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三國鼎立的總設計師不是諸葛孔明,而是“老實人”魯肅?

2022-07-09由 圖謀不規 發表于 林業

什麼是寄寓於表

後人談及三國鼎立,多以諸葛亮的隆中對作為旁證,認為諸葛孔明是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總設計師。其實不然,諸葛亮的隆中對確實對當時群雄中的兩個重量級人物的成功原因與實力進行了分析,給劉備找到了鑽空子的機會。

但是,隆中對有兩個邏輯前提,第一,曹操南下必須敗,第二,孫劉聯盟能夠成功,孫權不嫌棄當時還很弱小的劉備,沒打算一口氣吞掉他,能夠做到“臥榻之側可容他人酣睡”的地步。

而要實現這兩個前提,劉備諸葛亮集團的實力是不夠的,第一他們不具備對抗曹操的實力,第二,孫劉聯盟能不能成,選擇權在孫吳,而不在劉備。歷史上也沒有什麼諸葛亮“舌戰群儒”達成孫劉聯盟,真正促成三國鼎立的,是魯肅,魯肅才是三國鼎立的總設計師。

三國鼎立的總設計師不是諸葛孔明,而是“老實人”魯肅?

魯肅是一個嚴重被低估的人物,這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對其形象的塑造就是一個老實人,以及對諸葛亮的過分神話所導致的。在赤壁戰前,實際上他跟諸葛亮一樣,已經預見了天下時勢的發展,同時也為孫吳做了清晰的定位,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以及三國鼎立的形成。

他認為當今天下必然大亂,曹操力量太過於強大而不可除,謀求天下三分無疑是先求生存後求發展的最佳戰略決策。而只有戰略決策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將戰略具體落實到行動上,即真正能全域性性地對具體問題進行縝密的思考並系統運營,而其中關鍵就在於促成孫劉聯盟共拒曹操,完成這個任務的,從來都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以當時的實力而言,孫吳佔據聯盟的主導。

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當時荊州之主劉表心胸狹小,且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劉琮互不買賬,這樣就給了他人可乘之機。劉表一亡,魯肅認為取荊州並聯合劉備的時機已經到來,隨即立馬行動,由此可見魯肅過人的政治敏感性和組織化推進能力。

三國鼎立的總設計師不是諸葛孔明,而是“老實人”魯肅?

《三國志》中關於魯肅向孫權進言這一段,十分之精彩: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

果不出魯肅所料,曹操已經搶在他的前頭,待他趕到夏口時,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劉備正往南逃竄,魯肅當機立斷,決定主動出擊,向劉備稱述厲害,勸他不要南下去投吳巨那樣的無能之輩,應該委派心腹之人與他一起前往動物,與孫權地接軍事聯盟共拒曹操以共謀大業,於是,劉備才派諸葛亮前往東吳的。關於這個事情,《三國志》裡是這樣記載的:

(魯肅)到夏口,聞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併力。

三國鼎立的總設計師不是諸葛孔明,而是“老實人”魯肅?

由此看來,對於孫劉聯盟,魯肅不僅是策劃者、建言者,更是最主要的踐行者和推進者,而諸葛亮在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促成上,充其量只是一個重要的配角。所以魯肅才可堪稱三國鼎立的總設計師。

同時,魯肅還是整個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團結的關鍵人物。

由於歷史原因,孫劉兩家不得不共同面臨一個獨自無法面對的強敵而締結城為暫時的政治聯盟和軍事聯盟,但維繫這種聯盟的紐帶是相當脆弱的,一開始就存在相互猜忌和彼此懷疑。

在《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之江表傳中,劉備對聯盟及聯軍總司令周瑜不信任,周瑜對劉備愛理不理都有生動、詳盡的記錄。

劉備依從魯肅的建議,派諸葛亮一起前往動物面見孫權期間,劉備聽說曹操要舉兵你那下啊,心生恐懼,急切盼望東吳的救兵早日到來,當劉備確認東吳盟軍已近在咫尺,還不忘記自己中山靖王之後的派頭,派人前往慰勞,但主將周瑜認為非劉備前往不足以表誠心。

三國鼎立的總設計師不是諸葛孔明,而是“老實人”魯肅?

劉備雖然心存戒心,但也被逼無奈,只得親自前往。劉備見了周瑜,看到吳軍只來了區區三萬人,認為太少。但周瑜卻很自信,認為足夠了。劉備信不過周瑜,想找魯肅問問具體情況,但周瑜不軟不硬地讓劉備吃了閉門羹。

一番談話,劉備雖然心裡感覺很對比起周瑜,但他對周瑜能否戰勝曹軍依然沒有任何信心,最後決定還是亞奧留一手保命。“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彼此之間缺乏基本信任的聯盟,合作是偶人的,分離是必然道德,要是沒有魯肅的胸懷全域性、以退為進,求同存異、團結第一的傾力斡旋,孫劉兩家要麼不能聯合共抗北軍,要麼赤壁之戰後立即互相為敵,那鼎立之勢瞬間便瓦解,三國曆史必然要重新改寫。

赤壁之戰以孫劉聯盟的得勝而告終,三國鼎立之勢雛形初現,魯肅自然是立了頭功,孫權親自下馬迎接,以彰顯他對魯肅的重視和肯定。並問魯肅他這樣做的份量如何。

“肅即先還,權大請諸將迎肅。肅將入閣拜,權起禮之,因謂曰:‘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

而魯肅的回答讓在場所有的人吃驚不已,“肅趨近曰:‘未也’眾人聞之,無不愕然”。但他隨後的解釋,又讓在場的所有人坐了一次“過山車”,“就坐,徐舉鞭言曰:‘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軟輪徵肅,始當顯耳。’”

你看看,魯肅情商多麼高,多麼會說話,哪個老闆不喜歡這樣說話又好聽,辦事又給力的員工?

魯肅精識人性,變通圓潤的政治智慧,由此再見一斑。

許多年以後,孫權與陸遜談到魯肅的功勞時,孫權著重講了這麼兩條,一條是,周瑜推薦魯肅到了東吳,魯肅首次跟孫權密談時,就談到了建立帝王之業的事情,這讓孫權感到十分痛快。另外一條就是,曹操南下時,眾人都言投降,只有魯肅反駁這種言論,建議與劉備結盟,並急召周瑜,付之以兵權與曹軍決戰,這是第二個讓他痛快的事情。要知道,那個時候,孫權不過20歲,所佔地盤也不大,根本看不出有成就帝王之業的可能,而魯肅這麼說,可謂是以臣識君,也讓年輕的孫權堅定了縱橫天下,爭奪霸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