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2022-08-02由 木屋建造設計 發表于 林業

書桌大約45平方釐米對嗎

文丨周源

圖丨作者提供,來自網路

對於滿足一個人生活的基本需求來說,多大的住宅面積才會顯得“足夠”呢?四十平,八十平還是一百二十平?對於奔波操勞於生活的人來說,只要能買得起,當然越大越好,要容得下至少兩個人生活所產生的大量雜物堆積,箱子櫃子呼啦圈,吸塵器和朋友送的大根雕,還要能容得下未來——一個或兩個小孩,嬰兒床,書桌,或者孩子長大之後能留間房給他們結婚。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基本需求”。我們假設一個狀態:一個人只活在現在,不需要考慮未來,不用結婚生小孩,從不往家裡添置無用的東西——如果從一個人的生命裡把這些生活瑣碎和平庸都刨掉,那他需要多大的居住面積呢?

柯布西耶的答案是:3。66mX3。66m, 13。39平方米。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1950年,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專著《模度1》,來詳細解釋他關於人體比例尺度與建築關係的觀點。在這本書裡他以1。83米高的人體為模型,透過舉手高、身高、肚臍高等一系列人體尺度繪製了一條關於黃金分割的紅藍尺。這是一張至今被很多建築專業人員奉為聖經的圖案——即使他們大多並不怎麼關心這幅圖的含義。但當時,柯布西耶那尋找數理和諧的痴迷心態的確在這幅圖中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人體是最和諧的,人體是衡量一切的基本尺度。於是進而他透過繪圖中最大的長度——人體舉手高2。26米,設想了一個“完美的居住尺寸”:2。26X2。26X2。26m,一隻方盒子。

