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你以為的杜甫草堂,只是一座小茅房加上一個草亭子,其實是豪宅

2022-07-27由 伴生樹下 發表于 林業

榿木怎麼讀拼音

杜甫喜歡訴說自己的貧困,不過常常是過分誇大,和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出入。雖然杜甫確實有過貧困的時候,但也沒有窮到像他自己說的那種程度。

杜甫哭窮

杜甫哭窮的詩,主要寫在“安史之亂”發生之後。比如這組《同谷七歌》中的第一歌和第七歌有這樣的句子: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髮垂過耳。歲拾橡慄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飢走荒山道。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

你以為的杜甫草堂,只是一座小茅房加上一個草亭子,其實是豪宅

《同谷七歌》,全名是《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初冬十一月住在同谷(今甘肅成縣)時作的組詩,一共七首,那時杜甫四十八歲,也確實是他人生中一段比較困苦的時期,但細細品味,卻不免有言過其實的嫌疑。

第一首詩說自己滿頭白髮亂糟糟的,好久都沒整理了,散亂在耳旁。每天待在山裡,跟在猴子後面撿一些橡慄過活;天寒地凍的,到了天黑了還在山谷裡。自己一年到頭都在山谷裡撿橡慄,說得自己好像是周口店的“北京人”一樣。可是,當時杜甫只在同谷住了一個月,又怎麼能說是“歲撿橡慄”呢?

就在同一年,杜甫在《發同谷縣》一詩裡說“奈何迫物累,一歲行四役”,一年之中走了四個地方:先是從洛陽回華州,再由華州去秦州,接著由秦州到同谷,大概一個月就從同谷去了成都,他卻說自己一年到頭都在山谷裡過著忍飢挨餓、歲撿橡慄的原始人的生活,是不是有點太不著邊際了?

你以為的杜甫草堂,只是一座小茅房加上一個草亭子,其實是豪宅

第七首詩說自己忍飢挨餓了三年,這三年都在荒山野嶺裡過日子、逃荒。這首詩寫在乾元二年,“三年”就是至德二年、乾元元年、乾元二年。先是至德二年四月,杜甫逃出了“安史之亂”統治的魔爪,到鳳翔後被任命為左拾遺。八月,回鄜州省家。乾元二年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冬末回洛陽。

雖然到處跑,也不像他說的“三年飢走荒山道”啊。在這段到處跑的的過程中,他也並不是窮年累月餓著肚子在荒山野嶺裡徒步竄走。“三吏”“三別”就是這一時期寫的,《潼關吏》說“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裡,他是騎馬的;《發秦州》“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裡,從秦州到同谷去,他有車有馬……這些他自己的詩,都在表明他並不是像他在《同谷七歌》裡說的那樣窮困,似乎有點自己“打臉”。

你以為的杜甫草堂,只是一座小茅房加上一個草亭子,其實是豪宅

成都草堂

杜甫到了成都後,在朋友的幫襯下,很快就開始著手經營浣花溪畔的草堂。他在《寄題江外草堂》一詩中說:

誅茅初一畝,廣地方連延。

這裡可以看出他當時的草堂面積不是很大,大概有一畝地的樣子。

等到經營成都草堂三年後,草堂的規模就大有可觀了: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

河陽縣裡雖無數,濯錦江邊未滿園。

這首《蕭實處覓桃栽》告訴我們那個時候杜甫的草堂已經栽下了一百棵桃樹,這得大概五畝地,這個地可就很大了。但是他說雖然園子裡栽了一百棵桃樹,但是園子還沒有栽滿(未滿園),園子的規模可以想象是相當大的。

你以為的杜甫草堂,只是一座小茅房加上一個草亭子,其實是豪宅

《憑何邕覓榿木栽》裡說“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溪邊十畝陰”,這是種了“十畝”地的榿木林啊。《杜鵑》詩裡說:“我昔遊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一頃餘,喬木上參天。”他這竹林也有“一頃餘”,規模不小啊,在這片竹林裡,杜甫種下了許多的竹子。他曾經一次砍掉了一千根竹子,這在他自己的詩裡有記載(《營屋》:我有陰江竹,能令朱夏寒……愛惜已六載,茲晨去千竿。),這一千根竹子,得多大的地,自己可以想象。

所以,

杜甫的草堂,並不是你想象的一個小茅房加上一個草亭子,它的規模之大,出乎你的想象。

杜甫,實實在在過著地主般的生活,你還能說他窮嗎?

可是,他卻總喜歡說自己吃不飽飯,“百年粗糲腐儒餐”;說自己的妻子兒女忍飢挨餓,“痴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你以為的杜甫草堂,只是一座小茅房加上一個草亭子,其實是豪宅

夔州三年

後來,杜甫依靠的嚴武死在任上,於是便離開成都,到了夔州(奉節)。在夔州,得到了都督柏茂琳的照顧,主管夔州東屯的一百頃公家的田地。透過管理東屯公田,他買下了四十畝果園。《小園》詩裡說“客病留因藥,春深買為花”,他買下小園,在園子種了很多花,也種了藥草和果木。

買了果園外,杜甫還買了一座古堂,他在《簡吳郎司法》一詩裡這樣說: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騎安置瀼西頭。

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遊。

這個古堂非常寬敞,供人遊覽,也可以備宴待客。“吳郎司法”是杜甫的親戚,後來杜甫把自己在瀼西四十畝的果園贈送給了他。

你以為的杜甫草堂,只是一座小茅房加上一個草亭子,其實是豪宅

在夔州的三年時光,杜甫的生活十分穩定,他透過都督柏茂琳的照顧,透過自己的經營,過著地主般的生活,一點也不是我們以為的那種貧困潦倒的生活。

誠然,在杜甫的生命裡是有過“貧困”的時光,但並不是他所說的那樣。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是個“官二代”,少年時過著肥馬輕裘的生活,在偃師縣有陸渾山莊,在長安杜曲有桑麻田,在成都有草堂,在夔州有果園,這些在杜甫的詩裡他自己都曾說過,並未有過隱晦。這樣的生活,真的是地主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