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2022-08-04由 琉璃廠線上 發表于 林業

何松年花鳥團扇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開幕式現場

琉璃廠線上報道:2018年5月12日上午10時,由北京西城區文委、 北京宏寶堂文化有限公司協辦的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開幕。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展覽現場

開幕式現場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展出梁季蘭老師幾十幅精品團扇作品。2016年成為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北京宮廷團扇〉傳承人。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先後出版了有關團扇的圖書兩冊:《團扇。工筆花鳥畫技法》,《團扇。梁季蘭工筆花鳥百扇畫集》。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梁季蘭先生接受媒體採訪

梁季蘭,女,1943年生,漢族,北京市人,畢業於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結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創作課程班。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科技幹部局審批為高階工藝美術師職稱。師從北京畫院畫師。馬晉先生,馬先生是梁季蘭的公爹,他不但是我國著名的工筆畫家,並且在當年工藝美術界影響很大,他會製作風箏和團扇。梁季蘭繼承了繪畫與團扇製作的技巧。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晚 晴 的 精 麗

—— 看梁季蘭的團扇藝術 團扇又稱紈扇,圓形似滿月,以絹為面,以竹為骨,是用於拂暑的生活用品,相傳最早由漢代班婕妤創制。而在團扇上作畫,最晚出現於唐,在宋代愈加流行,很多名家都在團扇上留下了精美作品。自古以來,任何一柄繪製的團扇,其實都是工藝與繪畫的結合,都體現了中國人的美學觀念:生活的藝術與藝術的生活。如今,電扇與空調取代了手搖扇的功能,畫扇便成了留存歷史記憶並裝點現代生活的高階藝術品。

在四合院里長大的梁季蘭女士,自來勤奮好學,尤鍾情於工筆花鳥畫。她一直從事美術設計工作,併發揮繪畫才能,成績顯著,屢受表彰,上世紀已評為高階美術設計師。退休以後,她發現家裡舊存的老團扇扇骨,材質不一,竹木為主,製作精美,可惜都沒有絹面了,於是親自動手裱絹,繪成鳥語花香的成扇,再裝上絲綢的扇邊,配上扇柄飾帶和流蘇扇綴,盡善盡美,古意今情,成為了佈置居室的藝術品。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她的這種團扇藝術,才一出手就深受歡迎,於是產生了繪製百扇的計劃:從江西購竹,委託糊風箏的藝人按照自己的設計做扇骨,其後的繪畫製作工序統由自己完成。幾年來,她以老有所為的志趣,以年輕人一樣的熱情,以精益求精的技藝,朝斯夕斯,樂此不疲。近年。她為了在繪畫上吸收新機,還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研究生創作課程班深造,不缺課,不遲到,不早退,成為模範的古稀學員,藝術上也大有進步。

她的工筆花鳥畫,年輕時代就從學於趙紋、段履青、馬晉 三先生,特別得益於馬晉先生的中學為體而略參西法,比較全面地繼承了勾勒設色、白描和沒骨的傳統,練就了良好的造型能力與筆墨功夫,多年來又在寫生中,師法造化,捕捉生趣,熔鑄詩情。進入中國畫研究生創作課程班以來,更在田黎明、林若熹等多位名家的指導下,增強了作品的時代審美氣息,豐富了撞色、撞水、水溶和漬水的技法。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梁季蘭的團扇繪畫,精麗、優美而清新。畫的工緻精到,但不與照相機爭功;經過高度的提煉與剪裁,又決不保守老套;雖然畫得是花姿鳥態與風和日麗,但充滿了花鳥生韻與人生的感情聯絡。她尤其善於在活用傳統諸法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合西畫因素而增加表現力,但仍然保持著濃郁的中國味。她的畫每每在清晰與朦朧之間、鮮麗與雅緻之間、畫意與詩情之間、北派工筆的尚骨法與南派工筆的重韻味之間,因此惹人喜愛。

梁季蘭工筆花鳥畫團扇展在琉璃廠宏寶堂隆重開幕

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曾在北京中國畫院的學習班學習,經常到馬晉先生家請教,近年與馬晉先生的哲嗣馬龍師兄一家亦時有往來,不僅有機會看到馬龍夫人梁季蘭女士充滿京味的散文,而且早就蒙她以佳作饋贈,日夕欣賞他精美的團扇藝術,感受到她藝術追求的老而彌篤和精益求精。現在她將要出版百扇畫集,希望我寫篇東西,我有感於她賦予這種寓意家庭和美與生活幸福的團扇藝術以新的生機,於是寫下了上述文字。

薛永年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