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紅樹林植被恢復工作加快推進 萬寧掀起種樹熱潮

2022-07-28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林業

紅海欖如何種植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4月16日訊息(記者 張野)4月10日,3名國內紅樹林研究領域專家受邀前往萬寧退養還灘與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專案工程紅樹林種植區實地調研,現場“問診開方”,為萬寧紅樹林種植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參考。

作為萬寧市退養還灘與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重要專案之一,今年以來,萬寧加快紅樹林植被恢復工作步伐,在黨政機關內掀起一股種樹熱潮,十餘種試種紅樹林樹種在周家莊村示範區落地紮根,長勢喜人。預計年底前完成小海海域所有養殖清退工作,紅樹林種植面積增加到1000畝。

紅樹林植被恢復工作加快推進 萬寧掀起種樹熱潮

示範區內栽種的紅樹林幼苗。

圍海造田上游汙染 萬寧紅樹林面積一度僅剩3公頃

位於萬寧東北部的小海,是第四世紀更新世晚期海侵形成的潟湖,也是中國最大的潟湖。歷史資料顯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小海,水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分佈有大片紅樹林,但是在近30年的時間裡,小海生態環境惡化,濱海溼地資源退化,紅樹林面積大減。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1956年萬寧紅樹林面積為132公頃,1983年紅樹林面積下降為13公頃,到了1988年,萬寧全市紅樹林面積則僅剩3公頃。

“紅樹林喪失主要受人為活動影響,一方面來自小海範圍內大規模的養殖開發、圍海造田;另一方面來自注入小海的幾條河流帶來的上游汙染因子。”萬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恢復小海紅樹林生態環境,近年來,萬寧開展削減小海沿岸漁業養殖,退墾、退塘,對現有紅樹林進行保護和植被修復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2013年,萬寧的紅樹林面積為57。6公頃,較本世紀初有所提高,但面積依然較低,僅佔海南全省面積的1。2%,遠低於其他沿海城市。

紅樹林植被恢復工作加快推進 萬寧掀起種樹熱潮

紅樹林幼苗長勢喜人。

種樹、種樹、種樹 萬寧掀起紅樹林種植熱潮

紅樹林對於海岸生態環境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萬寧把提高紅樹林種植面積作為小海生態環境整治的重要一環。

自2019年開始,萬寧便展開紅樹林種植前期工作,全面實施小海退塘還溼,拆除小海周邊蝦塘魚排,恢復灘塗溼地。目前,小海周邊退塘退排工作已基本完成。

2020年11月13日,萬寧市退養還灘與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在小海邊舉行,轟轟烈烈的種樹行動就此拉開帷幕。

站在萬城鎮周家莊村向小海方向望去,一望無際的紅樹林幼苗沿著小海邊鋪開,幼苗被固定在竹竿上,有專門的管護人員澆水培土,為了防止幼苗被海浪吹倒,管護人員還在海邊建起了木樁圍堰予以保護。

為了科學培育紅樹林,小海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在周家莊村開闢了示範區,萬寧市退養還灘與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專案經理劉文軍介紹,2021年元旦前一天和春節後首個工作日,萬寧黨政機關在示範區進行了兩場大規模的紅樹林種植活動,隨後,萬寧市統計局、市教育局等單位也組織黨員幹部來此種樹,“各黨政機關種樹熱情高漲,後續還會有多家單位來此開展種樹活動。”劉文軍說。

據瞭解,截至今年4月,周家莊村示範區內累積種植面積達到310畝,涉及紅海欖、水黃皮、正紅樹、海漆等十餘種樹種。萬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常態化搶抓季節開展集體植樹活動,力爭2021年紅樹林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

海邊種樹 是個技術活

“紅樹林處在非常脆弱的環境帶,就像站在懸崖邊上,稍有不慎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中國生態學會紅樹林學組執委會秘書長、廈門大學教授王文卿說,由於處在複雜的海路交界帶,相比於陸地種樹,海邊種樹要困難得多。

海水鹽度和浸淹時長是決定紅樹林能否存活的關鍵因素:海水鹽度過高,不耐鹽物種無法存活;耐旱物種種植位置太靠前,長期海水浸淹同樣無法存活。此外,一些海域潮汐高度和海水鹽度並不規定,及時樹種位置經過精心的計算,但是一旦海洋環境發生改變,紅樹植物幾乎是無法補救的。

據瞭解,目前我國真紅樹植物和半紅樹植物共有37種,在海南都有分佈,也就是說,每種紅樹植物在海南都有適合生長的環境,如何將合適的樹種種植在合適的位置,是人工種樹能否成功的關鍵。

王文卿坦言,目前我國紅樹林造林存活率(儲存率)總體並不高,一方面是由於沿海環境受人為汙染,另一方面也與不科學的設計大有關係。

除了前期環境勘查、物種和種植位置的選擇,後期的管護也很重要,“紅樹植物本身生長環境脆弱,樹苗種下後,還存在垃圾汙染、病蟲害、人為破壞的重重考驗,因此,必要的管護和跟蹤監測一定要跟上。”王文卿說。

紅樹林植被恢復工作加快推進 萬寧掀起種樹熱潮

管護人員為紅樹幼苗培土。

國內紅樹林種植專家現場“問診開方”

小海沿岸適合種植哪些樹種?如何種植?植樹後續工作如何跟進?為做好相關工作,4月10日,國內紅樹林生態學會專家王文卿、廖寶文和王友紹受邀對萬寧市退養還灘與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專案工程紅樹林種植進行實地調研和專題研討,在實地勘察了英豪半島、水椰村、周家莊示範區三處紅樹林種植區域後,專家們給出了建議。

綜合氣候條件、潮汐規律、水質等多方面因素,專家們認為,小海區域水質差、潮差小,生境環境並不理想,紅樹林種植難度較大,因此,在紅樹林選種上,儘量選擇耐澇、生命力強的桐花樹、海桑、海漆、紅海欖等樹種,樹種搭配上應堅持真紅樹與半紅樹混搭的方式,王文卿甚至認為既能在海灘生長又能在陸地環境中自然繁衍的半紅樹的比例可以達到50%以上。

苗木規格宜選取中大型,並明確要求苗高和土球直徑下限,並相應的對種植株行距進行最佳化調整。此外,除了共識外,三位專家還各自提出了在臨海一側建放浪設施、圍堰前沿採用沙被圍堰方式、將紅樹林種植與和樂蟹養殖結合等看法。

考慮到造林區環境的特殊性,專家們建議苗木種植應先從試驗田做起,對樹種的配量及種植後生長情況跟蹤,一遍及時調整種植方案,“最好先在試驗田種植一年,之後再進行全面種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首席專家、研究員廖寶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