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張儀的主張,使韓王喪失了掌控國家主權,也是秦王所樂意看到的!

2022-07-19由 逸仙談歷史 發表于 林業

假地豆葉能給嬰兒吃嗎

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張儀為了秦國連橫的事情,遊說韓王。竟然在張儀對秦國暴力的渲染和武力的赤裸裸的威脅之下,韓王竟然同意了,加入到了連橫的陣線裡。

按照先入為主的思想,蘇秦為了合縱,將韓國說得是兵強馬壯,極富戰鬥力,而且城池穩固,以及很形象的說明了韓國拱手侍奉秦國,所帶給韓國的欺凌,是沒有盡頭。

所以,但凡有一點希望,就要力爭獨立,蘇秦給韓王注入了極大的信心,以致於讓韓王信心百倍,加入了合縱的陣營之中,去抵抗強秦。

張儀的主張,使韓王喪失了掌控國家主權,也是秦王所樂意看到的!

按理說,韓王的決心是很難動搖的,畢竟臣服秦國,並非韓王的初衷。

但事情就這樣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韓王竟然同意臣服秦國,這不能不說明韓王內心的軟弱。

蘇秦遊說韓王的言語,是雄壯有力,而且也是氣勢逼人,張儀要推翻蘇秦的主張,張儀是如何獨出心裁,另闢蹊徑地遊說韓王的呢?

其實,張儀說服韓王,很簡單,就是渲染秦國的暴力和赤裸裸的威脅,讓韓王心生畏懼,如驚濤駭浪中一葉扁舟,只要抓住一絲的希望,就不會放棄。

張儀說服韓王,首先把韓國說成是民貧國弱,軍隊鬆弛,而且毫無戰鬥力。

韓國的地形是十分險惡的,很多的百姓都居住在山中,所種植的五穀的糧食中,不是麥子,就是穀子;百姓所吃的,幾乎都是豆飯或豆葉做的湯;假若一年沒有好的收成,百姓吃糟糠都吃不飽。

張儀的主張,使韓王喪失了掌控國家主權,也是秦王所樂意看到的!

韓國國土方圓不足九百里,所積攢的糧食,還不夠吃兩年的。

韓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一歲不收,民不厭糟糠;地方不滿九百里,無二歲之所食。

接著張儀將韓國的軍隊和秦國的軍隊做了一下比較,讓韓王對當前的局勢,有了一個很透徹的瞭解。

張儀有意將秦國的軍隊的數量之多和戰鬥力渲染地無比的強悍,讓韓王聽了,不由得大驚失色。

韓國計程車卒,加起來也不過三十萬,其中連雜役和苦力包括在內。現在戍守關卡要塞計程車兵也不會多於二十萬。

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而廝徒負養在其中矣,為除守繳亭鄣塞,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

對於秦國計程車兵的現狀,張儀說得是眉飛色舞,將秦國士兵的強悍,說得無以復加了!

張儀的主張,使韓王喪失了掌控國家主權,也是秦王所樂意看到的!

秦國披戴鎧甲的精銳的部隊,就有百萬還要多,戰車上千輛,驍騎萬匹,勇猛計程車卒,奔騰跳躍,高舉戰戟,一副生龍活虎,鬥志昂揚的氣勢,甚至連鎧甲都不戴就衝鋒陷陣計程車卒,無法計算。

秦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虎摯之士,科頭,貫頤奮戟者,王不可勝計也。

崤山以東計程車卒,就是披著鎧甲,前來應戰,秦兵也是無所畏懼的,秦兵即使不披戴盔甲,赤身裸體,也能把敵人打敗,左手提著人頭,右手挾持俘虜。一副猛虎下山的樣子。

山東之卒,被甲冒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

張儀為了讓韓王更真切認識到,韓國軍隊和秦國軍隊的差距,張儀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以此證明,韓國如果要進攻秦國,無異於是以卵擊石。

秦兵和崤山以東計程車卒向比較,就好比是勇猛的孟賁(戰時秦國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和懦夫一樣;

張儀的主張,使韓王喪失了掌控國家主權,也是秦王所樂意看到的!

