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2022-07-23由 觀史行天下 發表于 林業

羽衣代表數字幾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唐憲宗時期曾爆發了一起金融危機

,在當時錢重貨輕的局面下,以唐憲宗為首的中央勢力被迫和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進行角逐,除了硬碰硬的刀兵相向,還要在經濟上做出一系列行動來限制藩鎮區域這個特殊經濟體的存在。

“錢荒”的問題由來已久,早就在平定安史之亂後就留下了禍根,從那個時候起,

唐朝中央對於藩鎮的管控就開始了較大的裂痕,久而久之爆發了“錢荒”

。在唐憲宗的治理下,“錢荒”在當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卻始終是曇花一現,等到這個時期過去,唐朝中央再也沒有辦法遏制藩鎮的勢力了。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一、盛世之下的隱患

“漁陽

鼙鼓

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盛唐的美夢被安史之亂破碎,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倉皇西逃,

為大唐江山留下了一派淒涼動盪的局面

。後來在李唐子孫的努力下,安史之亂逐漸被平定,但是大唐盛世很難再恢復如初了,力求穩定局面的皇帝開始向藩鎮勢力妥協,最終埋下了“錢荒”的隱患。

1. “安史之亂”成為盛唐經濟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點,唐朝的經濟也由此一蹶不振。

在唐朝政府中心的南移之後,經濟重心也隨之轉移

。之前位於北方的經濟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在唐朝政治中心南移之後,江淮地區的地位凸顯,這種落差式的對比顛覆了唐朝原有的財政格局。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安史之亂,造成全國戶口大量減少,農業生產、商業經濟因戰爭遭到了重大破壞,所以在安史之亂平息之後,北方的農業和經濟處於很艱難的恢復期和緩慢發展的狀態。

唐代宗在平定叛亂之後,務求姑息,將田承嗣等安史降將分封於河北

,開啟了河朔藩鎮割據的序幕,在藩鎮割據的時代背景下,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逐漸下降,“錢荒”的問題開始顯現。

憲宗朝“錢荒”出現的經濟角度看,根本原因在於生產力的提高,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流通中的貨幣量無法滿足交易需求,從而造成商品貶值,物輕錢重。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而且在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間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局面

,政府也並沒有引起重視,所以錢幣短缺,物價回落的錢荒問題就在憲宗朝大爆發了。

在安史之亂後,戰爭對河南、河北、河東、關中等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北方作為唐朝前期所依賴的財政重心地位喪失,

中央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唐肅宗和唐代宗在此情形下透過各種手段聚斂財富,維持國家軍事的需要。

但是,唐玄宗允許諸道自供,賦予的地方科斂之權,地方藩鎮便有了自治的權利。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於是,

掌握財政和軍政的地方藩鎮勢力便由此開始壯大

,一直到安史之亂的爆發,地方藩鎮的勢力再也無法被中央遏制,國家財政陷入了混亂的局面。

2. 國家財政權力下移

作為唐代前期重要基本經濟區的北方四道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損失

,戰後又由於特殊的政治軍事形勢北方對於中央財政的貢獻越來越小。

為了應對財政危機,唐肅宗、唐代宗一方面開闢中央賦稅來源,建立直屬中央的財政徵收系統,

另一方面透過與地方爭奪財富,來主導財政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但是如此,並沒有將北方藩鎮割據帶來的財政弊端問題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為剛剛繼位的唐憲宗留下了

脆弱的財政格局以及混亂的財政體系

唐憲宗元和初年時期,貨幣量的供不應求與無法改變的貨幣支付手段之間形成了惡性迴圈。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政治原因。

首先就是銅礦資源的浪費,導致錢幣產量減少。唐代佛道盛行,鑄造佛像法器的耗銅量巨大,

尤其是皇室活動對銅礦的需求較大

,同時也對銅礦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且古代開採能力也比較落後,銅產量本就有限。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尤其是在中唐中央喪失大片國土後,

銅礦的缺失變得異常嚴重

,直接影響了鑄幣的數量,在唐憲宗時期鑄幣的產量還不足唐玄宗的一半。

其次是貿易因素,唐代貿易發達,

但是中國輸出的多是茶葉,絲綢和瓷器

,大多數是貴重的物品,而且價值量也遠在國際貿易額之上。同時唐朝大量的錢幣外流,銅錢大量輸入國外,在銅錢供給不足時,甚至直接輸出銅材,久而久之就導致了銅錢產量的減少。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最後是兩稅法的原因,兩稅法是對稅戶們實行一年增收兩次稅,這種稅收方法增加了市場對貨幣的需求,