當然這個方盒子其實起源自柯布西耶曾經參加過的一次15天的遊輪旅行。在這15天中他始終住在一間3X3m的客艙裡。對於普通人來說,這麼一個9平方米的小格子也許小得讓人發瘋。但這個小客艙卻讓柯布西耶如此著迷,以至於他在後來給朋友的信中描述道:它沒有任何一平方釐米的多餘,是一個剛好能容下人類生存領域所有可能性的小格子(Not a square centimeter was wasted。 A little cell in the realm of human existence where every eventuality had been foreseen。)——這個發現讓柯布西耶喜不自勝:如果“住宅是居住的機器”,而機器則是徹底為實用而設計,沒有一絲多餘的話,那這個3X3的小格子不就是一個完美的住宅原型嗎?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但這個想法並沒有一直停留在柯布西耶的腦子裡。1952年12月30日,在一家小咖啡館的圓桌上,柯布西耶用45分鐘在速寫本上勾畫了一個平面圖——一個由四個2。26X1。4m模組向心佈置組成的小屋子。這天是他的妻子伊馮娜的生日,於是柯布西耶就把這張草圖送給了她,當做生日禮物。在如今這個更加物質化的時代,如果用這樣一份禮物表達自己的愛意,可能要冒一定的風險,因為對方很可能不領情。但伊馮娜當年只是一笑置之,也許她比所有人都清楚柯布西耶是個什麼樣的人,她也知道柯布西耶心裡那點小算盤。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上面這些草圖則是後來柯布西耶為進一步深化設計而畫的一些關於傢俱尺寸與色彩的想法。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很多瞭解柯布西耶的人都認識這座房子:E。1027,是1920年代柯布西耶為藝術家艾琳·格雷設計的別墅,位於法國蔚藍海岸的馬丁角,面朝著一望無際的湛藍地中海。由於馬丁角的海岸上怪石嶙峋,很難吸引那些嚮往海灘的觀光客,所以反倒是個適合蓋住宅的好地方。柯布西耶在草稿紙上畫出了那座小房子之後,便去找到了老主顧,在E。1027 的旁邊要了一小塊地——而這塊地小得不可思議,所以艾琳·格雷也沒反對,他倒是很樂意與這位建築大師分享馬丁角的美麗海景。而柯布西耶——他是真的打算把那座小房子建起來。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於是在1953年,它就真的被建起來了。這是一座在松樹和橄欖樹掩映下,用原木堆起外牆的小屋。想想也是挺諷刺的,很多建築大師最終都住在完全不符合他們一貫風格的住宅裡,比如喜愛薄片的密斯一直住在一幢普通的別墅裡,喜愛玻璃的菲利普·約翰遜的住宅則是一座磚房,而平生痴迷於混凝土與預製件、腦子裡充滿顛覆性思想的柯布西耶,則為自己造了一座外表平淡無奇的小木屋。他把這座小屋簡單地命名為“度假小屋(Le Cabanon de Vacances)”,或者更簡單的“Le Cabanon”——題外話,Le Cabanon在法語裡還有那麼一層“瘋人院”的意思。總之,柯布西耶如此喜愛這座小得不可思議的屋子,他在1952年的一篇訪談中說:“在我的小屋裡我感覺非常好,毫無疑問,我願意死在這。”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Le Cabanon的平面只有3。66X3。66m,但卻集成了柯布西耶認為他生活裡所需要的一切——兩張硬板單人床,一張工作臺,一些藝術品,一些見縫插針的收納空間,當然還有一望無際的湛藍地中海。一個比較耐人尋味的細節是,柯布西耶並沒有把向海洋的一面弄成密斯或者約翰遜式的超大落地玻璃窗——他只是在工作臺邊開了一大一小兩扇窗子。對於我們現代所理解的“景觀”來說,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我們已經習慣了鋪張,氣派。但柯布西耶在窗子的選擇上卻表現出了可敬的節制。對於那可愛的海景,他只需要一瞥。這讓我想起《紅樓夢》裡賈寶玉的一句名言: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另一個細節是,這個不到14平方米的小空間裡沒有廚房和像樣的衛浴,這也是被一些後世批評家們詬病的一點。其實我曾見過一些超小型住宅和德國的學生公寓,面積更小,也能放進必要的廚衛。但柯布西耶似乎根本不打算和柴米油鹽發生更多聯絡——反正在幾步路的地方就有一家餐館,而那裡的飯菜也讓他很滿意。如果要洗澡,那就去地中海里洗好了。總之,在Le Cabanon裡,只有一個布簾子遮住的簡易廁所,和工作臺邊的一隻不鏽鋼洗手池。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其實這兩扇窗子的長寬比也有點說法:它不是什麼標準的尺度和模數,而是和一些現代藝術界流行的畫框尺寸有關係。所以柯布西耶對風景的理解差不多應該是這樣:他把風景當做室內的裝飾,而不是室內的全部。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屋頂的天花板則被漆成了色塊,看起來與柯布西耶一直鍾愛的蒙德里安的抽象畫如出一轍。而且這些天花板上面其實是有儲藏空間的。另外在斗室之內,柯布西耶也劃分出了兩個不同的層高,結果空間也一下豐富了許多。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這就是那張帶抽屜的硬板床,以及用紅布簾子遮住的小廁所。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材料的統一讓整個室內顯得整潔乾淨。另外工作臺邊的兩隻方凳如今也成了柯布的經典家居設計之一,在網上能賣出很高的價格。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雖說只是“度假小屋”,但1953年之後,柯布幾乎每年中有半年時間會呆在這裡。在這座小屋裡他依舊如傳說中所說的光著屁股畫圖,並完成了諸如朗香教堂、昌加迪爾法院等傳世之作,當然也有諸如《光輝城市》這樣充滿爭議的作品。有時妻子伊馮娜也會到這裡來,但也許是受不了空間的侷促和不便,每次住不了太久就會匆匆離去。但柯布西耶覺得很好。在從小視窗透進來的地中海刺眼陽光下,他畫著,抬頭,然後繼續畫著,整個14平方米里都充滿了理想的味道。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當然他偶爾也會光著屁股去鄰居家串門。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最後,如他所願,1965年8月27號,柯布西耶在這座小屋裡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一晚。第二天他向無垠的大海游去,再也沒有回來。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住宅終究不是居住的機器,這只是一個工業化大潮下理想主義者的誤會。一座14平方米的小屋能容下一個柯布西耶,但容不下許多人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畢竟生活並不允許你活得如此自我。我們終究沒法把生活裡的那些平庸刨除掉,所以我們活得像社會的一顆螺絲釘。自然,我們也幹不出畫一幅草圖送給愛人當生日禮物這樣大師範兒的事情。也許曾經有,但後來你終於發現這有多傻。人總會變得現實起來的。

關於Le Cabanon,它的很多設計思路成了後世關於緊湊住宅設計的範本。這給了奮鬥在大城市裡、被住宅面積所壓抑的年輕家庭一絲曙光——這太重要了,所以中央二臺的《交換空間》才有那麼高的收視率(當然是在換掉王小騫之前)。但反過來想想,當年的柯布西耶並沒有被什麼東西限制住。他有錢,有事業,有豐富的選擇餘地,而他自己選擇了一座小房子,在這裡度過了他的餘生。那麼為什麼我們卻比他所要求的更多呢?我們的人生比柯布西耶更精彩,或者更豐富嗎?或者我們領悟了什麼柯布西耶所沒有領悟的事情?

