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2022-08-01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林業

恐婚恐育怎麼辦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彷彿是當代年輕人婚姻觀念的一種現實寫照。

而這種婚姻觀念在僅僅數十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無婚不完整的觀念到排斥婚姻,背後蘊含著年輕人恐婚恐育的現狀。

《圍城》曾言——婚姻就像圍城,城外的人想要進來,城裡的人想要逃出來。而現今卻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壓根不想走進圍城。

越來越通透的年輕人比上一代的人活得更加明白,更加從自我考慮,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才是延伸家庭和責任的關鍵,無法支撐自己,也就無法支撐起一個家庭。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當有了更長遠的規劃之時,婚姻從必需品變成了附加品,不用顧忌長輩的催促,也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

結婚率的下降和離婚率的屢創新高,實際上反映的不僅僅是婚姻現狀,更是一代人一個社會的真實寫照。

再則,網路鋪天蓋地的婚姻解讀,愛情剖析,也是一種潛意識的文化逐漸影響著適婚青年的心理。從時間很慢一生只愛一個人,到我寧願孤獨終老,讓更多的人望而卻步不再相信愛情。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根據民政局的婚姻資料統計,近十年以來,我國的結婚資料呈現出先升後降的趨勢,直到今年,結婚對數已經跌破1000萬大關,而結婚對數最高峰已經達到了419。6萬對。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顯示,有62。1%的受訪者存在恐婚傾向,而有8%的人直言自己具有極強的恐婚情緒。老一輩人感嘆在這個溫飽無憂的年代中,婚姻敗給了什麼?

目前結婚率和離婚率呈現負相關,兩者之間的資料差值距離越來越大,更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越來越多的已婚夫婦選擇不再忍受婚姻的苦楚,直面離婚。

而這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的社會現狀究竟從何而來,又有誰該為此承擔責任?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原生家庭

影響婚戀觀的第一參考在於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原生家庭的不幸,會導致人格的部分缺陷,就像有缺口的圓盤,在婚戀中呈現弱勢。

譬如

原生家庭帶來的焦慮型依戀人格,造成的缺乏安全感或過分依賴,而對感情產生落空造成情緒不滿。從而向對方強勢索取以彌補自己的患得患失。

對於具有該人格的適婚青年來說,當情緒無法得到滿足感情遭遇挫折時,則會造成自我封閉,從而畏懼婚姻。

而這種內耗,使得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純粹和忠誠,而安全感的缺口又使得他們無法獲取最純真的感情,其根源在於原生家庭對人價值觀的影響延續終生。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婚姻不同於戀愛

戀愛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的,是雙方為了心靈的慰藉而彼此搭檔尋求溫暖。而婚姻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而現在似乎現實已經佔上風。

面對自我身份到家庭身份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承擔婚姻的責任,而這樣的責任則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失去生活,失去自我,害怕柴米油鹽醬醋茶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種現狀。

在這樣一個喧囂的快餐時代,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快,很容易會遇到一個人,當然也會很容易遇到下一個。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對男人而言,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要照顧妻兒。

而對於女人而言,除了這些責任之外,更要承擔生育的責任,生孩子帶孩子,這都以為要丟棄從前的自己。

但是哪一個年輕人沒有對愛情抱有幻想呢?只是在婚姻的現實面前,保持純粹談何容易。

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人是社會動物,思想和行為深受外界的影響。隨著媒體和網際網路的快速傳播,個人思想的橫行,個人言論的自由,使得每個人都有對婚姻談說的資本。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當整個社會都充斥著恐婚的氛圍之時,而那些個人立場不堅定的人也會淪為輿論操控的工具,轉變思想隨波逐流。

正如網路中流行的兩句話:“遠離男人,遠離不幸;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

雖然是調侃的話語,但切切實實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對異性看法的一種轉變。而這種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也終將會影響到社會參與的每一個個體。

心理學家Adler認為:“人生的意義是由自己賦予自己的,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所以對於婚姻而言,我們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就是:我們究竟想要什麼?”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結婚與否其實是一個雙重命題,敢於直面婚姻的,無論經濟是否雄厚,在享受闔家歡樂之時難免承擔責任與義務。

不敢結婚的,無論表面如何光鮮亮麗,潦倒困苦之時難免形影相弔。所以我們也無法做出為婚姻做出一個萬全的評判。

婚姻是責任與擔當的結合,是完整餘生的一個開始,步入婚姻以為擁有了新的責任,是一輩子的擔當。

排斥婚姻,躺平至上:2.6億單身年輕人恐婚恐育,到底該怪誰?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也不能過分排斥婚姻。難道不結婚,生活就會順風順水了嗎?活著本身,就是一件難事。而人類作為思考的動物,天性就是嚮往責任的。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