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傳承1500年的變美之法——中國古代唇裂修復術

2022-07-11由 雜談姬Cardinal 發表于 林業

隱性唇裂手術是怎麼做的

唇裂,也叫兔唇,是口腔科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發病率約千分之一。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有記載的唇裂修復手術距今已經超過了

1500多年!

最早記述唇裂的書籍出自《淮南子

·說山訓》,其中寫道:“孕婦見兔而子缺唇,

見麋而子四目

”翻譯過來便是:“孕婦看了兔子,生下的孩子就是缺嘴唇,看了麋,生下的孩子則有四隻眼睛。”這是中國最早提出“缺唇”一詞的文獻,它還同時涉及到對缺唇原因的臆測。

傳承1500年的變美之法——中國古代唇裂修復術

到了公元

4世紀,人們已經能夠透過手術來治療唇裂,效果最好的還能達到“平復無痕”的效果,此後近千年時間裡,唇裂醫術盛行不衰,已然成為古代中醫重要的發明創造之一。

在《晉書

·魏詠之傳》中,有這麼一段記述,“魏詠之…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謂之曰:‘卿當富貴’…”這就表示,魏詠之是早期有記載的先天性兔唇病例之一。此外,書中還講道,魏詠之在十八歲的時候,聽說荊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醫生可以治療這種疾病,於是他帶好報酬,西上求醫,殷仲堪也答應了他的請求。為了治療兔唇,當時的醫生需要先割開其患處,再重新縫補進行治療,此後,患者百日內只能喝稀粥,不能說話。魏詠之一一照辦,終於治好了自己的疾病。手術成功以後,魏詠之踏入仕途,在公元405年擔任荊州刺史,日子過得也算是風生水起。

傳承1500年的變美之法——中國古代唇裂修復術

從魏詠之的經歷可以看出,在當時已經有治療唇裂的方法,而且這種手術方法相當成熟。事實上,魏詠之手術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按照中國古代的醫學記載,中醫技術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周禮》中就記載著對腫瘍、折瘍、金創等疾病的醫治。《漢書》中同樣有《金創瘈瘲方》,這本書還是現知最早記載的外科專書。再之後,《三國志》著名外科醫師華佗更是有實行外科手術、使用麻醉藥等事蹟記錄。綜上來看,魏詠之僅僅是茫茫患者中被記錄的案例之一。

傳承1500年的變美之法——中國古代唇裂修復術

但是,這裡又出現了兩個問題:為什麼在書中,這位治療兔唇的醫生沒有留下名號?為什麼在《晉書》以後才有唇裂的治療記錄呢?

第一個問題:首先,《晉書

·魏詠之傳》記述的主角是魏詠之,所以其經歷中的配角就有可能不會存有姓名;其次,當時外科醫生的地位不高,除非太醫或地方名醫,否則很難有機會在史書中留下姓名。比如《廣信縣誌》中,太醫院副使洪濤,因擅長治療唇裂,而被人稱為“補唇先生”,洪濤之所以能被記述,就是因為他曾為太醫,有一定名氣和資歷。

第二個問題:唇裂的治療方法出現較晚,主要原因有幾點:外科醫生不識文理,自然無法將經驗透過文字傳承下來;醫術技藝多為家傳或者拜師而授,常常被要求不輕易外傳;即使有文字記錄,它們的傳承媒介也多是竹簡、木簡、絲帛等不易儲存的物品,常年累月下來,難有完整的資料傳承現世。

傳承1500年的變美之法——中國古代唇裂修復術

遠渡日本的中國唇裂醫術

中醫唇裂手術還曾流傳到日本。根據松木明知氏論文描述,有一位出身琉球的人,名叫高嶺德明,他在

11歲時來到中國福建居住並學會中文,數年後回到日本。30歲後,他跟隨日本朝貢團再次訪問中國,當時,團中有一位成員患有唇裂,便想趁此機會尋求中國醫生進行治療,不久,他們找到了黃會友醫生,成功治好了這位團員的疾病,黃醫生的醫術十分高明,術後幾乎看不到唇裂的痕跡,這給高嶺德明和其他團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後來,琉球王的孫子因兔唇導致其繼承王位困難,高嶺德明再次拜訪黃會友,請他教授唇裂治療方法,一再請求之下,黃會友同意傳授醫術。學成回國後,高嶺德明成功地為當地人做了幾例手術,獲得了琉球王的信任,

1689年11月,他為琉球王的孫子進行唇裂修補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術後也幾乎看不到痕跡。後來,高嶺德明又將這個技術傳授給了當地的其他三位醫生,唇裂手術在琉球發展開來。

上面的這段故事,在中國並沒有資料記載,有關黃會友的身世、醫術等記錄也均無查證,所以,其可信度並不算很高。

傳承1500年的變美之法——中國古代唇裂修復術

關於中醫唇裂手術的資料雖然並不算多,但它們特點鮮明,術後效果優良,足以反映古代中醫在外科手術中的技術與用藥的豐富經驗和知識。其中涉及的藥材用具,如金狗脊黃毛、桑皮縫線等等,還擁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從這些文獻記載中,找尋到更多中醫美容的奧秘。

圖片來源於網路

引用文獻:

和中浚

-《中國古代的美容術——唇裂修補術》

馬堪溫

-《中醫兔唇修補術史》

焉晉緒

、呂勤英

-《唇裂修復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