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你有9999條命?那就,罪該萬死

2022-07-28由 瞭望智庫 發表于 林業

橄欖的寓意象徵是什麼

你有9999條命?那就,罪該萬死

你有9999條命?那就,罪該萬死

“免死金牌”,這個詞,你熟悉嗎?

在綿延兩千年的諸多古代文學作品和當代影視劇中,它頻頻亮相:天子所賜,能起死回生,日日被供在高臺,受人膜拜;持有者如同擁有了金剛不壞之身,一點點萌生惡念,一步步走向深淵……

你有9999條命?那就,罪該萬死

現代博物館藏的“金書鐵券”,這是古代皇帝頒賜給功臣的特製檔案和受賜人及後代敕減罪行的一種憑證。圖|圖蟲創意

歷史上,各種形式的“免死金牌”確實存在,

但是,有了它,真的能免死嗎?

統治者是深諳權術的高手,他們為何頻頻賜予功臣以如此可怕的權力?一旦危及自家的天下,怎麼辦?

這事兒,不簡單。

文丨陳忠海

編輯丨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資訊,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剖符”與山河之誓

劉邦建立漢朝後,開始大封功臣。

你有9999條命?那就,罪該萬死

河南永城市大漢雄風景區內的劉邦塑像。圖|圖蟲創意

最高一級是諸侯王,有8位:

楚王(原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長沙王吳芮、燕王盧綰、趙王張耳、燕王臧荼。

這8個異姓王,封地相加佔了當時漢朝實際控制區的一半。

王以下還有侯爵,這份名單更長:

酇侯蕭何、平陽侯曹參、宣平武侯張敖、絳侯周勃、舞陽侯樊噲、曲周侯酈商、汝陰侯夏侯嬰、潁陰侯灌嬰、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安國侯王陵、棘蒲侯柴武、清陽侯王吸、廣平侯薛歐、汾陰侯周昌……

數一數,從公元前201年到公元前195年,6年時間裡,劉邦一口氣封出143位功侯。

無論王還是侯,都有相應“待遇”,且可以世襲,這就需要一套制度來保證,以免以後的君主不認賬。

劉邦的辦法是“剖符”,設計靈感來自虎符。

虎符,古代帝王調兵遣將用的兵符,一般用青銅或黃金做成伏虎狀,劈為兩半,左半交給將帥,右半由皇帝儲存,兩半虎符同時合併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劉邦依樣畫葫蘆,把功臣們所受爵祿、優待條件等刻寫在“符”上,一分為二:一半由朝廷保管,“金匱石室,藏之宗廟”;一半頒給功臣們,作為他們及後代享受特權的憑證。

漢朝的“剖符”通常用丹砂書寫在鐵板上,稱為“丹書鐵券”,不僅鄭重,而且能長久儲存。

鐵券上有誓詞:

“使黃河如帶,泰山如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國家要像黃河、泰山一樣永存,從而使你們的爵位傳給子子孫孫。

【注:“跡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號,亡以顯其魂,賞亦不細矣。”出自《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制度訂得很細緻,程式也很隆重,皇帝還發了“山河之誓”,這下,功臣們該放心了吧?

高興得太早。

在劉邦封的8位異姓王中,韓信、彭越、英布很快就被鏟滅,結局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其他幾位異姓王也相繼被殺、被廢或逃亡。到劉邦死時,僅存勢力最小的長沙王吳芮得以倖存。

143位侯爵中的絕大多數人也沒能享受到將爵位永遠“傳之子孫”的待遇,

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只剩下5位功臣的後裔還承襲著爵位,其餘的不是被殺就是被奪爵。

比如蕭何,是陪劉邦創業的最大功臣之一,有人狀告他低價強買房產,朝廷就以此為由去抓他,有“丹書鐵券”也不行,被關進大牢。蕭何最終雖僥倖逃過一死,卻不是“丹書鐵券”的作用,而是眾多大臣不斷為他求情的結果。

再如周亞夫,不僅是創業功臣,還在以後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兒子被人告發,廷尉來家中抓人,他拿出“丹書鐵券”,竟毫無用處。周亞夫想不通,絕食抗議。