如果秦國再用重兵壓服六國,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好比大力士烏獲與嬰兒一樣。

用像烏獲、孟賁一樣的勇猛計程車卒,去攻打不臣服的山東六國,這如同把千鈞重的東西,壓在鳥卵上,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最終的結果,必定是沒有幸存的。

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也。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以異於墮千鈞之重,集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

透過以上的事實,張儀希望韓王能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不要拘囿當前的局勢,認清當前的現實,否則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儀的意思是,希望諸侯能夠分清當前的局勢,實事求是地估量一下自己兵力的衰弱,糧食是否睏乏,不要一味聽信主張合縱的說客的花言巧語,而互相勾結營私欺詐。

打著“只要聽從於我的謀略,就能雄霸天下”的富麗堂皇的謊言,置國家的長遠的利益而不顧,而聽信一時的空話,欺騙君主,沒有什麼能超過這樣的做法了。

張儀的主張,使韓王喪失了掌控國家主權,也是秦王所樂意看到的!

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聽從人之甘言好辭,比周以相飾也,皆言曰:‘聽吾計則可以強霸天下。’夫不顧社稷之長利,而聽須臾之說,詿誤人主者,無過於此者矣。

張儀有條不紊地將韓國的實力,還有主張合縱的說客,只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欺騙君主之舉,分析得入木三分。

為了能更加堅定地讓韓王放棄合縱的主張,加入到連橫的陣線,張儀又把韓國不臣事秦國的危害和臣事秦國,所帶給韓國的利益,很詳細的分析了一番。

假如韓國不臣事秦國,秦國勢必會發兵奪取宜陽,把韓國的上黨的交通切斷,東面奪取成皋、滎陽,這樣的話,鴻臺宮、桑林御苑就不再歸大王您所有了。

倘若成皋被封鎖,上黨的要道也被切斷了,這樣大王的國家也就要被分裂了。

所以,當務之急是韓國先要臣服秦國,這樣韓國就能得到安寧,如果不臣事秦國,韓國就變的岌岌可危了。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據宜陽,斷絕韓之上地;東取成皋、宜陽,則鴻名之宮,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絕上地,則王之國分矣。先事秦則安矣,不事秦則危矣。

張儀把最能打動韓王心願的事情,就是韓國若臣服秦國,所得到了利益,分析得頭頭是道。

秦國最想要得到的,就是希望能夠削弱楚國。而能夠削弱楚國,卻是韓國。這並非是因為韓國比楚國強大,而是韓國地勢使然。

若韓國臣事了秦國,而攻打楚國,我們秦王必定十分的高興。這樣有秦國在背後撐腰,韓國圍攻楚國,就能佔有楚國的土地,這樣就把本來屬於韓國的禍患,消無聲息的轉嫁給了楚國,並且還能取悅於秦王,沒有什麼計策能比這更有利可圖了。

故為大王計,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韓。非以韓能強於楚也,其地勢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轉禍而說秦,計無便於此者也。

在關係國家安危的大計面前,韓王是沒有足夠的魄力,去支撐的。

張儀的主張,使韓王喪失了掌控國家主權,也是秦王所樂意看到的!

聽了張儀的分析,韓王竟然欣然接受了。還振振有詞地說:有幸得到了客卿的賜教,請把韓國作為秦國的一個郡縣,為秦王修築行宮,在春秋季節進獻祭祀的禮品,自稱為東面的藩國,並將宜陽獻給秦王。

韓王曰:“客幸而教之,請比郡縣,築帝宮,祠春秋,稱東藩,效宜陽。”

韓王聽信了張儀的主張,間接地喪失了對國家主權的掌控。在為取得國家的獨立的過程中,在蘇秦苦口婆心喚起的那一丁點的國家獨立的小火苗,很快就被張儀的恫嚇,澆息了!

參考文獻:《戰國策韓策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