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2022-07-29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林業

枇杷樹是什麼梗

原創 薇薇安 博物館丨看展覽

請根據以下謎面猜一種水果?

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

荔支分與核,金橘卻無酸。

雨壓低枝重,漿流水齒寒。

答案:枇杷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枇杷的季節!

作為初夏第一果,枇杷皮薄肉厚,一口下去,絲絲甜味沁入心肺。而且,枇杷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枇杷能潤五臟,滋心肺。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北宋 徐崇嗣 《枇杷綬帶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如此“可愛”的水果,怎能不讓人愛不釋手呢?不止現代人愛吃枇杷,古人們對於枇杷的熱愛,也是寫進了詩句,畫進了絹紙,刻在了心尖兒上~

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一睹枇杷的風采吧!

枇杷從哪兒來?

關於枇杷的較早記載,出現在西漢司馬遷所撰《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提及“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表明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中國,人們就已經開始栽種枇杷了。

漢代的《西京雜記》中記錄了漢武帝修建上林苑後,群臣朝貢的場面:“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也有命為美名,以標誌本為奇麗之物……林檎樹十株。枇杷樹十株。橙樹十株。安石榴樹十株。楟樹十株。白銀樹十株。黃銀樹十……”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南宋 林椿 《枇杷山鳥圖》故宮博物院藏

琳琅滿目的水果被獻於殿上,其中就有“枇杷十株”。可以窺見枇杷在當時是一種極受歡迎的果品。

20世紀70年代,湖北江陵漢代古墓枇杷等果品隨葬品的出土,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枇杷/琵琶,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當我們說“枇杷”的時候,毫無疑問我們指的是一種水果。但如果在古代,這個說法恐怕會引起歧義。

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中,記錄了一種與“枇杷”同名的樂器:“枇杷本出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明 董其昌 《白居易琵琶行》區域性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沒錯,它就是後來的唐朝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那件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樂器——琵琶。只不過,在當時,作為樂器的“枇杷”還未曾有名,只能憋屈著與樹上結的“枇杷”共享同一個名字。

西晉傅玄在《琵琶序》中記載:“聞之故老雲: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工知音者……作馬上之樂。觀其器,盤圓柄直,陰陽序也;四弦,法四時也。以方語目之,故‘枇杷’也,取易傳於外國也。杜摯以為秦之末,蓋若長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二者各有所據,以意斷之,烏孫近焉。”

在這裡,傅玄論斷琵琶的起源是一種名為“枇杷”的樂器。此類樂器原流行於波斯、阿拉伯等地,漢代傳入我國。四弦,腹呈半梨形,頸上有四柱,橫抱懷中,用撥子彈奏。後經改造,變為圓體修頸,有四弦、十二柱,俗稱“秦漢子”。也有說法指出,秦末百姓苦長城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於此。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唐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日本宮內廳正倉院藏

魏晉南北朝時,音樂文化繁榮,樂器的種類繁多。古人為了將“枇杷”與琴、瑟等樂器的字形統一,遂更其名為“琵琶”,自此,兩者才得以區分。

沒有好好做功課的後人,還是容易將枇杷和琵琶混淆。明朝文人沈石田就曾鬧出過“諧音梗”。

有一次,沈石田收到朋友的一份賀禮,上面附著一封信:“敬奉琵琶,望祈笑納。”文人墨客都好音律,沈石田想當然地以為友人贈送的是一把樂器,誰料,開啟一看竟是一盒新鮮的枇杷。

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給友人說:“承惠琵琶,開奩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友人收到回信,才知道自己將“枇杷”和“琵琶”弄了個顛倒,便做了一首詩:“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打趣自己惹出的笑話。

人見人愛的枇杷

唐朝,枇杷作為酸甜爽口的初夏佳果,深得人們的青睞。京城的皇帝聽說在餘杭塘棲盛產一種金黃的枇杷,便指名要“塘棲枇杷”來品嚐。《唐書·地理志》中記載“餘杭郡歲貢枇杷”,枇杷,從鄉野小果,搖身一變,成了聖殿的“新寵”。

塘棲枇杷為何如此出名?這得從一個傳說說起……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南宋 吳炳(傳) 《枇杷繡眼圖團扇頁》 故宮博物院藏

相傳很久以前,塘棲有一戶貧苦人家,母親和兒子相依為命。一日,母親忽然病倒不起,藥石無靈。正當兒子束手無策之時,他夢見一位白鬍子老人告訴他山上的“黃金果”可治母親之病。

兒子醒來後立即前往後山,苦尋了一天一夜,終於找到一棵結滿金黃色果實的大樹。他摘了一籃筐果子,又把果子的樹葉煎成湯水,餵給母親吃。七天後,母親的病奇蹟般地痊癒了。

街坊鄰居聽聞“黃金果”有奇效,便紛紛在自己的院子栽種起來。沒過幾年,塘棲一帶便形成了“五月塘棲樹滿金”的景象。傳說中的“黃金果”,就是赫赫有名的“塘棲枇杷”。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宋 佚名《山鵲枇杷圖》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在唐朝,詩人們對枇杷也是情有獨鍾。有一次,白居易在遊覽東溪的時候,看到山野上的枇杷樹開得正紅火,絳紫色的花朵雲蒸霞蔚,便感慨韶光易逝。再一回看,桃李在枇杷的對比下都黯然失色。