朝廷不理,想當年金戈鐵馬的大將軍竟絕食而死。

2

“免死”次數成待遇指標

劉邦所頒“鐵書鐵券”還沒有明確“免死”的特權,它創造了一種恩寵功臣的形式,被後代所借用。

到魏晉南北朝時,“丹書鐵券”逐漸增加了“免死”的功能。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母親、孝文帝拓跋元宏的祖母馮太后是一位鐵腕女政治家,曾臨朝稱制,她心思細密,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馮太后重用王遇、張祐、苻承祖等宦官,形成“中官用事”的局面。

公元476年(北魏孝文帝延興六年),馮太后大賞眾宦官,任命他們擔任了尚書僕射、徵南將軍、侍中、吏部尚書、刺史等高官,並封王、公、侯等爵位,還頒給帶有免死功能的“丹書鐵券”。

【注:“太后往往專決,不復關白於帝。所幸宦者高平王琚、安定張祐、杞嶷、馮翊王遇、略陽苻承祖、高陰王質,皆依勢用事。祐官至尚書左僕射,爵新平王;琚官至徵南將軍,爵高平王;嶷等官亦至侍中、吏部尚書、刺史,爵為公、侯,賞賜鉅萬,賜鐵券,許以不死。” 出自《資治通鑑·宋紀十六》。】

西魏時,一些勢力前來歸附,往往會頒給有免死功能的“丹書鐵券”以示獎勵,同時也打消歸附者的後顧之憂。

同時,鐵券做得也越來越精美,開始用金、銀填充棄鐵券上的字,以代替丹書,被稱為“金券”“銀券”。在內容上,不僅明確持有者能免死,而且能免多次。

從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不僅“免死”成為殊榮,“免死次數”也成為一種“待遇指標”,一開始是1至3次,後來增加到6次,最後竟增加到9次,甚至10次。

北周時,李穆曾救過周文帝宇文泰的命。宇文泰為報恩,慷慨頒給一塊“丹書鐵券”,上面明確寫著可以免死10次;

唐中宗時,張柬之受寵,不僅被封王,還被頒給可“恕十死”的鐵券;唐昭宗為犒賞彭城郡王錢鏐平定董昌叛唐稱帝,賜給一塊鐵券,上面寫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的字樣,也就是錢鏐本人如犯死罪可以免死9次,子孫如犯死罪可免死3次。

但是,說歸說,千萬不能當真,否則,後果很嚴重。

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執政時,李穆的哥哥李遠、侄子李植因罪被殺,李穆當連坐,結果被押上刑場,李穆雖有免死10次的鐵券也險些被砍頭。

幸虧臨刑前李植對李穆哭訴:“吾不用汝言,以至於此,將復奈何!”這句話證明李穆在整個事件中瓜葛不大,這才保住一命。

後來其子李渾犯了死罪,家裡的鐵券就保不住命了,只能被殺。

張柬之也有免死10次的鐵券,但最後獲罪被流放,死於途中。與他命運差不多的還有大臣桓彥範、敬暉、袁恕己、杜讓能等人,他們都有免死功能的鐵券,但獲罪後全部被殺。杜讓能被殺時已官至宰相。

有人對唐代獲頒過免死功能的鐵券的大臣進行過統計,其中正常死亡的只不過30人左右,包括處死等死於非命的多達18人,還有13人死因不詳。

3

此皇帝所賜也,不知為何語

後唐政權的建立者莊宗李存勖是一名公認的猛將,具備很高的軍事才能,近代歷史學家呂思勉曾把他比作李世民,如:“後唐莊宗為人,頗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過之。”

