6000頭左右。

中國是全球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大約在4000~5000頭。

主要分佈在長江口以南的河口海域,包括福建的三都澳、廈門灣、東山灣,臺灣島的西部海域,廣東的韓江口、珠江口、漠陽江口、雷州半島東部海域、海南三亞附近海域以及廣西北部灣等,其中珠江口水域(包括香港澳門以及江門水域)數量最多,超過2000頭。主要受人類活動和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中華白海豚生存面臨著很大的威脅。

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事件頻發,根據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統計,2003年以來保護區共處理各類鯨豚案件230起,其中中華白海豚就有186起。

中華白海豚保護情況

雖然形勢嚴峻,但近年國家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和生物的保護力度,廣東省透過建立保護區、制訂並實施保護計劃、開展調查監測等,持續推進中華白海豚保護。1999年設立自然保護區及管理機構以來,管護能力不斷加強,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還多次獲得原農業部、原國家海洋局、全國水野分會頒發的榮譽稱號。

一是抓好保護頂層設計。

1999年設立的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建立協同救護機制。

建設覆蓋全省的鯨豚救護網路,不僅成功救護了中華白海豚,也救護了其它鯨豚類保護動物。近年來的典型案例包括:2012年在佛山河道救助的一頭年老中華白海豚;2015-2016年採用“聲驅法”將誤入廣州河道和清遠河道的白海豚實施驅趕;2017年成功救護一頭糙齒海豚並放歸大海,

這是全國首例,也是全世界範圍內極少數能成功救護並放歸大海的案例,

得到了新華網、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和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應和社會效應。

三是推進救護保育基地專案建設。

在廣東省有關部門和珠海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經過保護區基建小組的艱苦努力,完成中華白海豚救護保育基地專案用海區域清理補償工作,2017年專案開工建設,正式移交省代建局進行代建。未來將建成一個集救護、科研、宣教、觀光於一體的現代化救護保育基地。

四是強化巡航管護工作。

透過建立聯合執勤點加強海上執法,開展聯合執法監督行動,探索建立聯合執法協作機制,從嚴查處傷害白海豚行為。平均每年出海巡航80~100航次,航程超過3000海里,對保護區範圍進行了有效監管。加強宣傳教育,努力使白海豚保護深入人心。

五是強化調查和科學研究。

組織開展了多項專題研究,與中山大學、南海水產研究所、汕頭大學、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研究機構合作,在珠江口開展白海豚種群生態學、遺傳學和病理解剖學研究,白海豚聲學研究等,為白海豚保護工作提供了依據。

六是廣泛開展交流合作。

保護中華白海豚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視窗。從1995年開始,廣東與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和澳門民政總署建立了密切交流合作關係,將白海豚保護列為長期合作事項。目前正在籌建中華白海豚粵港澳保護聯盟。

保護中華白海豚對於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能提高社會公眾的保護意識,為海洋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貢獻。

文:肖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