也許住宅並不是居住的機器,但建築顯然是生活的容器。

我們的一生都是在做加法。我們追求各種有意義或無意義的物質,就好像努力給自己套上一件又一件光鮮亮麗的外衣。我們追求名譽,地位,金錢,親戚朋友的羨慕,對手的臣服,我們需要好工作,好車,“好”伴侶,好生活,然後需要這樣那樣的日用品讓這一切運轉起來,以及還需要一堆收藏品來向客人展示自己的情趣和虛榮。最後,我們就需要一座大房子來裝下這一切,然後還要多出越多越好的面積來顯示氣派。結果我們就離本來的自我越來越遠。這就是我們與那個光著屁股畫圖的柯布西耶的差距——他是做減法的,而敢做減法的人都智勇雙全,懂得怎樣不讓自己為生活所累。

“自我”,這聽起來可能不好理解。我們中的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是為自己活著,所以也很難明白到底什麼才是“自我”。其實有再多錢,地位,名聲,別人的羨慕,都不如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能把自己和芸芸眾生劃清界限,找到自我的人,是真正富有的人。心靈的富足,什麼物質都代替不了。

當然,我這段心靈雞湯式的文字也並不是在宣揚什麼沒有物質基礎的幸福生活,如同孟買貧民窟的尊嚴之類的廢話。要想隨心所欲地活著,當然需要足夠的物質基礎。

這讓我想到了瑞士的一幢小房子:

瑞士作家查爾斯-費迪南德·拉姆茨曾經寫過一本叫《Derborence》的小說,講了1714年一個叫安東尼奧的牧羊人被山崩的碎石埋住,並在夾縫中生存了50天,最終獲救的故事。求生並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更多的是關於絕境之中人生與命運的思考,有些類似後來的電影《127小時》。於是2014年,瑞士建築事務所BUREAU A為這本小說造了一幢名為“安東尼奧”的小房子,以紀念拉姆茨為瑞士文學所做的貢獻。拉姆茨是瑞士的國寶級作家,連瑞士法郎鈔票上的頭像都是他。

瑞士是全世界人均財產最高的國家。這裡孕育了柯布西耶、卒姆託、馬里奧·博塔、赫爾佐格與德穆隆等一系列舉足輕重的建築大師,還有其他領域如恆河沙數般的偉大人物。但在這個國家遊歷,卻很難找到誇張造型或者宏大雄偉的大型建築。而為了紀念他們的文學大師,他們居然造了一座只能容下兩個人、外表像石頭一樣的小屋子。當你坐在這張木頭桌子前,喝著熱茶,透過一扇比盤子大不了多少的小窗子看著外面的雪山、高山草甸、白雲蒼狗時,你會想到什麼呢?

這讓我想到曾經徒步旅行的經歷。我背上包獨自走進阿爾卑斯山的森林,兜裡只有十塊錢,吃凍硬發酸的麵包,喝路邊的泉水,在整夜的寒冷和孤獨中瑟瑟發抖,以及清晨醒來,透過帳篷的風門看見對面橘色的雪山。耳邊只有風聲呼嘯。什麼過去未來車子房子事業家庭都沒有了,在那一瞬間我只是我,我所想的只是腳下的石子路和眼前的雪山。我想這就是柯布西耶坐在那座小木屋的窗前所感受的狀態,一種孤獨且富足的狀態。如同加西亞·馬爾克斯寫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什麼是自我?這隻有在你孤獨的時候才會明白。那麼什麼才是富有呢?不是房子有多大,樣式有多誇張,而是你知道什麼是你要的,什麼是多餘的,你知道你是誰,你也自然知道怎麼從生活裡把那些瑣碎都刨掉。有錢是一方面的,另一方面則是節制,還有與平庸劃清界線的聰明和勇氣。你需要的是在你心裡建一座Le Cabanon,而不是把你的靈魂變成別人的跑馬場。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柯布西耶的“小”木屋

更多交流請進群:木屋設計建造,新增(備註木屋公眾號)

注:轉載請註明出處!於文章頂部不小於12號字型,格式:本文授權轉載自木屋設計建造,ID:Muwusheji

更多精彩請點選

什麼?六小時建好兩層小木屋,立刻入住!?

農莊式庭院,擁抱田園

木屋欣賞 瑞典十款重型木屋設計木屋戶型 ▏宜居山地度假木屋

木屋欣賞丨粗獷的原始風格木屋,充滿野性!

農村有房子的注意啦!2018年這10類將會被回收

木屋欣賞 ▏芬蘭木屋外觀設計集錦

院子裡有個木廊架美爆了,100款精彩廊架集錦

木屋,自然的隱居者,會呼吸的房子

50款木屋陽臺設計,美醉了

全世界最美的樹屋!野趣,自然,夢幻

木屋欣賞 ▏加拿大滑雪木屋

【木屋欣賞】返璞歸真的悠然居所

木屋

是一種生活

自然|健康|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