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為什麼以前的人很少得慢性病,現在卻很常見?看完反思了

2022-08-06由 骨科大夫時醫生 發表于 林業

中暑了吃什麼藥好得快

“哎,現在時代雖好了,但各種各樣的病卻比以前多了”

“是啊,以前哪有這麼多慢性病,癌症也不常見,現在我都不敢去體檢,生怕查出什麼來”

退休的陳大爺和宗大爺在小區樓下閒聊時聊到了這個話題。

的確,與以前相比,現在生活好了,慢性病越來越常見,但以前生活艱苦得慢性病的人卻不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對於慢性病,可能很多人瞭解得並不多,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

01

有的人認為慢性病對身體健康危害不大,因為它“慢”,是這樣嗎?

並非如此,該病會對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它不是單指一種疾病,而是多種,比如現在很常見的

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

等都是,其中有的如果發病比較急,沒能及時干預,嚴重時或許會影響到

生命安全

為什麼以前的人很少得慢性病,現在卻很常見?看完反思了

因為這類疾病的“潛伏期”比較長,有時候體內某個指標已經超標了,但人體並沒有什麼明顯表現,不檢查可能並不知道,而等到發現時可能問題已經變得棘手了。另外,因為

病程較長

,或者

反覆

發作,還會

降低生活質量

,也容易影響到人的

心理健康

,產生抑鬱的情緒。

所以,對於慢性病,我們要加以重視,儘量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02

但以前慢性病並不是很多,為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得?

這就要講引起慢性病的原因,其實,這類疾病也叫“生活方式病”,大多跟

長期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有關。那麼,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以前相比,有什麼不一樣?

現在:

很多人的工作都需要自己去找,去面試,競爭也比較大,特別是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們,工作和生活壓力會更大一些。

在飲食方面,很多人注重的已經不是吃什麼了,而是吃飯的環境、食物的衛生等,更注重於養生。

現在的交通也很便利,除非離家非常近的,一般大家不會選擇步行,騎電動車,自己開車,或者乘坐公交和地鐵。

為什麼以前的人很少得慢性病,現在卻很常見?看完反思了

以前:

以前不少人的工作是分配的,相對而言,大家都差不多,壓力沒有太大。

在吃的方面,能解決溫飽已經不錯了。

以前沒有那麼路,走親訪友時可能要騎著腳踏車走上好久,家裡條件差點的可能還沒有腳踏車,只能靠腿走。

現在和以前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不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有所不同,透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以前人們的飲食出行雖然不像現在這樣便捷,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卻使得人們的身體得到了鍛鍊,對健康是有益的。

比如以前人們經常下地幹活,平時出行走路較多,而現在很多人都是坐在辦公,下班回家也不是走路,每天的

運動量

很少。還比如我們現在雖然能吃到很多好吃的,但往往比較精細,其中的

油、鹽

等含量也較多,吃多並不健康,而以前人們吃得粗糧較多,調料相對也較少,不是很容易攝入超標。

為什麼以前的人很少得慢性病,現在卻很常見?看完反思了

而長期處於

壓力太大

的狀態中,或者吃得

太油膩,暴飲暴食,缺乏鍛鍊,

長此以往,就容易增加多種慢性病風險,所以現在這麼常見。可以說,很多人得慢性病是自己“作”出來的,如果有這些習慣,或許要反思下。

當然了,現在慢性病常見,並非完全都是生活習慣不好引起的,有的也跟

生活環境

基因遺傳

有一定關係,不是我們個人就可以改變的。

時代在變化,這是我們個人難以改變的,但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生病不可怕,它有來的路也有回去的路,找到原因,積極做出調整,問題就能得到解決或改善。

在次提醒一些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的

老年人群

,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同時也要改掉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吸菸飲酒。關於

吃藥

這件事,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己憑著自己的感覺隨意調整,以免影響到治療,可能最後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03

值得重視的是,慢性病並不只是影響老年人,很多慢性病也在“年輕化”

為什麼以前的人很少得慢性病,現在卻很常見?看完反思了

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也要重視,慢性病是可以預防的,建議大家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時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如果體檢時有的指標異常,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定期複查,不要不當回事,不要等到拖久了把問題拖嚴重了才重視。

總而言之,以前很少人得慢性病,但現在卻很多,主要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有關,若飲食作息等習慣不合理,建議大家及時調整,現在條件好了,我們應該學會正確利用。對於慢性病,大家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它可以預防,及時發現苗頭就干預,一般是可以控制得比較好的,老年人和年輕人都要注意。

參考資料:

1。 慢性病年輕化,生活方式是元兇。渭南科普。2018。05。08

2。 健康科普|關於慢性病,您有足夠了解嗎?東方市衛健委。2021。12。24

3。 關於慢性病的10大誤解你知道嗎?桃園社群衛生服務中心。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