擴大了貨幣流通的範圍

,中央政府的財政支出以及民間市場對貨幣的使用和需求明顯增多。但是隨著貨幣的需求量增加和流通區域的擴大,貨幣總量並沒有相應的增加,反而減少。

因此錢重物輕的趨勢不斷明顯。兩稅法多以現錢計稅,一方面減少了民間本來就稀缺的貨幣儲藏量,

另一方面由於貨幣的供應持續不足

,因此實際操作中的多種實物支付也使得民眾手中的商品實際價值貶值,對其生計造成了困難,百姓由此也就沒有額外的消費意願,從根本上來說抑制了經濟的流通,也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不僅如此,

兩稅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是大打折扣的

,兩稅收入1/3上供中央,2/3滯留地方,這就導致了地方的藩鎮的經濟,形成一種趨向獨立的態勢。

藩鎮勢力掌握了軍政和財政大權之後在轄區內掠奪商人的資產、對中央瞞報實際情況,使得中央的稅收減少,

破壞了統一的市場

。在日積月累瓜分民間財富之下,藩鎮和中央越來越分裂,加劇錢荒。

二、唐憲宗與藩鎮的較量

多重政治因素使得中央不得不開始重視藩鎮割據這顆毒瘤

,唐憲宗在登基之前便看出藩鎮割據的危害,於是他在即位之後便使出各種政治手段對藩鎮割據一方的勢力進行打擊。可惜的是,即便是取得一定的成效,也沒有維持多久,唐憲宗時代過去之後,藩鎮勢力又故態復萌了。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1. 唐憲宗削藩

唐憲宗在基本支出積蓄國力,

對藩鎮征討避難就易

。他對河北的藩鎮勢力進行了軍事打擊,擒住了西川節度使和浙西鎮海節度使

叛亂,解決了河北藩鎮割據的信心膨脹。在連續的軍事打擊下藩鎮開始歸順朝廷,從而使得藩鎮格局趨向穩定,保證了中央的財政收入。

除此之外,唐憲宗在征討藩鎮的過程中也用經濟手段來輔助削藩。畢竟對藩鎮用兵需要耗費大量的軍費。

與中唐時期奢侈無度的君王不同

,唐憲宗多次從中央的內庫中抽掉貨幣來供應軍費,既緩和了民間的稅收壓力也保證了正常的民用貨幣流通,對錢荒危機有了一定的緩解。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唐憲宗不僅敢於用人,派遣能人將領前去削藩,也敢於對威脅中央財政的藩鎮實施猛烈的軍事打擊。

還十分懂得打擊敵人的後方

,使得他們在經濟方面無法與中央抗衡,總的來說,唐憲宗的削藩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也穩定了“錢荒”帶來的財政危機。

但是唐憲東的削藩戰爭畢竟是不徹底的,

由於唐朝歷代對於藩鎮內部一直實行著父死子繼的傳統

,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反正掌握軍政和財政大權的根基。所以中央在政策上的搖擺性使得在唐憲宗死後藩鎮勢力重新恢復割據的形式。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2. 唐憲宗的財政調整

唐憲宗在元和二年,

完善了徵稅體制

,透過法律的頒佈,使得中央將稅制決定權收歸,杜絕了藩鎮自定稅法強行加徵的行為。

在兩稅分配上大幅削減了地方留用地數額

,其餘皆歸於中央。毫無疑問,唐憲宗這種手段大大充實了中央的實力,限制了藩鎮在地方的影響力。

藩鎮在收稅和貨幣供應量上的權力被削弱,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對藩鎮勢力政治上的依賴,削弱了藩鎮勢力的政治地位。此外,

唐憲宗還在地方建立了一個完整的財政監督體制

,設立巡邏員制度,配合中央進行財政整頓,使得在改革前資金流入去向不明的情況得到了改善。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功不唐捐,唐玄宗整頓財政的舉措得到了比較可觀的成果,在直接方面上削弱了藩鎮割據的合法性和財政基礎,

對於錢荒的控制也比較有成效

。不僅使得中央在民間的威權得以樹立,而且幫助中央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較多的財政收入。

然而隨著唐憲宗本人的去世,後繼之人並沒有完整地貫徹他的執政理念,藩鎮勢力重新開始了割據。而且唐憲宗整頓財政的目的是加強中央財力集中,而並沒有對民間的市場進行一定的恢復。所以當藩鎮割據捲土重來,

民間的稅收並沒有起到幫助作用

,中央財政度陷入危機。

錢荒的本質特點就是“錢重貨輕”,唐憲宗時為何會錢荒問題凸顯?

隨後藩鎮勢力坐大,

中央再也沒有辦法限制他們的發展

,中唐由此走向了衰落,一直到藩鎮勢力貪得無厭開始對百姓們進行無節制的壓榨之後,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唐朝便在藩鎮的拖累下走向滅亡。

三、總結

在中唐時期,

中央和藩鎮之間“錢荒”的問題的解決還是具有先天的侷限性

,即使在當時得到了短暫的解決,也只是由於他們是出自維護自身的統治的目的,而並非真正要解決人民的根本問題,所以錢荒的緩解並沒有成為實際上的中興,反而激化了階級矛盾,成為農民戰爭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