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祁連山生態治理一年:恢復生態環境

2022-07-16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林業

金葉榆的英文怎麼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馬富春 實習生 盧夢夢

巍峨起伏的群山,山下綠意融融、流水潺潺,山頂上白雪皚皚,這是千里祁連山脈盛夏時的景象。

祁連山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7年,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被通報,引發廣泛關注。日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走進祁連山區,實地考察祁連山生態整改及恢復情況。

祁連山生態治理一年:恢復生態環境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馬富春 攝

加強全方位監控,全面恢復生態環境

祁連山區綿延千里、河流廣佈,曾經因過度開發水電資源,水力發電經常導致河道流量銳減甚至斷流,一度影響祁連山區水環境和氣候條件。合理佈局水電站,保證祁連山區水流域河道流量,成為祁連山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

自去年以來,甘肅省對祁連山保護區內建成的水電站全部規範下洩生態流量,在建水電站一律停建。在祁連山生態保護區肅南段,境內流域已經建成的31座水電站全面嚴格落實環保措施,已完成生態治理與修復任務。

目前,肅南全縣6項在建水電開發專案全部關停退出,正在開展退出補償協商認定,縣域納入水利發展規劃的16項水電專案全部取消。同時,為改善地表水水質,肅南縣還對生活汙水、垃圾、固體廢物建立清運臺賬,規範處置,嚴格按要求下洩生態流量,並安裝了不受人為控制的流量下洩和線上遠端監控設施。

祁連山生態治理一年:恢復生態環境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馬富春 攝

“以前思想上不重視,制度上也不完善,對下洩生態水沒有量的概念。”在張掖龍首二級水電站,甘肅電投河西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雷江逵說,生態流量是水電站運營中必須要保證的河道生態用水的最低量。

為加強生態流量的下洩管控,在水電站整改中,張掖市加裝了不受人為控制的閘門墊塊;同時,還安裝了影片監控系統和流量監測系統,透過線上影片監控、流量計量監管、流量預警監測等多種方式,對生態流量的下洩進一步管控。

張掖市水務局副局長張文武介紹說,整改後每一座水電站都核定了主汛期、枯水期、豐水期的最低生態流量。“透過市水務局監控平臺,可以看到每一個水電站目前的實時下洩流量資料,如果資料不達標,報警系統就會啟動”。據介紹,該平臺還將納入手機應用服務,形成“一網兩測三監控”的水生態監控資訊網路,實現對河流水系生態的常態化、資訊化監管。

為加強生態環境綜合管控能力,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長效機制,張掖市還著眼全域生態環境問題的修復與保護,採用航空遙感和地面監測等多種手段,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管網路,稱為“天眼”平臺。

“這一網路初步形成了天地一體、上下協同、資訊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對六縣區生態環境,特別是祁連山和黑河溼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進行監管。”張掖市環保局副調研員韓多鋼說。

祁連山生態治理一年:恢復生態環境

張掖市環境保護局透過張掖祁連山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系統分析監測整改情況(6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韓多鋼演示了張掖市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和管理平臺的基本運作機制,在該平臺點開“衛星監測”,中央環保督察祁連山張掖段的179項問題整改都用了紅色標註,可以明顯看出整改前後的對比。

張掖市巨龍鐵合金有限公司是甘肅黑河水電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下屬企業。因直排煙氣和“三防”措施不落實等環保問題被媒體曝光,一度成為重點整改物件,停產整頓。

巨龍鐵合金有限公司總經理聞斌介紹說,自從啟動整改以來,公司投資1150萬元,對生產車間礦熱爐冶煉、煙氣排放控制、上料系統揚塵控制、廠區綠化美化、環保標準化制度建設等12方面進行了整改和改造,已完成全部整改。在張掖市環保局“天眼”監控平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該公司實時的資料更新。“哪個資料超標了,一目瞭然,企業也沒有任何理由。”韓多鋼說。

據瞭解,該平臺除了對祁連山各生態功能區進行不同尺度的生態狀況監測與分析評估,還可以實現對空氣、水、土壤、聲環境、機動車尾氣、輻射環境、重點汙染源和生態環境狀況的監測全覆蓋和資料有效整合,從而構建一個全面立體的生態環境監測網路。

加大植綠護綠,做好綠色發展文章

在進入祁連山途中,金葉榆、雲杉、圓柏等綠植排排挺立在公路兩側,保護區內部分已搬遷的工廠原址上,工人們正忙碌著栽種新的苗木,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處於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的白泉門砂石料場位於距離肅南縣城18-21公里處,是G213線甘肅肅南至青海祁連二級公路建設專案臨時料場。砂石料場佔地5。3畝,2016年10月開始生產砂石料,2016年12月被關停。

自被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移交問題以來,該專案列入了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專案實施治理。目前,已完成平整場地1。8萬平方米,並已拆除房舍,撤離設施裝置,完成清理棄料、平整河道、分類堆放沙石料、清理平整私採亂挖遺留的砂石料堆,專案區域覆土及植樹綠化任務。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的生態如果保護不了,就會影響緩衝區、核心區的生態系統。”肅南縣國土資源局羅英文說,自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整改以來,肅南縣在試驗區開始了大面積的植樹造林。

