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最好的處世原則:不帶預設看他人,不帶“人設”做自己(經典)

2022-08-09由 和你談談感情 發表于 林業

對方說筆芯我該回什麼

最好的處世原則:不帶預設看他人,不帶“人設”做自己

最好的處世原則:不帶預設看他人,不帶“人設”做自己(經典)

社交中,最讓人難受的是什麼?

我想對很多人來講,99%人際關係中的痛苦,都跟“失望”有關。

一半的失望來自於他人----你為什麼這樣對我?

一半的來源於自身----為什麼沒有人喜歡我真實的樣子。

焦慮、失望、自責、構成一個討厭卻自洽的螺旋,明明帶著一顆想要跟人好好交往的心,卻總是身不由己。

最近跟兩個讀者聊天,蠻有意思的。

第一個是剛工作了三個月的小姑娘,說自己在職場上受到了冷遇,一把辛酸淚。

入職第一天,老闆給她指了個座位就走了,一天都沒來搭理過她;

她前一天自己搬完家累到半死,第二天起晚了又遇到堵車,開會遲到了十分鐘就被一通數落

想要厚著臉皮加入下午茶閒聊,可她發起的話題別人不搭茬,別人聊的她又總是接不上。

她又氣又委屈:職場生活太可怕了,跟我想象的一點也不一樣。

幾乎不用問,她想象中的職場一定是老闆親切同事友好,每天要如班主任一樣跟在後面問“你都會了吧”,還要像慈母,時時體諒她的生活她的心情。

期望值太高,失望就在所難免,哪怕她要處理的人際關係其實是最為簡單的“客氣有規矩”,她也覺得難,覺得苦。

於是把正常的距離看作是冷漠,把公私分明當做不好相處,把別人的不遷就當做是對自己的敵意。

最好的處世原則:不帶預設看他人,不帶“人設”做自己(經典)

帶著這些預設的立場,一舉一動都是焦慮,自然無法遊刃有餘。

而類似“預設”的習慣,往往也是讓一個人陷入被動最常見的原因。

“覺得”舍友就該是朋友,別人只要表現出一點點疏遠,自己的玻璃心就先碎一地。

“以為”別人都應該自覺像你對他們那樣對你,只要別人不照做,自己就先生一肚子氣。

“想著”我不說對方也該明白,直到被誤解的時候,才發現百口莫辯。

所謂無限調低對他人的期待,其實並不是要“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摩他人”。

那更像是一種不帶任何預測和立場的接觸:

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我不知道你會如何對我。

讓你理解我,是我的任務,所以才要有話直說,有話當面說,有話好好說。

不要寄希望於被照顧,被理解,被善待。

而是要爭取理解,互相照顧,證明自己是個值得被善待的人。

把管理關係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上,才是提高人際幸福感的不二法門。

最好的處世原則:不帶預設看他人,不帶“人設”做自己(經典)

第二段聊天,來自於一個還在上大學的女孩。

她說,開學的時候有個舍友向她要走了一盒筆芯,大概是用的順了,前幾天又向她伸手。

她跟這位舍友關係平平,加上本能反感對方這種“反正你家開文具鋪,給我幾根筆芯怎麼了”的理直氣壯,於是隨便找了個藉口,說自己帶來的筆芯用完了,等下次有空回家再拿一點。

巧就巧在,當天晚上另一位不知情的舍友從她抽屜裡取東西,恰好看到了一沓筆芯放在最外面,隨口打趣她:你買那麼多筆芯當飯吃是不?

那個跟她齟齬的舍友就在下鋪,聞言探頭一看,冷笑一聲:

不想給就不想給,又不是什麼值錢玩意兒,至於還要扯謊麼?

她又尷尬又窘迫,明明自己才是有理的一方,卻莫名其妙的變成了那個小氣,自私的撒謊者。

可既然不願意白給,完全可以用一句“你這麼喜歡,那我進價給你不賺你錢好了,一盒十五”來堵住對方的嘴,何必偏要扯一句謊呢?

明明看不上這樣的人,明明不稀罕這種關係,卻偏偏要給自己立一個“脾氣好,性格好,不計較”的人設。

以為戴上面具就可以扮演另一個形象,可每一次的往來都是對耐心和溫情的無限碾壓,等理智情感雙雙崩盤的那一刻,才發現不僅無法讓自己盡興,還往往得罪了別人。

最好的處世原則:不帶預設看他人,不帶“人設”做自己(經典)

《吸血鬼日記》裡的Damon說的多好啊:

People see good, and they’ll expect good from you。

我曾經跟一個女生搭檔,做一個需要頻繁出差去美國的專案。第一次出發前,辦公室裡認識不認識的人都跑來求代購。

我想了想,拒絕掉了大部分的請求---

因為裝不下,所以帶不了那些跟網購只差幾十元,但極其佔行李箱的紙尿褲;

因為不想每次都被麻煩,所以帶不了易耗品如奶粉,嬰幼兒輔食,以及去隨便一家大型超市,都能在貨架上找到的進口巧克力。

以及因為沒時間,也帶不了那種需要專門弄退稅的高檔化妝品和奢侈品包。

我可以幫忙的,是最新款的電子產品或者是營養品,價效比非常可觀,體積不大,更換頻率也不會太高。

我跟那個女孩在機場碰面,我一個26寸的箱子,她兩個28寸的,一見面就愁眉苦臉的跟我抱怨,說清單記了幾十條,光是想買齊都得耗不少功夫,自己得先貼錢,還要被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多找幾家,找最便宜的哦”。

那你為什麼不告訴他們帶不了?我問。

她擺出一個無奈的表情:人家都開口了,我也不好意思說。

可方便之門一旦開啟,就再沒了關上的可能。有的人不光要自己買,就連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的需求也託付給她,直到有次因為冗長的清關手續錯過了轉機,她才痛定思痛的拒絕代購的要求。

可他們又是怎麼說她的呢?

不是“你辛苦了”“給你添麻煩了”“謝謝你幫了那麼多次忙”。

而是“你上次都幫XXX帶了,這次為什麼不幫我”。

最好的處世原則:不帶預設看他人,不帶“人設”做自己(經典)

在人際關係裡,最可怕的從來都不是一開始的拒絕與得罪,而是被滿足了太多次之後,又突如其來的失望。

這樣的失望常常會引發徹頭徹尾的否定,無論你做過多少好事,從人設崩塌的那一瞬間起,你就只能是個騙子。

而任何長久的相處,都一定是以“真實”為基礎的。

接受別人做別人,也允許自己做自己。

不要預設別人會如何對你,不要去凹任何不屬於自己的人設。

本文作者:天天成長研習社,喜歡的話,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