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董卓是個政治渣?如果只看表面,他似乎還有一些政治手腕

2022-07-19由 品讀三國曆史 發表于 林業

貂蟬死時幾歲

公元189年八月二十八日,董卓與百官接少帝返回洛陽,在收編了何家兄弟以及丁原的部眾之後,開始搞起了政治。

其實包括我個人在內,有很多朋友認為董卓是個政治渣,但如果只看表面的話,他還是有些手腕的

,如果您不信,咱們不妨聊聊看。

董卓是個政治渣?如果只看表面,他似乎還有一些政治手腕

一、升官

靈帝在病重之際,曾封董卓為幷州牧,雖然未交兵權,但也接受了任命,所以進京之後,

董卓的實際身份為幷州牧,這是地方的一把手,只是想要掌控朝廷,必須在京都任職。

董卓給自己選定的身份是司空,三公之一,掌水土之事。

於是,

董卓“諷”朝廷,以“久雨”為名,罷免司空劉弘,改由董卓接任

值得一提的是,

這裡的“諷”,為“委婉的暗示”之意,可見,此時的董卓態度並不強硬,即便手握兵權,也沒有操之過急

“久雨”的意思是“雨一直下”,至於氣氛算不算融洽,也只有時人知道了。但巧合的是,

《後漢書》說這場雨從六月一直下到了九月,剛好是董卓接任司空的時候,您說是天意如此嗎?如果是,那說明董卓的手段,高明得連老天爺都被騙了

有了司空的職位,便可以撕掉偽善的面具了。

卓欲廢帝,謂紹曰:“皇帝衝闇,非萬乘之主。陳留王猶勝,今欲立之。……”紹曰;“漢家君天下四百許年,恩澤深渥,兆民戴之來久。今帝雖幼衝,未有不善宣聞天下,公欲廢適立庶,恐眾不從公議也。”卓謂紹曰:“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紹曰:“天下健者,豈唯董公?”引佩刀橫揖而出。——《獻帝春秋》

雖然這段記載被裴松之等史學家視為“扯淡”,不過《三國志》也說袁紹是“橫刀長揖而去”,可見此時的袁紹,尚有幾分英雄氣。

原本董卓是沒想動袁紹的,畢竟自己新到洛陽,而袁紹則是世代高官,名聲與勢力都壓過自己

。可是,袁紹不這樣想,如今兵權掌握在董卓手裡,一旦他起了歪心思,恐怕會拿他開刀。

於是,

袁紹在同年的十一月,也就是董卓被封為相國之後,選擇出逃

,他將司隸校尉的符節掛在上東門,然後直奔冀州。

這個決定對東漢來說是錯誤的,因為在權勢方面能與董卓抗衡的人,算來算去也只有袁紹了。不過,對袁紹自己而言,則是個正確的做法,因為他這一逃,董卓下令通緝,全國的人便都知道袁紹與董卓對著幹的訊息,自然會更加支援袁紹。

董卓懸賞捉拿袁紹,催逼急迫,但在尚書周毖與城門校尉伍瓊的勸說下改了主意,不但赦免袁紹,還封他為渤海太守、邟鄉侯。

周毖和伍瓊又是誰呢?董卓為何如此信任他們?咱們稍稍倒回去一些。

董卓是個政治渣?如果只看表面,他似乎還有一些政治手腕

二、用人

雖然我不知道董卓生於何年,但漢桓帝末年,董卓已是羽林郎

,這是個三百石左右的官,很容易和羽林中郎將搞混,其實兩者差了很多級。

黨錮之禍就發生在那段時期,即便董卓再不懂政治,也知道“宦者奸而眾人厭、士人忠而眾人憐”。

所以,

董卓進京之後,開始大刀闊斧地“聘請”名人名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蔡邕

蔡邕出身也算世家,祖父、父親都曾是一縣之長,而其叔父蔡質,做到了衛尉,屬九卿之一。少年蔡邕聰明好學,文學、數術、天文都有涉獵,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後來被司徒橋玄徵召為掾屬,並受其厚待,一路進遷。

公元178年,蔡邕受中常侍王甫兄弟誣告,流放朔方郡,中常侍程璜的女婿陽球派刺客刺殺蔡邕,但刺客被蔡邕的忠正感化,蔡邕得以活命,自此流亡江湖近十二年,最終定居於幷州五原郡的安陽縣。這是《後漢書》的說法,與《資治通鑑》不同,但我個人認為可信。

董卓為司空,聞邕名高,闢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舉邕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見敬重。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謨,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後漢書》

董卓器重蔡邕到了什麼程度呢?

