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古代醫療:唐代官員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

2022-08-07由 汗青歷史 發表于 林業

寒熱病怎麼治

人類患有何種疾病?這個問題在每個時期都不盡相同,

古代醫療條件差、人的壽命普遍不長,嬰幼兒夭折率頗高

,肺結核長期成為人們眼中的絕症等等。人們畏懼並試圖戰勝疾病,如長期與“虐鬼”相聯絡,醫書、巫術中都有大量“驅虐鬼”的方法。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曾經可怕的疾病已經被科學攻破,然而我們對現代科技成果感到欣喜的同時,卻又發現新的疾病相繼出現。整個人類社會都在不停地與疾病鬥爭,不論哪個時代的人們,治癒疾病的心理有相似之處。

那麼,唐人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

位於社會上層的官員們的疾病又有哪些特色?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我們可以蒐集到總病例進行分析。

古代醫療:唐代官員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

一、患病率高的致死疾病

1、風疾

風疾是影響唐代官員最嚴重的疾病,一旦有風疾,腦中風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輕者肢體不靈、行動不便,重者常年癱瘓在床。它與現代醫學的心腦血管病類似,即腦血栓、腦梗塞、腦溢血之類的疾病。風疾與一定的生活方式水平有某種關聯,多為官僚階層、尤其是上流社會的高死亡率疾病。

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在現代社會中也具有普遍性,致命性。

中風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遺傳等因素都能夠導致中風,而且還具有突發性,也許患者在毫無徵兆之下即不幸中風,如李顧因為常年飲酒食肉,忽然中風。

風疾大概可以分成閉症、脫症,簡單理解即前者表主要是肢體麻癖,後者主要就是癱瘓不能下地。就史籍所載,似乎唐代官員所患閉症更多些,如杜亞,李紳,隋魯州刺史都在中風後表現為肢體麻痺。

古代醫療:唐代官員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

當然也有部分官員患風疾脫症,留有後遺症如偏癱、失語等

。如陸孝斌因中風,常年臥床不起。李說、華州刺史盧徵都因中風,不能說話,不能下床走路。由此可以看,官員中風後病情嚴重,會造成行動不便,為其生活和仕途帶來影響,該病是威脅唐代官員生命的最重要疾病。

2、疫病

古代稱疫病為“皰”、“掉”、“疫”、“痢”、“病疫”、“病疾、“時行”、“時氣”、“夭行”、“溫病”、“傷寒”等。

《諸病源候論》指出了疫病的傳染性,而且它能夠在民眾間大規模地流行開來,造成人的傷亡。

唐代的傳染性疾病包括瘴房,啟疾、傷寒、天花、結核病等,一些醫書對此有準確的記載。症疾流行於夏秋之際的南方潮溼地區,與蚊蟲、的叮咬有關,發作時病人寒顛、高熱,汗出熱退,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在唐代,結核類病也是一種疫病

,它在古代也稱“注”、“屍注”,《中醫大辭典》稱其是一種“具有傳染性和病程遷延的疾病。”此病在關中地區流傳很廣,據史書《諸病源候論屍注候》記載,病人多因哭泣感染屍氣,主要表現為“寒熱”、“腹痛脹滿”等,該病具有傳染性。於是古人將結核病歸因為感染屍氣、鬼魅作祟,表明該病在古代的流行性和人們對其的恐懼。

古代醫療:唐代官員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

3、足病

足病,它包括腰腳病例、腳氣病例。儘管這幾種疾病成因有所不同,但基本以與足部行動不便為特徵。腰腳病應為一般性的腰腿疼痛的疾病,多表現為腿腳軟弱無力。《諸病源候論》指出,腰腿痛與腎虛、風邪入侵有密切關係。腰腳病估計類似現代醫學的骨質疏鬆、腰肌勞損、風溼類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間盤突出等疾病。《全唐文》載李靖“加以年事西夕,病疾円侵,腰腳疼痺,筋力衰竭。

蕭復也患足疾而辭官

。腳氣病,與現代意義的“腳氣”不同,其表現為疲倦、下肢軟弱無力或沉重感、失眠健忘、肌肉痠痛、便秘等。

二、患病率高的普通疾病

除了上述疾病外,筆者還發現了患病率高的普通疾病,即眼病、感冒。

1、 眼病

據《全唐文》載,患眼病者有杜顗、白居易等。第一種眼病是因年邁而眼花,《千金方》列舉出十六項眼病因素,有夜讀細書、抄寫多年等。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談到隨著年齡的增長,眼力愈發衰退,書籍註文細小,更加劇了眼疾。而另一種眼疾也許是某些疾病的外顯病症,並非純粹的眼病,