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

火樹風來翻絳豔,瓊枝日出曬紅紗。

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

在這首名為《山枇杷》的詩中,白居易借“枇杷”抒情的同時還不忘貶一貶其他的果樹,這雙標……

枇杷不僅入了風流詩人的眼,也迷了女子們的心。唐朝才女薛濤的門前,曾種滿枇杷樹。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明 周臣 《閒看兒童捉柳花句意圖》區域性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王建在《寄蜀中薛濤校書》中寫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一生顛沛流離的薛濤,晚年搬到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鬱郁森森的枇杷樹下度過了最後安靜的時光。也許,是枇杷樹不遵循百花時令,四季常青的脫俗,打動了這位“性亦狂逸”的才女。

後來,煙花女居所被稱為“枇杷門巷”,人們為了避嫌,都不在自家的院子裡栽種枇杷樹。

實現“枇杷自由”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明 陸治 《潯陽秋色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風和日麗的時節,宋人們乘著小船出遊了。他們要去哪兒呢?

——自然是枇杷果實累累的東園。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宋代詩人戴復古在《初夏遊張園》中,描繪了一幅醉人的枇杷圖。宜人的夏日,枇杷成熟了,像金子一般垂釣在枝頭,晃晃悠悠,讓人看了垂涎欲滴。遊人們坐在船上,盡情豪飲,時不時摘得幾顆枇杷,下酒品嚐。

在宋代,實現“枇杷自由”恐怕是很多人的夢想。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圖》(區域性)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說到宋人吃枇杷,怎能少得了“吃貨”蘇軾。在他的筆下,枇杷又有了新的稱號。《贈惠山僧惠表》一詩中,他寫道:“欹枕落花餘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其中,尚帶著酸味的“盧橘”就是指枇杷。

但是,好端端的,蘇軾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呢?宋代著名詩僧惠洪所著的《冷齋夜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張嘉甫曰:“廬橘何種果類?”答曰:“枇杷是矣。”又曰:“何以驗之?”答曰:“事見相如賦。”嘉甫曰:“廬橘夏熱,黃甘橙榛,枇杷橪(rǎn)柿,亭奈厚朴。廬橘果枇杷,則賦不應四句重用。應劭注曰:《伊尹書》曰: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廬橘,常夏熱。不據依之何也?”東坡笑曰:“意不欲耳。”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北宋 黃荃(傳) 《枇杷山鳥圖》(區域性)故宮博物院藏

有位叫張嘉甫的人看到了蘇軾的詩,也同樣發出了質疑,便問他“廬橘是什麼水果?”蘇軾信誓旦旦地說是枇杷。對方就以《上林賦》作為例證,指出“廬橘”和“枇杷”是兩種不一樣的水果。

蘇軾聽了,扔下一句“意不欲耳”便瀟灑離去。意思是,我想怎麼叫就怎麼叫,你管我?

於是乎,堂堂枇杷果,又多了一個可愛的別稱。

濃濃枇杷情

世人垂涎的美味,在明朝文人歸有光的筆下,卻是另一番景緻。

在《項脊軒志》中,他追憶了往昔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而讀來最為悲愴的一句,要數“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明永樂 青花枇杷綬帶鳥紋盤(區域性) 天津博物館藏

歸有光一生坎坷,八次落第乃中舉,兩次被貶,對他打擊最大的事件是愛妻早逝和孝子夭亡。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他親手在院子裡栽了一棵枇杷樹,春去秋來,當年的小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原來妻子已離去甚久……

一棵枇杷樹,寫盡了世事變遷的蒼涼,物是人非的無奈。

層出不窮的枇杷圖

清代,枇杷從樹上落入了畫家們的紙間,變成百畫不厭的題材。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清 袁耀《枇杷圖》濟南市博物館藏

清代畫家袁耀的《枇杷圖》,將一株枝幹健碩、果實累累的枇杷樹刻畫地淋漓盡致。畫家沒有完全描繪出枇杷樹的根、梢,而是選取枝葉最繁茂的中段部分,著重表現它的幹、枝、葉、果,筆法厚實蒼勁,意趣盎然。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清 虛谷 《枇杷圖》區域性 南京博物院藏

另一位畫家虛谷的《枇杷圖》,失了幾分雅緻卻更加地蒼勁。直挺挺的枝幹一直延伸而上,粗細有致的小枝穿插其間,飽滿的金黃色的果實有力地生長著。面對這樣一棵枇杷樹,怎能讓人忍住不摘一顆嘗一嘗?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清 吳昌碩《枇杷圖》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五月天熱換葛衣,家家廬橘黃且肥;烏疑金彈不敢啄,忍餓空向林間飛。”吳昌碩《枇杷圖》中的枇杷,個個珠圓玉潤,好不誘人。鳥兒們見了,誤以為是金色的彈珠,不敢啄食,只能忍餓離去。

從古至今,枇杷都是一種人見人愛的水果。也許是因為它那圓嘟嘟、黃燦燦、毛茸茸的外形,也許是因為它酸爽讓人難忘的口味,又也許,只是古人們沒有理由的偏愛。

所以,這個夏天,你吃枇杷了嗎?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參考文獻:

《枇杷成熟了,滿樹金黃。摘盡枇杷一樹金!》

《白居易“山枇杷”詩詞指的是枇杷樹嗎?》枯木

《塘棲枇杷的傳說》

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原標題:《夏天,關於枇杷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