河中節度使朱友謙,原是後梁政權建立者朱溫的乾兒子,後反戈一擊,陰助李存勖滅掉後梁,被賜名為李繼麟,任太師、尚書令,恩寵之盛,無人能及。

不僅如此,李存勖還賜給他一面能免死罪的鐵券。

【注: “莊宗滅梁入洛,友謙來朝,賜姓名曰李繼麟,賜予鉅萬。明二年,加守太師、尚書令,賜鐵券恕死罪。”出自《新五代史·朱友謙傳》。】

後來,朱友謙勢力越來越大,讓他的老領導越發心生忌憚,尤其還是在有倒戈前科的前提下。這時,李存勖寵信的宦官趁機指控朱友謙謀反。李存勖順勢殺掉朱友謙,再派魯奇帶人誅殺其親族。

面對來勢洶洶的殺手,朱友謙的遺孀張朱氏並無懼色:“朱氏全族皆當死,但請別濫殺別人。” 因此,闔家二百餘人,一百來名婢女和僕人倖免,剩下本家族的百人受戮。

臨刑前,張朱氏取出鐵券,問道:“這是皇帝賜予的,不知道上面說的是什麼話?”作為食言皇帝的劊子手,魯奇羞慚得很。

【注:“魯奇至其家,友謙妻張氏率其宗族二百餘口見魯奇曰:‘朱氏宗族當死,願無濫及平人。’乃別其婢僕百人,以其族百口就刑。張氏入室取其鐵券示魯奇曰:‘此皇帝所賜也,不知為何語。’魯奇亦為之慚。” 出自《新五代史·朱友謙傳》。】

李存勖麾下還有一位深得信任的開國大功臣,名叫郭崇韜,曾隨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打江山,擔任節度使,後來被封為趙郡公、食邑2000戶,並獲賜能免死10次的鐵券,可謂權傾朝野,風光無人能及。

【注: “以崇韜兼領鎮、冀州節度使,進封趙郡公,邑二千戶,賜鐵券,恕十死。崇韜既位極人臣,權傾內外。”出自《舊五代史·郭崇韜傳》。】

李存勖死後,兒子李繼岌即位,擔憂郭崇韜功高震主,在宦官挑撥下,決心處死他以絕後患,於是,以議事的名義召他覲見。結果,郭崇韜剛進來,左右伏兵一擁而出,用鐵楇將其打死,5個兒子全部被殺。

看得多了,大家都明白:“鐵券”“金券”“銀券”等“免死券”其實都不能保命。

宋代詩人陸游有一首《戰城南》,其中有兩句。生動地寫出了被“免死”之人的不安情態:

“詔書許汝以不死,股慄何為汗如洗?”

都下詔承諾不讓你死了,你為啥大腿哆嗦、一身冷汗?

不過,唐宋以後的皇帝仍對這種制度安排情有獨鍾。

4

明朝,“免死券”大批發

明朝建立後,嚐到權力味道的朱元璋也想發券,但不知道具體規制如何,聽說錢鏐得到的那塊“金券”仍在其後人手中,就命人借來看。在這個過程中,皇帝想用佩刀試一試所鑲嵌金絲的深度,結果把首行最後一個“朔”刮掉了,“閱畢以禮遣還”。

你有9999條命?那就,罪該萬死

2021年5月6日,北京故宮展出的朱元璋畫像。圖|中新社

現在藏於博物館的實物上確實沒有這個字,印證了相關記載。

朱元璋效率很高,很快,明朝建立起“免死券”制度,分為7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大小規格不一樣——等級越高形制越大,賜給公爵的一等券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跟一面小盾牌差不多。

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朱元璋頒出第一批“免死券”。面對38名功臣,皇帝指白水為誓,要將“免死券”上的特權延及這些功臣的世代子孫。

【注:“公爵者十人,侯爵者二十八人,鐵券丹書,誓諸白水,河帶山礪,爰及苗裔。”出自《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三。】

明朝初年,一度出現功臣、權貴及其子弟競相貪縱不法的局面,發出警告、給點懲治,都難以杜絕持券者行不法之事。

對此,朱元璋深感憂慮。怎麼辦?收回來?皇帝也要面子的啊,說出去的話尚且收不回來,何況是寫在、鑄在鐵板上的字?