如消渴與中風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失明。

古代醫療:唐代官員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

史載杜顗“腦積毒熱,脂融流下,蓋塞瞳子”,治療多年而不得愈,且“喪明坐廢,十五年矣,但能識某聲音,不復知某發已半白,顏貌衰改”〖而導致杜顗最終“病目而卒”氣又如李華“風病目疾”,可見該眼疾並非純粹的眼病而是中風的外顯病症。由此可見,年邁的官員尤其是士大夫很容易患有眼病,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其他疾病產生的併發症,嚴重者會失明甚至死亡。

2、寒熱病

中醫學裡認為外感六淫可以導致風寒或風熱,即現代意義的“感冒”。病例中寒病有共有例,溫熱病為例,少陽病例。在平時,官員遇到感冒發燒之症,遇冷風所致為風寒病,表現為畏冷,通常需要服用祛風散寒藥物,汗出而愈,如李翱“予病寒,飲蔥酒以解表。”如果風熱感冒,

類似現代醫學的病毒感冒,發熱、嗓幹、無汗,需要疏風清熱。

但有時寒熱夾雜交替,如風寒入人體表面後沒有及時將寒氣驅散,會入裡化熱,這時需要轉換藥物,否則會延誤病情。

《全唐文》卷《崔龜從宣州昭亭山梓華君祌祠記》記載非常貼切,

崔龜從先患風寒,本應服用熱藥來驅散寒氣

,但是病情加重,此時風寒應己入裡化熱,於是他更換醫生,醫生指出熱過氣壅,(咽喉腫痛、痰涎稠粘、身發寒熱),當應服用宣肺氣、祛風痰、清熱毒功能的藥物。從其湯藥藥引可見端,甘草和犀角為主,甘草,平,有解毒、止渴之功效,唐代醫學典籍《千金翼方》卷十五收錄《溫液湯》:“甘草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主治咽喉腫痛、咽乾不渴。犀角,寒性,解毒、鎮驚之功效,《千金方》收錄了《犀角地黃湯》,治療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寒症需要驅寒,熱症需要清熱,切記對症下藥。

古代醫療:唐代官員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

少陽病為傷寒六經病之一,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證候。以寒熱、口苦、目弦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作為特徵。此類疾病為外感病,相比較內傷病受到季節因素的影響更多,發病次數頻繁,應為普通疾病。

三、患病率低的致死疾病

1、消渴

此外,還有患病率低的致死疾病,即糖尿病、腫瘤。筆者發現消渴的病例並不多,僅為例。消渴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徵的疾病。患病原因有長期飲酒、鹹食,化火傷陰,《千金方消渴》載:“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制不由己,飲啖無度,祖嚼督不擇酸鹹,積年長夜……在人何能不渴。”

消渴症還有一些併發症,如目疾、癰疽、肺癆。《千金方》載:“消渴之人,必節間發癰疽子大骨而卒,所以癰戒之在大也,當預以備癰藥防之。”’按病例看,唐代官員因患癰疽而亡者不少,然未載消渴症。消渴症也可導致眼病,如上文所述杜顗眼病的種種症狀,“腦積毒熱,脂融流下,蓋塞瞳子”氣也許是消渴的併發症,現代醫學稱其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感覺到視力衰退、有黑影飄動,疾病後期,甚至失明。

故對於唐代官員來講,消渴症是嚴重性疾病,但發病率似乎並不很高,較之風疾、疫病遠遠不及。

古代醫療:唐代官員的疾病情況是怎樣的?

2

、腫瘤

腹中結塊稱“痞”,可以將其理解為中醫學說指的‘‘堅瘤積聚”,指的是腹部長有腫瘤,手可觸控得到。患者表現為“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腔,生隔,挾胃院內”,症狀與現代醫學中時瘤表現類似。該病原因有愁思鬱結,而寒溼體質、氣滯血瘀者更揚患該病,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此久病也,難療”。柳宗元患痞疾,與朋友書信中提到“痞疾稍已”,“予病痞,不能食酒”。飲酒會加重體內溼氣。呂恭至廣州,“病痞拒”而導致死亡。瘦瘤,位於膀頸處,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甲狀腺腫瘤。

四、小結

總而言之,心腦血管疾病是威脅唐代官員最重要的疾病,尤其上層官員患該病佔多數。其次是傳染病,官員也多患該病。再次為足病,諸多官員因足疾請辭罷官。第四個是毒,丹藥服食加劇毒疫的發作,可以直接致命。第五為心臟病和肺部,與官員平的操勞和憂思有關,也是致命性疾病。另外,唐代時期糖尿病和腫瘤雖然難以治癒但並不流行,傷寒感冒、眼病為平常病。其他雜病如耳鼻喉等,威脅官員性命可能性不大,精神疾病等的患病率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