祁連山生態治理一年:恢復生態環境

這是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拍攝的金昌市永昌縣焦家莊鄉夾道二溝螢石礦生態恢復治理景象(6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肅南縣將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與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保護修復相結合,計劃總投資5283萬元,統籌推進生態示範工程建設。去年以來,全縣共完成造林0。52萬畝,封山育林10。83萬畝。2018年開始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專案。

自2017年以來,為持續推進祁連山水源涵養區淺山區植被恢復與保護,張掖市山丹縣大力實施祁連山水源涵養區淺山區植被恢復與保護工程,先後投資1。19億元,在祁連山水源涵養區淺山區共完成人工造林4。5萬畝,封山育林6。5萬畝。

在張掖市甘州區,生態建設正加緊進行,甘州區黑河生態帶造林綠化現場,綠樹成蔭、水草豐美,成片的綠地分佈在黑河兩岸。張掖市林業局局長聶斌表示,張掖市計劃投資3。375億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人工造林2。25萬畝。“專案建成後,可有效遏制祁連山和黑河沿岸土地風蝕沙化,充分發揮祁連山和黑河流域兩大生態系統的特殊位置,有效保護和恢復黑河沿岸、城郊森林資源及環境。”聶斌說。

在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中,根據甘肅省加強生態整治與發展綠色產業相結合的總體思路,張掖市透過謀劃節能環保、迴圈農業等10大類生態產業,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推動綠色經濟轉型發展。

在肅南縣康樂鎮德合隆村,去年從大山裡搬出來之後,牧民蘭永勝結束了大半生的放牧生活。這個曾經以放牧為生的牧民,現租賃耕地110畝,從事苗木種植。今年5月初,蘭永勝還從青海購買了適合在肅南縣種植培育的雲杉苗,育苗30畝,約3萬株。

“剛搬下來的時候,有些不適應,走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大山,感到無所適從。”剛開始從大山裡出來,蘭永勝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如何生活,後來在就業安置中被聘為生態管護員,漸漸適應了新的生活。

如今,除了工作收入,蘭永勝還能獲得搬遷補償資金33萬多元,每年享受草原禁牧補助資金9萬多元。“政策特別好,加上我種苗木前景也好,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相信以後會越過越好。”蘭永勝對新生活充滿信心。

祁連山生態治理一年:恢復生態環境

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藏族鄉正南溝村全部搬遷。(3月2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在肅南縣,像蘭永勝一樣從祁連山核心區搬出的牧民有149戶484人。牧民搬出後,肅南縣境內祁連山保護區核心區95。5萬畝草原將全部禁牧,3。06萬頭(只)牲畜全部出售或轉移到保護區外舍飼養殖,實現了祁連山保護區張掖段核心區內無農牧民生產生活的目標。

去年10月,耿玉東和父親耿永山從康樂鎮大草灘村禁牧區搬遷下來。從小熱愛歌舞,後來從音樂院校畢業,耿玉東放棄了和父親一起做護林員的機會,決定組建一隻自己的演出隊伍。

12個熱愛音樂和舞蹈的年輕人走在了一起,成立了名為“堯熬爾夢”的小分隊,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裕固族風情走廊管委會的大力支援,管委會給這個以傳承民族文化為己任的創業團隊給予支援,鼓勵年輕人透過舞臺實現夢想。6月初,“堯熬爾夢”團隊將帶著自己的作品正式走上舞臺。

肅南縣大河鄉牧民安雪梅是該縣富達民族服飾工藝公司的一位工藝技師。兩年前,安雪梅不會想到自己會離開世代生活的牧場,“還能在縣城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因為文化水平不高,搬出大山之後,安雪梅一段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從小掌握的裕固族傳統刺繡技術,偶然的機會,她被介紹到富達服飾公司,接受系統培訓後順利上崗。如今,安雪梅既可在公司上班,也可在家做計件工作,每月有2500元的收入。

在肅南,隨著越來越多生態移民從核心區搬出,移民就業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富達公司已和政府達成合作,每年舉辦裕固族服飾製作技藝培訓班,鼓勵移民透過學習民族服飾製作技術走上就業崗位。

目前,肅南縣積極引導搬遷牧民就業轉產,對搬遷出的牧民分類施策開展就業引導。484名生態移民中已確定生態管護員118人、在保護區外從事舍飼養殖和販銷的牧民53人、從事旅遊及個體經營牧民25人、就近就地務工牧的牧民44人、外出務工牧民34人,已實現就業人數達274人,基本解決了搬遷後轉產就業的問題。

祁連山核心區牧民搬遷是生態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生產生活方式轉型工程。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在加快生態整治修復的同時,祁連山區正在加大農牧民後續產業培育,鼓勵引導電子商務、民族風情產品開發、特色餐飲等產業,扶持和培育畜產品加工企業,一股綠色發展的新潮正在祁連山區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