公元1372年(洪武五年),朱元璋頒佈了《申誡公侯文》,逐項列舉了公侯權貴們可能發生的各種不法行為,並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標準,明令有些罪行不在免死之列,十分嚴厲。為表重視,他命工部將其鐫刻在一塊大大的鐵板上,製成一面“鐵榜”,要求大家時時觀瞻並熟記於心。

顯然,朱元璋想透過判罪量刑的具體化,補救之前發券造成的難題。

從表面上看,“免死券”仍然有效;實際上,這面“鐵榜”清楚地表達了他對“免死券”的真實態度。如果有人嗅不出氣味、不收斂行跡,必將遭遇來自“鐵榜”的雷霆重擊。

後來的劇情並沒有出現反轉——言猶在耳,朱元璋那邊已大開殺戒,一個胡惟庸案,就殺了手握“免死券”的李善長、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費聚、趙庸、黃彬、陸聚等人,馮勝、周德興、朱亮祖、傅友德、胡美、藍玉等也先後被殺。

在生死關頭,“加長版”“加大版”都不頂用。你看,韓國公李善長領到的鐵券上寫著:可免本人兩死、兒子一死。然而,朱元璋後來將其滿門抄斬,一家70多口幾無倖免。

到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為酬謝幫助他奪取皇位的“靖難功臣”,一口氣發行了 26面“免死券”;明英宗時,為酬謝“奪門之變”中的有功人員,再次大批次發券。

就這樣,明朝的“免死券”越發越濫,宦官曹吉祥、劉瑾等人都有。

當然,明武宗時,劉瑾被下獄,皇帝親自帶隊去抄家,竟然抄出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多萬兩。朱厚照的心頭燃起熊熊怒火,殺了劉瑾都不能平息,下令將其凌遲處死,足足剮了3357刀。

5

你有9999條命?罪該10000死!

各類號稱能免死的“鐵券”“金券”“銀券”其實效一點都不“鐵”,有的甚至成了“催命符”,使持有者家敗人亡。

有人認為皇帝不講信用,說好的事情隨時變卦。但其實,皇帝賜給大臣“免死券”時通常都留了一手,只是不細心的人未必能看出來。

比如,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唐昭宗賜給錢鏐的“金券”。該鐵券呈覆瓦狀,鐵質,寬29。8釐米、長52釐米、厚2。14釐米,上有銘文333字,用金絲鑲嵌的辦法制作,故稱“金券”。

“金券”上的銘文結尾處有這樣一段話:

“長河有似帶之期,泰華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長襲寵榮,克保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承我信誓,往惟欽哉!宜付史館,頒示天下。”

這段文字隱藏著2個很關鍵的字:常刑。

如果頭腦發熱,只看到“恕九死”和免“子孫三死”,而沒有看到這2個字,那就壞了。所謂“常刑”就是一般犯罪,不包括所謂“十惡不赦”之罪,如果犯了後者,“金券”“銀券”一律失效,必須死!

【注:“十惡不赦”,中國古代各王朝規定的10種不能赦免的重大犯罪,通常是指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歷史上,“十惡”的具體內容有所不同,至北朝北齊後逐漸規範化。】

即便犯的是“常刑”,如果你以為從此能享有法外之權、可以為所欲為,也大錯特錯。只要是有所作為的帝王,都不會允許有人無限度地挑戰律法。

總而言之,古代帝王們對各類“免死券”十分熱衷,只是向功勳之臣或地方上擁有實力的人授予的一種恩典、是一種拉攏手段,目的是爭取更多力量為自家的江山社稷做貢獻,而不是真的給他們不受約束的絕對權力。

說到底,“免死券”不是免死用的,也根本不能免死,真正明白了這一點,才能知法守法,保全自己和家人。

說到這裡,筆者想起相聲裡的一個段子:

“你九命,車廂十節;

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條命,那就判你罪該萬死。”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

都在!

庫叔福利

為庫叔

提供15本

庫叔福利

贈予熱心讀者。這本書主要談了時間的本質,熵的重要性以及宇宙學的作用,是一本現代物理通識課。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2名(數量超過50)將得

到贈書。

你有9999條命?那就,罪該萬死

你有9999條命?那就,罪該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