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2022-07-27由 德叔叔 發表于 林業

側縫長是什麼

原型應用前準備

原型特徵:

①原型是一種服裝結構形態,而不是某一種服裝具體的款式形態 ,注重如何正確體現人體解剖結構。

②原型各部位與人體各部位在結構組合上具有對應性和對稱性 。

③由於人體各部位間的銜接是相當精密的,原型也由此而具有各部位間結構的吻合性。

原型應用的實踐性很強,對於一個服裝款式,往往要經過多次反覆驗證,才能使效果圖與結構圖完全吻合,因此,需要不斷的實踐 。

構成服裝各部位的主次關係:

①主要結構部位:領子及領圍結構、袖子及袖窿結構、省道。

②相對次要的結構部位:前後肩線、前後側縫、袖口、下襬、門襟、腰線、褶、襉等。

③附屬部位:口袋、維繫位(鈕、拉鍊、袢、帶位等)、掛麵位、翻折邊、襯裡及貼邊位等等

原型應用一般步驟

①在硬紙板上繪製原型,並把畫好的原型裁剪下來,打好刀眼,BP點鑽一小孔,製成一個可以反覆使用多次的原型板。

②在較薄而韌的大張紙上面,把原型樣板放上去,按輪廓線描下,同時,點好BP點。進行原型應用變化。

③面、襯、裡全部確定並檢查準確無誤後,便用工具把完成的結構圖分片以複製、拓、齒輪刀印壓、鑽眼等方法移至另一張紙上,並標上名稱、經緯向、毛向等。每一衣片按要求放好縫頭後剪下(毛粉)。

④用完成的衣片紙樣在服裝材料上進行排料並裁剪。

紙樣切變結構表示法

紙樣沿線剪開,平拉開5cm 。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紙樣沿線剪開,上部拉開3cm,下部拉開5cm。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紙樣沿線剪開,上部拉開5cm,箭頭所指部位為軸心,不拉開。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紙樣沿線剪開,摺疊腋下省份,使之移位於肩部。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紙樣沿線剪開,先平拉開2cm,再摺疊腋下省份,使之移位於肩部。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紙樣沿線剪開,摺疊腋下省份,使之移位於領部,在袖窿處作分割線。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摺疊腋下省份,使之移位於衣片的分割線內。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領子原型的應用

領子結構分為兩部分:即衣身的領圍線和領子部分,無論哪一部分變化,都會出現不同的外觀效果。

從領圍線與領子的組合來看,可分為無領型衣領和有領型衣領。

有領型衣領大致又可分為立領、翻領和駁領。

領子原型應用中的結構問題:

原型中的橫開領和直開領是基本領圍線,也是圍繞人體頸部的基本曲線,當領型變化時,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

無領型衣領的領口變寬或變窄,變深或變淺時,要看離開肩頸點SNP、前後中心點FNP、 BNP距離的大小,隨設計而定,在結構圖上以原型板的領圍線為基礎進行模仿繪製;

有領型衣領的領圍線可用基本領圍線,也可依據款式變化在原型領圍線的基礎上,使肩頸點SNP沿肩線上下移動(大多數情況下是向下移動),一般襯衣向下移動0。5——-1 cm,外衣移動1 cm,大衣移動1。5 cm左右從而加寬橫開領,而直開領的變化範圍較大。

不論是有領還是無領,其前後肩頸點SNP移動的距離應保持相等,這樣才能保證肩線一致,領弧線過渡圓順,對位準確。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衣片領圍線與領子底線長度要相等,但一般領子底線的長度要稍大於衣片領圍線而不宜小,而且對於翻領和駁領來說,領子的翻領寬度一般要稍大於底領寬度,以便蓋住領線。

立領的三種狀態

A在平面結構中,上領線短於下領線,則立體成形為收領型。

B在平面結構中,上領線等於下領線,則立體成形為直筒狀領型。

C在平面結構中,上領線長於下領線,則立體成形為敞領型。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翻領的三種狀態

