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武夷山茶百戲:“白雲滿碗花徘徊”的浪漫

2022-08-09由 東南網 發表于 林業

丹青茶葉什麼品種

武夷山茶百戲:“白雲滿碗花徘徊”的浪漫

武夷山茶百戲:“白雲滿碗花徘徊”的浪漫

章志峰的茶百戲作品(資料圖片)

武夷山茶百戲:“白雲滿碗花徘徊”的浪漫

章志峰展示茶百戲工具。東南網記者 鄭正華 攝

武夷山茶百戲:“白雲滿碗花徘徊”的浪漫

點茶展示 東南網記者 肖練冰 攝

東南網6月24日訊(本網記者 陳雨松)古裝偶像劇《夢華錄》的熱播,讓福建省級非遺茶百戲代表性傳承人章志峰又一次“火”了。只消“下湯運匕”,即在茶湯中巧妙運用茶勺和清水,就能使茶盞的泡沫呈現花鳥魚蟲、水墨山水的動人畫面,讓觀者彷彿回到千年前的品茗歲月。

茶·緣起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陸游的這句詩,描繪了宋人煮水分茶的景象。不同於現代的撮泡,分茶是中國古代以點茶為基礎的一種獨特的飲茶方式,又稱水丹青,即把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章志峰看來,茶百戲是分茶技藝的突出代表,在宋代它與琴、棋、書、畫並列,是文人雅士喜愛與崇尚的活動。

在宋代,閩北是點茶原料(團餅茶)和點茶器具(建盞)的重要產地,因而十分盛行茶百戲。古籍《嶺外代答》中記載:“夫建寧名茶所出,俗亦雅賞,無不尚分茶者。”但時移世易,隨著泡茶法自明代以來的盛行,茶百戲漸漸失傳。

上世紀80年代,還在福建農學院就讀的章志峰,在為畢業論文查資料時偶然發現北宋書籍《荈茗錄》中關於茶百戲的記載——“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魚鳥花草之屬”。作為土生土長的茶鄉人,這句話讓他眼前一亮卻又十分困惑:茶湯的表面如何顯現出生動的圖案?更神奇的是,身邊竟無人能解答。這更促使他下決心找回這項古老的技藝。

在探索過程中,章志峰驚奇地發現,不同於咖啡拉花或一般繪畫採用的色彩疊加法,茶百戲是用固態茶粉、液態水、空氣三相合一的懸浮液進行繪畫,只依靠注湯和茶勺攪動,使茶湯變幻圖案,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他認為,茶湯變幻形成的圖案紋理飽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意境美、線條美和朦朧美,因而茶百戲是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兼具品飲和賞玩的功能,推廣開來可以讓喝茶這件事更具文化味。

百·嘗試

據介紹,茶百戲所用的原料是古人習慣的研膏茶,它將搗碎的茶葉磨成細粉,再用茶瓶衝點茶粉,然後將茶粉調成膏狀。從原料到工具,再到點茶過程的探索,註定是曲折而艱難的。為了復原茶百戲,章志峰遍尋典籍,他自述從幾萬首詩文中收集和點茶、茶百戲相關的資料,再分類整理並分析其中的細節。

由於點茶法是茶百戲的基礎,這最終成為復原的突破口。眾所周知,日本抹茶道是宋代點茶法傳入日本後演變形成的,為此,章志峰兩次赴日找尋在日本茶道中保留的中國古代點茶基本特徵。

為了更加系統地恢復茶百戲,章志峰還對茶樹品種、栽培管理措施、採摘標準、研膏茶製作、分茶技巧等內容,進行過數百次的對比試驗……在相關器具上,他以古籍繪畫作品為主要歷史依據,打造出諸如茶臼、茶羅、茶瓶等十六樣點茶演示工具。

皇天不負苦心人,2009年,章志峰對外公佈恢復茶百戲。“茶百戲反映出千年前先人就能依靠氣體變幻圖案的智慧,這是它最珍貴的歷史價值。”他說。

戲·傳承

依據古籍記載,茶百戲的基本步驟有“龍團化乳”“注湯幻茶”“運匕成像”等。要在液態的茶湯上作畫,對水流的落點、速度、頻率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經過章志峰的復原,茶湯上的圖案最長能持續約15分鐘。雖然變幻的圖案最終會消散,但時長已經遠超古籍中所說的“須臾”。此外,經過創新,復原後的茶百戲已發展到紅茶、黃茶、烏龍茶等六大茶類,茶湯色彩更加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茶產業的發展。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優秀傳統文化如能適應當今社會生活的需求,便能歷久彌新、挺立潮頭。目前,包括為《夢華錄》劇組進行專業指導,茶百戲正透過各種形式傳播。很多年輕網友透過茶百戲百科、茶百戲傳承人的社交平臺,深入瞭解這項曾經失傳的技藝,進而成為福建茶文化的“忠實粉絲”。

章志峰本人也親自授課開展專業培訓,先後給美國長青州立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學府開展茶百戲講座和體驗活動,帶領著年輕一代瞭解中華茶文化。在他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文化,需要一代代人接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