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李明權:30年“二胡情”

2022-07-28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二胡可以用蛇皮膏嗎

李明權:30年“二胡情”

李明權:30年“二胡情”

李明權:30年“二胡情”

清朝末年,九江市柴桑區獅子鎮李氏家族就有了製作胡琴的手工藝匠人。如今,獅子鎮的李明權仍在堅持手工製作二胡。在他看來,手工製作的二胡音色會更佳,那效果是使用機器無法達到的。

文/圖 曹章保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傅藍天 實習生王琳

受到長輩們的影響,1973年出生的李明權從事二胡手工製作已有30多年的時間。他認為,自己家祖祖輩輩都是製作二胡的,這種傳統的手工技藝不能從自己手中斷掉。

為了能學到更高的技藝,李明權先後前往蘇州、上海等地遍訪名師。一把新琴,要經過制琴桿、鑽軸眼、做琴筒、起線、制拖、套皮、裝配、試音等工序,都是李明權一人完成。如今,李明權的二胡遠銷美國、德國等地。

隨著科技的進步,二胡製作已與早年大不相同。以前,琴幹要靠手工製作,現在只需要將木材放進拉桿機,不一會兒一根琴桿就能成型。除了琴桿有拉桿機外,諸如鑽軸眼、做琴筒、起線、制拖、套皮等手工程式,也被琴軸車、琴抽拉花瓣機、拉螺紋、琴桶內膛成型機、手工蒙皮機,圈壓蒙皮機,拋光打磨機、琴桿方榫圓榫機等裝置替代。

李明權告訴記者,使用機器製作二胡,速度雖然快了,但音色與手工製作的二胡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手工製作的二胡要比機器製作的二胡價格高出不少。

李明權介紹,李氏二胡有蒙皮工藝獨具特色:先套皮定形,七天後用烙鐵及熱蠟燙皮,再過7天后正式蒙皮,這個過程充分考慮到了蛇皮的熱脹冷縮對二胡音色頻率的變化影響。這其中,燙皮時溫度最難把握,要將熱烙鐵靠近臉部3-5釐米,感受溫度的高低,這需要長年的經驗積累及悟性。蒙皮工序也極複雜,要經過挑皮、剪皮、裁皮、泡皮、鏟皮、鑽孔、縫竹棒子、燙皮、套皮、封蠟等十幾道工序,以此保證成品二胡優良的音色、音質及在演奏時的手感舒適度。

“正是由於程式複雜,我們才堅持人工製作,為的是把控好每一道工序。”李明權告訴記者,一個月他能手工製作5把二胡,機器製作的話產量肯定要高得多。他覺得中國的二胡有1000多年曆史,是一種民俗文化,是我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樂器,手工做比較有意義。

正是因為李明權堅持手工製作,他的二胡製作工藝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憑著一手好技藝,李明權成了柴桑區乃至周邊省份的名人。如今,十里八鄉的顧客都會找到李明權修理二胡。靠著這份技藝,李明權得以讓家人衣食無憂。

“慢工出細活,這門手藝需要有很強的耐心,能忍受得了寂寞,還要不怕髒累。”5月6日,在柴桑區老圖書館附近一間約60平方米的簡陋房子裡,李明權一邊埋頭細心地為一把剛剛“出爐”的二胡調音,一邊向記者介紹手工製作二胡的心路歷程。

李明權說,做一把二胡,有刨、鏟、銼、鏤、磨光等幾十道複雜工序,製作者既要懂手藝,更要懂音律。手工製作一把二胡,一般要一個星期左右,年輕人很難有耐心堅持下去。

李明權表示,這門傳統技藝現在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學了,但他希望未來他的兒子能把這份技藝傳承併發揚下去。同時,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了解手工製作二胡的技藝,有更多的人願意將其傳承下去。

目前,李氏二胡的手工製作技藝已成為柴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明權也正在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便加大保護力度,將民間手藝傳承下去。

本文來源:大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