對於翻領,在平面結構中,領片弧度越大,則立體成形時,翻領越平貼於衣身;反之,領子越直立上豎。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

袖子原型應用

袖子結構也可以分為兩部分:即衣身的袖窿弧線和袖子部分。無論哪一部分變化,都會出現不同的外觀效果。

按照衣身和袖子的結構組合來分,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圓裝袖(基本型,具有很明顯的袖窿結構線);插肩袖(袖窿結構線侵入肩部,使衣身的一部分成為袖子的一部分);連袖(袖窿結構線徹底消失,使袖子與衣身合為一體)。

袖子按分割的片數又可分為:一片袖、二片袖、三片袖等等。

袖子原型應用中的結構問題:

對於肩部、胸背部、袖窿深等幾個部位的修正,有時幾乎使原有袖窿弧線的形狀與長度發生較大變化,這時必須重新確定出前後袖窿弧長AH值,再採用袖原型的畫法將新的袖山弧線畫出,即作出適合變化後袖窿的袖山弧線。

為了讓前後袖窿弧長AH的差數相當,有時使後側縫線的加放量大於前側縫線的加放量,也即使成衣的側縫略微前移 。

當袖窿弧長AH值變化較大時,袖子的袖深尺寸要從袖山、袖底兩個方向加出,以免使袖長尺寸的誤差過大。

前後袖窿弧線對位要準確,過渡要圓順,且一般前袖窿弧線的曲度要大於後袖窿弧線的曲度。

對於圓裝袖(基本型),理論上袖山弧線應與袖窿弧線相等,但一般袖山弧線要稍大於衣身的袖窿弧線,即袖山弧線多出一個縮縫量,以使所鞝袖子圓順、飽滿。

對於插肩袖,在袖山高和袖寬值均不變的前提下,袖片越下斜,即立體成形效果越接近圓裝袖結構,而袖片越上移接近水平,立體成形效果則越接近寬鬆結構的連袖。而如果袖山加高,並相應減窄袖寬,袖片也更下斜,越合體;反之,袖山降低,並相應增加袖寬,袖片也越上移,越寬鬆。

對於連袖來說,如果想達到合體的圓裝袖效果,常常需要加入腋下插角,或衣身設定分割線。

對於所有型別的袖子來說,袖子的袖底縫線與衣身側縫線越長,越有利於手臂上舉,反之則越不利。袖山越偏高則越貼體,但應同時適當增加袖寬,以利於手臂活動;袖山越低則越寬鬆,同時可適當減少袖寬,使外形更好看一些 。

前袖山弧線的曲度一般大於後袖山弧線的曲度。

整體應用

要想將一個服裝效果圖完整地轉化為服裝結構圖,只掌握領袖的應用是遠遠不夠的。

在進行原型應用時,其過程應該是:首先確定服裝的圍度和寬度;其次確定服裝的長度;再次,才進行服裝的區域性設計,如領子、省道、袖子、肩部、門襟、口袋、釦眼等部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

圍度和長度的確定直接決定著服裝款式的型別。

服裝長度可以透過測量或按比例和愛好直接確定,情形比較簡單,但在具體應用時也存在WL對位的問題;

圍度的確定比較複雜,而且在具體應用時,還涉及到圍度如何分配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原型整體應用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圍度的確定和分配。

圍度放鬆量的設計 ——“平均間隙量”

當r≤3時,服裝外形呈緊身或合體型,此時,服裝的放鬆量約為6——-12cm或13——-18cm。

當r>3時,服裝外形呈半寬鬆或寬鬆型,此時,服裝的放鬆量約為19——-26cm或26cm以上。

由此可以判定:當所要轉化的服裝效果明顯為寬鬆款式時(透過目測加感覺確定),就選定胸圍放鬆量大於26 cm,而當服裝外形為緊身款式時,則選胸圍放鬆量≤12cm,其他型別的服裝可在12——-26cm之間進行選擇。

製版基礎 | 服裝原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