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鶴崗化,將是所有小城市的歸宿

2022-08-04由 章哥說買房 發表于 林業

西安鈺翔企業好不好

鶴崗化,將是所有小城市的歸宿

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大小城市買房的問題了,我很少回答,主要的除了北京之外其他的都不熟,說不清楚。

這還惹得有些人不高興,覺得我故意不說。其實這有什麼可藏著掖著的,我只是真不懂而已。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有的專家能全中國哪兒都說得一套一套的,不理解,連北京我都不敢說全熟,僅限於知道的地方而已。

當然大多數時候我還是建議買在北京,並不是說其他小城市不好,從居住講或許哪兒都比北京宜居。但是如果從投資來講,北京相對是最穩妥的。

拿股票打個比方吧,北京就相當於成分股,龍頭股。未必說漲的最猛,但肯定是相對最穩定的,風險小。而小盤股呢,或許漲的更猛,但也或許跌的更狠,再沒準兒還退市了呢。

再打個比方,黃金肯定不是收益最高的投資品,但全球各國都拿它當保值品,是公認最穩妥的。如果真懂比特幣就去炒,誰也不攔著,但最好有些黃金壓箱底兒之後再去炒,給自己留條退路。

在我看來,很多小城市,尤其是沒有支柱產業的城市,將不可避免的走向收縮。如果是資源枯竭型城市,那或許還是迅速衰敗呢。

典型的就是玉門老城,絕對的石油城市,可資源開採完畢之後就再也沒什麼產業了,那就只能是被遺棄,實在沒什麼可利用的價值了。

還有鶴崗更典型,也是資源枯竭,但也一直在謀求轉型,只是找不到合適的產業而已。到今年,鶴崗已經是宣佈財政重組了,不僅停招了公務員,連各項開支也大幅減少。其實所謂的財政重組就是入不敷出,收入已經不足以支撐城市的基本運轉了,只能是靠中央和省裡的轉移支付,否則都連基礎設施和公務員工資都不夠了。

這樣的城市在美國就是底特律,直接破產了。只不過咱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整體,不能放棄任何一座城市。

但在我看來,財政重組也只不過是節流,但再節流又能怎樣?如果發展不出支柱產業,那總不能靠中央和其他地區支援吧,就算是能勉強生活,逐漸衰敗也是難以避免的,是必然趨勢。到最後,或是十年八年,或是更長一些時間,最終是要收縮到最小規模的,也就是被遺棄。

其實這就是現代化的發展規律,無可避免,大部分小城市最終都是這個命運。無論是否再來一次工業革命,小城市都不可能擺脫這個趨勢。

舉個例子吧,如果看描寫古代的小說,經常會發現這麼個情節,就是到了荒郊野嶺,經常能遇到獵戶。這說明什麼?首先說明狩獵這種最古老的生產方式,生命力反而最頑強。但是現代卻幾乎沒有獵戶了,因為他們很難存在於工業化時代。

這是個集中分工才能產生效益的時代,自給自足雖然能夠生存,但卻無法與城市生活相比較了。

獵戶是個體,其他小村子呢,其實也一樣,都無法再脫離於大環境之外,自給自足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了。按照前幾年的數字,中國每天消失80-100個村子,注意是每天,那一年就是30000個左右。照這種速度,再過些年中國也就跟美國似的,只剩下農場主,而沒有原始的小型村落了。

這或許是一種悲哀,但卻是工業化的一種必然。

工業化時代只有聚集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也才能節約更多的成本,否則小群體無法在競爭中生存,至少是生活的不好。

前幾天我在抖音上看到個播主,專門去各個廢棄山村探險。也經常能發現村子裡剩下一兩戶,但從大眾的眼光來看,能說他們的生活很好嗎?現代人甭說離開電了,連手機都離不了了。

