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三百四十六)

2022-07-22由 隨手書寫 發表于 林業

白介子和介子一樣嗎

吳楚爭霸(

13)

晉國在公元前

506年的召陵會盟上的表現令人一言難盡。這次會盟的起因是蔡昭侯懇請晉國率領諸候聯軍討伐楚國,一共有十九個國家的國君或大夫參加了會盟,是春秋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會盟。晉國作為會盟的發起方,派出的代表是中軍將範鞅和上軍佐中行寅。結果在正式會面開始之前,中行寅就向蔡昭侯索賄;遭到對方拒絕後,中行寅便遊說範鞅不要答應蔡國的請求。範鞅支援中行寅的看法,回絕了蔡昭侯。

鄭國有一支製作精美的旌羽,就是用來裝飾旌旗的羽毛,晉國大夫們看了覺得喜歡,就向鄭國提出借用這支旌羽,鄭國不好拒絕,就借了出去。第二天,晉國人將這支旌羽裝飾在自己的旗杆頂上,讓隨從人員舉著進入會場。諸候們見了,知道晉國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竟然連裝飾旗杆的羽毛都要從別的國家借來用。晉國就這樣失去了諸候們的擁護。

衛國國君衛靈公在動身前往召陵之前,大夫子行敬子對他說:

“臣覺得這次盟會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恐怕諸候之間的分歧會很大,很可能會為了一些事情爭論不休。您是不是讓祝佗陪同您一起前往啊?”

祝佗字子魚,他是衛國的祝史,負責對社稷之神的祭祀活動,因此也被稱為祝佗。當年吳國公子季札出使中原各國時,曾盛讚祝佗是衛國的君子,是柱石之臣。

衛靈公覺得子行敬子的提議不錯,就想讓祝佗跟著自己一起去召陵。

祝佗辭謝說:

“下臣繼承了先人的職位,唯恐因為不能勝任而犯下罪過,所以每天都竭盡全力地工作。如果再從事第二種職務,恐怕力有不逮,會犯下大錯。何況臣任職太祝,土地之神和五穀之神會經常差遣小臣。官制規定,土地之神和五穀之神不出動,太祝不離開國境(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國君您如果率領軍隊出征,祭祀社廟,宰殺牲畜以釁軍鼓,太祝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奉社稷之神的命令跟隨國君離開國境。如果是國君參加朝會一類的事情,應該帶領一師人馬跟隨;如果是卿士代表國家參加朝會,應該帶領一旅人馬跟隨。而作為祝史的下臣是不應該跟隨的。”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三百四十六)

祝佗認為,自己的職責是敬奉社稷之神,不可以輕易離開國境。但是衛靈公堅持要他跟隨自己前往召陵,祝佗也只得從命。

諸候們在召陵會合之後,一起前往鄭國的皋鼬,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南,準備在皋鼬歃血盟誓。

衛靈公聽說會議安排的歃血順序是蔡國在前,衛國在後,便派祝佗私下對劉文公的大夫萇弘說:

“我們道聽途說了一些訊息,不知是否屬實,想跟您確認一下:聽說把蔡國安排的衛國之前歃血,是這樣嗎?”

萇弘回答說:

“確實如此。原因是這樣的:蔡國的先祖蔡叔是衛國先祖衛康叔的兄長,所以把蔡國的位次排在衛國之前。這樣難道不合理嗎?”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三百四十六)

祝佗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說:

“如果用先王的標準來看,德行是最重要的衡量要素。

從前武王戰勝商王朝,成王平定天下,選擇有明德的人進行分封,讓他們成為保衛周朝的藩籬屏障。正因為諸候都是有德之人,所以周公輔佐王室,治理天下,諸候們也與周朝和睦相處。

周公分賜給魯國國君大路車,大龍旂,賜給他夏朝的後裔璜玉和封父的繁若神弓,讓殷商的六個遺民家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各自率領本宗氏族,集合其餘的小宗族,服從周公制定的律法,歸附於周朝,聽從號令。為了讓魯國執行職務,以宣揚周公的明德,給魯國的附庸小國給予賞賜;為了安撫商朝的百姓,作《伯禽》一篇來告誡他們,將他們封在少皞的故城。

分賜給衛康叔大路車、少帛旗、綪茷旗、旃旌旗、大呂鍾,還有殷商的七個家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飢氏、終葵氏,衛國的封疆邊界從武父(今山東荷澤市東明縣西南)以南直抵圃田(今河南鄭州中牟縣西)的北界,又從有閻氏那裡取得了土地,以執行王室任命的職務。衛國取得了相土的東都,以協助周天子在東方巡視。周公用《康誥》來告誡衛康叔,讓他把都城設在殷商的故城。

跟春秋霸主學謀略,改變人生格局

學國學網

購買專欄

周公允許宋國的先祖微子啟沿用殷商的律法,但是要按照周朝的制度來劃定疆土。

周公分賜給晉國先祖唐叔虞大路車、密須之鼓、闕鞏國產的鎧甲、沽洗鍾,還有懷姓的九個宗族,五正的職官,作《唐誥》以告誡唐叔,將他封在夏朝的故城。唐叔沿用夏朝的法度,用戎人的制度來劃定疆土。

魯國國君、衛國國君和晉國國君都是天子的兄弟,而且擁有美好的品德,所以分賜這些東西來宣揚他們的德行。

文王、武王、成王和康王還有很多兄長,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到賜予,與年齡無關。管叔、蔡叔引誘商人謀反,策劃侵犯王室,天子因此殺了管叔、放逐了蔡叔,只給了蔡叔七輛車子和七十個奴隸。

蔡叔的兒子蔡仲改惡從善,周公因此提拔他作自己的卿士,讓他拜見天子,天子任命他作了蔡侯。任命書上說:

‘天子說:胡,你不要像你的父親那樣違背天子的命令!’

武王的同母兄弟一共有八人,周公作了太宰,康叔作了司寇,袡季作了司空,而其餘五個人沒有擔任官職,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年紀不夠嗎?曹國是文王的後代,晉國是武王的後代,曹國先祖的輩分比唐叔虞高一輩,但是他被封為伯爵,而唐叔虞是侯爵。這樣的封爵並不是由於尊崇年齡,而是以德行來封賜。如果現在要依照先祖的年齡安排歃血的順序,就是違反了先王的遺制。

當初晉文公在踐土舉行諸候會盟,衛成公沒有到場,他的同母兄弟夷叔尚且位列蔡國之前。盟書裡清楚地記載了諸候的排序:

‘天子說:晉重、魯申、衛武、蔡甲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這份盟書如今就收藏在成周的府庫裡,有案可查。您作為周王室的卿士,想要恢復文王、武王的法度,如果不端正自己的德行,如何能成功呢?”

祝佗熟知周朝的歷史典籍,他淵博的學識令萇弘大為讚賞。萇弘把祝佗的話告知劉文公,劉文公與範獻子士鞅商議之後,更改了歃血的順序,把衛靈公排在了蔡昭侯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