《資治通鑑》說“舉高第,三日之間,周曆三臺,遷為侍中”,也就是說,三日之內,補侍御史,轉治書御史,遷尚書,最後官拜侍中

。侍中是個比兩千石的高官,在董卓身邊相當於顧問,雖然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但我想此時的董卓應該已經是相國了。

此外,這裡的“舉高第”並非是真的考試,而是由一些人進行考核,上文提到的周毖和伍瓊,都是考核官。

初,尚書武威周毖、城門校尉汝南伍瓊,說董卓矯桓、靈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眾望,卓從之,命毖、瓊與尚書鄭泰、長史何顒等沙汰穢惡,顯拔幽滯。——《資治通鑑》

除了蔡邕,還有一大批名人名士被徵召,其中包括從未做官的荀爽、陳紀、韓融、申屠蟠等。荀爽出身“潁川荀氏”,是荀彧的親叔叔,這個“幸運”的傢伙,自被任命為平原相起,僅僅用了九十三天,便躋身三公之列,有些任命甚至是在他赴任的路上完成的。

當然,還有一些“敗筆”,只是當時還看不出來,即任命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等等,這些人在不久之後,都舉起了反董的大旗。

總之,

董卓在任用名士方面,可以說是毫不手軟

相比之下,董卓的親信又如何呢?

這也是董卓厲害的地方之一,他沒有讓親信擔任高管,最高不過中郎將,位次九卿,其餘多為校尉。雖然不是什麼太高的官職,但與眾不同的是,這些官都有兵權,可以說,董卓把“名”給了士人,但把“權”握在了手中。

董卓是個政治渣?如果只看表面,他似乎還有一些政治手腕

三、廢立

上文提到了

董卓與袁紹商討“廢掉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新皇帝”,雖然袁紹沒有同意,但董卓還是以強硬的態度迫使百官同意行廢立之舉

時任太傅的袁隗,在接到董卓送來的計劃書時,或許有些猶豫吧,但最終還是回報同意,並於189年九月初一,親手解下漢少帝劉辯身上的璽綬,將其進奉給陳留王劉協

。相比於侄子袁紹,位在上公的袁隗確實骨頭軟了一些。

當然,

以“帝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這種理由廢皇帝,確實牽強了些,所以必須做幾件轉移眾人之怒的事

首先,董卓以“太后踧迫永樂宮,至令憂死,逆婦姑之禮”為由,將何太后遷到永安宮,並賜一杯毒酒;其次,掘開何苗的棺木,將屍身肢解後扔在道邊;然後,殺死何苗與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棄屍於苑枳落中。

太后身死,公卿及以下官員在喪禮時不穿喪服,僅穿著白衣而已。在我看來有三個目的:其一是德行不配,其二是行為不配,其三則是董卓有稱帝之意了。

“德行不配”的原因,董卓已經說明;而“行為不配”,則是在提醒百官,是她害死了何進;董卓有稱帝之意,也比較好理解,恐怕只有他和他的母親歸天之後,才能享受最高規格的葬禮吧。

隨後,

董卓迫使皇帝下詔,任命朝中公卿以下官員的子弟為郎,用以填補宦官的職務,也就是侍奉皇帝了

這樣一來,明明是董卓強行廢立皇帝,卻令公卿們發洩了心中的憤怒,最終成了董卓在為眾人出氣。

189年十月,董卓將何太后安葬,不久,下詔廢除光熹、昭寧、永漢三個年號,仍稱本年為中平六年,也算是把“廢立的戲”畫上了句號。

十一月,以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十二月,戊戌,以司徒黃琬為太尉,司空楊彪為司徒,光祿勳荀爽為司空。——《資治通鑑》

如果事情就此發展下去,董卓或許會成為霍光、竇憲、梁冀那樣的權臣,可是,隨著

權力

、地位的提高,董卓的“胃口”越來越大,或者說,他已經不需要再裝下去了。

於是,董卓開始放縱,肆無忌憚地對皇親國戚、世家大族,甚至是平民百姓下手,就連“政治”方面,也不再和善

。他開始報復與他為仇的人,哪怕是所謂的親信,只要有一絲不如他意,便麾下屠刀。

一時間,洛陽淪為地獄。董卓的暴行,不僅會帶來人怨,也將不再有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