所以這沒什麼好不好的,鄉村被遺棄只是一種現實,一種趨勢。

全國各地都在搞撤村並鎮,這未必是為了發展房地產,更多的是為了節約資源與成本。如果是有產業,那分散就分散了,各自賺各自的錢挺好。就跟大家族每戶一套房似的,只要生活得好就行。但如果各自都沒什麼進項呢,那就還是聚在一起生活吧,畢竟能節約很多的費用,也就相當於創造了收益。

其實這就跟發展電動車似的,很多人不理解,生產這麼多的電池,未必比燃油車環保啊?其實電動車從成產上確實不環保,和燃油車沒區別,但其優勢是在使用和處理電池上。使用成本降低就相當於環保了。而處理電池呢,和燃油車相比就相當於建個公共廁所和隨地大小便的區別,集中起來處理就是環保,也是節約。

農業化時代分散就分散了,無所謂,但在全球競爭的背景下,只有聚集起來競爭力才強。

所以自然的就是村子向鄉鎮,鄉鎮向縣市,縣市向大城市聚集,難以逆轉的趨勢。

當然,這指的都是沒有產業和資源優勢的地區,如果是有礦有港有產業,那就好好的發展小日子,比大城市生活好得多。

但是也有一條,單一優勢的城市真的得是長期不可替代的,否則也很有可能衰敗。甭說城市了,就是國家都有可能淪落。比如土耳其,那可曾經是超級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啊,統治下的中東地區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這條商路的作用下降了,那國家王朝也就隨之衰敗唄,西亞病夫最終被肢解,差點兒徹底亡國。

再比如咱們國內的大運河沿線,在元明清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沿線城市也都是重要的港口碼頭。但火車興起之後,漕運迅速衰落,碼頭工人們也就只能靠青幫的黑社會來討生活了。

這種事兒在歷史上太多太多了,到了工業化時代更是層出不窮。

如果一個小城市的產業單一,那很有可能就被一次經濟危機所摧毀,或者是全行業的衰落。底特律的汽車城曾經有多麼輝煌,現在就有多麼沒落。

在現在看來,中國南方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的中小城市都產業很好,看不出任何衰落的趨勢。但內陸不少小城市都顯露出頹勢,沒別的原因,工業化時代的競爭太激烈,只要是成本稍微高出其他地方,那產品就沒有了競爭力,惡性迴圈之下很難再追趕。

再有一點就是人才。

很多年前,大概是2000年左右吧,看到一個紀錄片,採訪的是某個西北城市,革命老區。這個地方沒有任何的產業優勢,貧瘠的土地連農業都發展不起來。但是縣裡將幾乎所有的財力都投入了教育,因為沒有別的希望,只能寄託於今後的人才培養。但當時記者就問了一句話:這些學生將來會回來嗎?

我忘了縣領導是怎麼回答的,反正這個話題很沉重。小城市費勁人力物力,極有可能是為大城市輸送了人才,而自己成了人口減少地區,除了沒辦法的老人和公務員,年輕人都去了大城市討生活,家鄉確實沒有適合他們的工作。

之所以很多中小城市對公務員迷之崇拜,甚至被推為最高階層。就是因為當地的產業太薄弱了,尤其是民營產業,實在沒有其他的好崗位可以提供。就算是人才迴流,比如博士什麼的,那也是直接選擇進入體制內,其他的行業沒有合適的。

甚至可以這麼說,在某些小城市,就是靠轉移支付給體制內發工資才支撐起了城市的運轉,是公務員事業編人們的消費在維持著其他服務業的生存。而一旦財政難以為繼,整個城市都將運轉受阻。

在大城市呢,雖然公務員和編制內也受追捧,但眾多的大廠大公司存在著,能提供眾多的高薪崗位。就算是換工作也有更多的選擇,總比中小城市想跳槽就得換城市要方便得多。

看看這幾年的人才爭奪戰,能上新聞的都是上海杭州等城市,都不用給錢給房,給個戶口就能吸引到眾多名校人才。小城市呢,給錢給不起,給戶口不稀罕,給房呢,就算給一套三居室也吸引力不大,還沒大城市的老破小价值高呢。

