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山歌情歌還是襻襻歌?靖州苗族姑娘小夥唱的究竟是什麼歌

2022-07-10由 紅網 發表于 林業

襻的拼音是什麼

靖州苗族歌鼟是流行於湖南省西南湘黔兩省交界沿線鍬裡地區的一種傳統音樂,2006年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在依然大放異彩。

關於這個“國寶”,因我非常喜愛,曾多次傳唱,並寫文章宣傳推廣,在此不再贅述,僅就其中的一個腔調進行探討。

據百度百科介紹:靖州苗族歌鼟按其內容、歌曲風格、演唱藝術及民族特徵,可分為酒歌調、茶歌調、山歌調、飯歌調、擔水歌調、三音歌調等。

而在開門見山簡介“山歌調”時有這樣的表述——山歌調又被稱為情歌調,茶棚歌調,這是苗族青年男女用來各自表達感情,對唱情歌所用的曲調。

山歌情歌還是襻襻歌?靖州苗族姑娘小夥唱的究竟是什麼歌

苗歌語言淳樸,是苗族文化傳承載體。(圖源:美哉家鄉)

從這可以看出,把山歌調這種歌等同於情歌了!

誠然,從苗族歌鼟的演變程序來看,山歌絕大部分的都有情歌的影子——

“茶棚”,就是青年男女用來對歌的場所,男方坐一邊,女方坐一邊,一方問,一方答,這種光明正大的對歌因在茶棚裡進行,也稱“坐茶棚”。

許多年輕人正是透過這個平臺,互生情愫,邂逅愛情。

過去,鍬裡地區的苗鄉侗寨每一個寨子附近都建有茶棚,專門用來對歌。

唱歌時,一般為兩個人,屬“二重唱”組合,兩男或兩女,一人起歌主唱,一人幫腔伴隨。幫腔的人要慢半拍、拖長音,不能搶拍、斷音,這樣才能起到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的效果。

這種歌曲的歌詞,是所有苗族歌鼟中最長的,其他的往往只有四句,而山歌調通常有十句、二十句不等,非常考驗才氣和應變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講的“見子打子”。

歌曲旋律隨著酸話歌詞讀音變化而變化,同一歌詞格式的曲調基本節奏相似,歌聲餘音嫋嫋,婉約動人。

以前,坐茶棚是常態,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唱歌的看熱鬧的,熱鬧非凡、開心無比,相當的火爆。

後來,坐茶棚這種形式被稱“舊習俗”而遭到禁止,頓時銷聲匿跡了。

現在,雖有恢復,但也只是旅遊需要的開發了,早已無人問津。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不能坐茶棚之後,喜歡開心、喜愛唱歌的苗侗同胞,想出了一種更加好玩的玩法,這是一種偷偷摸摸、極其隱蔽的約會形式——“玩山”!

“寧可不吃不喝,不可一日無歌”,唱歌是鍬里人的天性。

由於受到約束和限制,不可以在公共場所登臺亮相、想唱就唱,青年男女實在心癢癢、情難耐,所以他們便把相會、對歌的地方選在了樹木蔥鬱的山坡上、流水潺潺的小溪旁、遮風擋雨的牛圈上……時間也改在了月高風輕、夜深人靜的時候。

因基本上在村寨外的山溝、山坡、山坳、山崗等地點開心的玩樂,故稱“玩山”!

玩山的男女都是尚未婚配的年輕人,結了婚的人是不能參加的,否則就是傷風敗俗,會被罵“不正經”“耍流氓”。

那個時候,這是鍬里人談戀愛的最主要平臺。青年男女基本上在玩山對唱情歌中玩出了感情,從而找到了意中人,成雙成對、喜結良緣。

玩山真的好玩,但同姓人是不能在一起玩的,一個寨子的也很少玩。說白了,這就相當於漢族的約會,早前一點的時候還是以唱歌為主,後來逐漸成為卿卿我我談情說愛的“花園”了。

坐茶棚、玩山這兩種對歌方式,都是以山歌調的曲調來進行填詞演唱的,這是青年男女表達感情的不可或缺的環節。

所以,這種歌調數目最大、歌詞最多,在苗族歌鼟演唱中所佔比例也最重。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無論把這種腔調稱為“山歌調”,或“情歌調”,還是“茶棚歌調”都不為準確。

實際上,在鍬歌更名為歌鼟之前,老一輩並不是這樣叫的。

以前,這種腔調的歌種,酸話叫“襻襻歌”,苗語叫“歌襻”。

襻,讀作(pàn),本意是把衣服的帶子繫住,引申指用繩線把分開的東西連起來。人們唱歌鼟,不就是為了拉近關係、加深感情嗎?叫“襻襻歌”更切合實際、生動形象!

由於靖州的苗族沒有文字,可能在當年申報“非遺”的時候,大家不知道究竟該用(pàn)這樣的哪一個字來代替,或者不好記,故而專家學者為了便於記住和推廣,就模糊概念,統稱為山歌了。

其實,從這種歌調的唱詞和物件來看,很多內容也不是關於傳唱愛情的,情歌只屬於其中之一。

而且,唱這種歌的人也不侷限於年輕人、不只男女用來對唱,很多時候比如辦喜酒,女的陪女的都是用這一腔調來唱。

何況,茶棚、玩山等已經無影無蹤,成為一段歷史回憶了,如果再叫“情歌調”“茶棚歌調”,明顯不合適了。

所以,為了尊重傳統、迴歸正統,建議還是叫“襻襻歌”!(文/千年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