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它是古今中醫使用頻率很高的中藥,它的這三點常識,你知道嗎?

2022-08-06由 金蘭健康 發表于 林業

麻黃草怎麼提黃鹼

在學習中藥的時候,如果是從古籍入手,那麼《藥性賦》堪稱是一本經典入門佳作,其中按寒熱溫平四大藥性進行分類的。但是中藥入門古籍,還有《藥性四百味》也是上乘之作,四言歌訣朗朗上口,只是未分章節,一口氣實在難以記住太多。而現代的中藥入門書,那就得數《中藥學》教材了。

《中藥學》教材不是按寒熱溫平藥之四性來劃分的,它是按藥物的作用進行分類的。一般首先會講到的大多是解表藥。一般的中藥教材第一味藥會講麻黃,接著第二味藥就是桂枝了。麻黃雖然是中藥教材的第一味藥,但要論古今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藥,非桂枝莫屬。

它是古今中醫使用頻率很高的中藥,它的這三點常識,你知道嗎?

桂枝何許藥也?竟是古今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藥?這得益於醫聖張仲景對它的推崇,在《傷寒雜病論》中含有桂枝的方劑約佔張仲景所有經方的五分之一,這在經方中, 沒有任何一味藥能夠達到這樣高的使用頻率,可見張仲景究竟多喜愛桂枝這味中藥。而古今中醫,研究和推崇張仲景學說者不計其數,也正是因為這樣,桂枝堪稱“古今中醫第一藥”。

懂點中醫的人往往會吐槽說,桂枝這麼厲害,咋沒有收入《神農本草經》?的確,《神農本草經》沒有收錄桂枝,只收錄了兩種“桂”,也就是“牡桂”和“菌桂”。後世醫家研究,認為桂枝乃是“牡桂”的枝條或嫩枝。所以說,像這樣一味經典中藥,《神農本草經》豈會漏掉?

它是古今中醫使用頻率很高的中藥,它的這三點常識,你知道嗎?

那麼,桂枝究竟有什麼作用呢?一般來說,桂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主要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的作用;適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等疾病,一般用法為內服,常規用量為3~9g。由於它辛溫助熱,容易傷陰動血,凡是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需忌用,除此之外,孕婦及月經期女性使用需謹慎,一般不建議使用。

看到桂枝的主要用途之後會發現,原來它的作用好像也沒有多麼耀眼嘛!其實也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中藥,然而,桂枝奇妙就奇妙在這裡,它是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高深莫測。關鍵在於是誰在用它,醫聖用它是聖藥,良醫用它是良藥,庸醫用它是庸藥。這才真正的厲害之處,正如唐伯虎所說的“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那種高度,也正如濟公所說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那般境界。那種高度、那種境界,全憑理解的人的高度和境界,水漲船高,好不厲害?

它是古今中醫使用頻率很高的中藥,它的這三點常識,你知道嗎?

既然桂枝這麼厲害,也是不能隨意用的,那麼它究竟有何奧秘?它的妙處,至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說開去:一是炮製,中醫用藥歷來是有講究的,並不是從藥源地採集回來就可以直接使用,而是需要一番打磨的。二是劑量,任何中藥在使用時,劑量總是能夠左右藥物最終的靶向的。三是煎服法,這個方面在古代中醫極其重視,因為任何中藥在煎煮的過程中,任何因素都可能影響藥效的發揮。

一、炮製

對於桂枝的炮製,在醫聖張仲景時代,一般都是去皮,在宋代是去粗皮,元代時就有了切碎,清代就有了焙制、甘草汁制、蜜炙等炮製方法。現代炮製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生用的,只是除去葉片、去掉雜質,稍微泡一下,洗淨、潤透、切片曬乾。另一個是蜜炙,用煉蜜稀釋後與桂枝拌勻後,文火炒至老黃,不粘手時取出晾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