扯到房子,這也是繞不開的話題。

鶴崗之所以要財政重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價太低,幾乎家家有房,誰也不缺。那在人口淨流出的情況下,沒有開發商願意來拿地,政府也就減少了重要收入。

房價高是不好,讓年輕人買不起,可房價低就好嗎?只能說明這座城市的吸引力弱,只適合躺平養老,但不適合創業發展。

對於個人無所謂,選擇哪個城市生活是自己的自由,但對於城市管理來說,沒有錢拿什麼維持長期運轉?青山綠水的鄉村沒人不喜歡,但年輕人真的能長期生活嗎?如果能生活早就去了,何必在網上吐槽房價高呢?

鶴崗是個非常典型的城市,房價低卻教育好,兩所中學都很好,其中鶴崗一中更是全國百強高中。但那又怎樣,當地生育率幾乎是全國最低,年輕人也不願意留在這裡,畢竟教育是長期投資,而眼前的消費卻需要即時的收入。

土地財政非常的不好,不是健康的城市財政模式。但是,當一個城市連土地財政都不可延續的時候,那也就談不上什麼經濟發展了。惡性迴圈,何時是個頭兒?一代人之內或許還可以堅持,但是到了下一代呢,還能延續多久?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城市興衰,但能持續保持地位的真不多,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並不是說鶴崗這種城市沒有了希望,只是說很難。這就跟一個公司似的,在沒有資源沒有特權沒有業務的時候必定收入減少,總公司可以先讓維持著,但關停並轉也有可能。除非是找到了新的業務模式,否則也就是拖時間了。中國不是沒經歷過國企轉型,幾千萬人下崗的陣痛都熬過去了,小城市的轉型沒比這個難,考慮好未來吧。

前幾年流行一個詞,二次城市化。第一次城市化是在2000年前後,那會兒中國的城市化率還不高,沒什麼人太關心城市化之後的問題。

但近幾年這個詞再度興起,意思沒有變,就是小城市被大城市所虹吸,最終導致人口外流而衰敗。這就像改革開放初期是百花齊放,無數人下海創業。到了2008年之後,巨型企業陸續出現,小企業有實力就堅持,否則難免不被吞併。

這沒什麼好不好的,只是個趨勢而已。

歐美日等先發現代化國家就很明顯,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東京和韓國的首爾,首都的規模都已經那麼大了,還在不斷的吸收人口。這不是政策所能控制住的,人往熱鬧的地方走是本能,錢也會流向更能創造收益的地方。

前些日子我文章說日本的房價整體沒起色,還跟狗似的趴著呢,但是東京卻連續上漲了十年。

有人不理解問為什麼,那就看看日本的GDP唄,從1990年之後,全國的數字幾乎沒有變化,一直在5萬億左右。而東京呢,從當時的7000多億漲到了現在的萬億。雖然和中國比也是增長緩慢,但在日本國內已經是第一了。東京的人口也從不到1200萬漲到了1400萬,這是建立在日本人口不增長的前提下的。

那這說明什麼?到底是東京人口增加導致了GDP和房價的上漲,還是GDP和房價的上漲吸引到了人口?

相輔相成吧,怎麼理解都行。但不爭的事實就是,東京的各項數字上漲,那就必定意味著有一些城市的數字下降,基本都是搶走了小城市的份額。這無所謂對錯,也沒什麼好不好的,別人國家的事情,只是個事實而已。

全世界幾千年來其實經濟的長期停滯才是正常的,近300年的,尤其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才是不常規的,是特例而不是常態。在今後的幾十年中,人們或許都得逐步習慣整體經濟增長緩慢的現實。

整體不增長了,內部就會進行競爭。那大小城市的選擇就看自己的判斷吧,人生短暫,有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

僅供參考。

我是北京章哥,如果你也有北京房產問題,私信我。

鶴崗化,將是所有小城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