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2022-06-30由 情感研究所 發表于 林業

紅豆沙樹治什麼病最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 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冰雪消融,春光漸暖,又到了櫻花開放的季節了。

每當這時,都不由自主地想念一些關於春天的電影,關於溫暖,關於美好,也關於感動。

如果你也在尋找這樣一部電影,那麼《澄沙之味》再合適不過。

這部由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位老奶奶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用美味的紅豆沙打動失意的店長和少女,三人相互溫暖、相互治癒的故事。

很多人都想不到,樹木希林在拍《澄沙之味》時,已身患癌症,她是帶著拍遺作的心情完成這部電影的。

即使遭受病痛折磨,但她依然堅持對錶演的熱情,向觀眾展示了自己美好溫柔的一面。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或許,就像村上春樹說的:“無論何人,無論何時,人們總要在烏雲周圍尋索著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一個人,如何身處困厄時心懷希望,活出明亮又飽滿的一生呢?

在這部電影裡,相信我們都能找到答案。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熱愛生活的前提,是學會享受當下

故事是從一個櫻花盛開的春天開始的。

千太郎是一家銅鑼燒店的店長,不過他本人卻對甜點並沒有什麼興趣,之所以開這家店,是因為他欠了老闆娘一大筆錢。

因為身負債務,千太郎常常陰鬱著一張臉,不僅做銅鑼燒心不在焉,連門前的美麗春色,也無暇去欣賞。

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德江太太。

德江太太是來應聘做店員的,臨走前,她還送了千太郎一盒親手做的豆沙。

吃了德江太太的豆沙,千太郎一下就被驚豔到了:

他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吃到這樣香甜美味的紅豆沙!

千太郎欣喜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店裡的常客——女學生若菜,在若菜的建議下,他決定聘用德江太太。

三人的命

運,也從此有了交集。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得知自己能在銅鑼燒店做豆沙,德江太太非常感激千太郎。

為了教會他熬製紅豆沙的方法,她早早地趕在凌晨來到店裡,親自給他示範。

浸泡、蒸煮、攪拌,倒糖蜜漬後,還要靜置兩個小時……工序雖然繁瑣,德江太太卻十分耐心。

在等待的過程中,她會輕聲細語地和紅豆“對話”,會耐心地等待蜜糖滲入豆餡,也會一臉幸福地把臉貼到鍋蓋上,呼吸豆沙“靈魂的甜香”。

表面看上去,德江太太只是在煮豆沙,可實際上,她早已將自己的生活態度融入其中:

莊重、細緻、認真、虔誠……

而紅豆沙,也在這一分一秒的等待裡,呈現出了令人驚喜的口感。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在德江太太的影響下,千太郎不再批發現成的豆沙,而是學會沉下心來,親手熬製紅豆餡。

摒棄多餘的雜念,看著一鍋紅豆逐漸翻滾、起沙,散發出令人著迷的香氣……

或許,生活就像一鍋慢

火熬煮的豆沙,只有給予它足夠細緻和耐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滋味吧。

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銅鑼燒,他們的光顧,讓小店變得熱鬧起來。

德江太太喜歡和這些學生聊天,告訴她們,怎麼去愛上枯燥的數學題,怎麼把補習時間從“無聊”變得“有趣”。

德江太太還和若菜成為了好朋友,她不僅會送若菜銅鑼燒吃,而且還答應照顧她的小黃鸝。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有人說,在德江太太沒有到來之前,銅鑼燒只是店長謀生的“工具”,而在遇見德江太太之後,銅鑼燒才算是有了“靈魂”。

它用溫暖的味道告訴大家,

當一個人懂得珍惜當下,認真享受生命的程序時,即使再平凡的日子,也能過得美好、豐盈。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懂得自我救贖,方能抵禦人世變故

隨著德江太太的加入,銅鑼燒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客人們常在店門外排起長隊,只為等這一口新鮮出爐的甜蜜。

然而,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租門面的老闆娘就找上了千太郎。

她以不容置喙的口吻要求他:必須解僱德江太太。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老闆娘發現德江太太曾有過麻風病史,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恐怖的疾病,老闆娘對此十分介意。

儘管千太郎說德江太太已經痊癒了,但老闆娘依然不答應留下她。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說:

“人們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憑你怎樣努力都休想搬動。”

很快,德江太太得過麻風病的訊息不脛而走,小店的生意開始變得日益冷清。

德江太太總是滿心歡喜地看著老客戶走來,然後一臉落寞地看他們匆匆走過。

看著店長總是待在店外抽悶煙,德江太太何嘗不能猜出原因?

於是,在一個草木黃落的深秋,她離開了小店。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德江太太的離開,讓千太郎的內心沉入了谷底。

恰在這時,若菜來到了店裡,她看出了千太郎的失落,提議和他一起去看望德江太太。

在療養院,三人終於重逢了。

德江太太為大家端上了親手做的點心,然後將自己的經歷緩緩道來。

原來,德江在十四歲那年,就因為患上麻風病,被哥哥丟棄在了這裡。

在被隔離期間,她飽嘗外人的嫌棄和冷眼,就連帶來的所有東西,也被全部沒收了。

但是,眾人的偏見並沒有讓她自暴自棄。

在被隔離的半個世紀間,她和病友一起研究美食,用美味的糕點來慰藉漫長的時光。

紅豆沙也是這時候研製出來的,因為懷念母親的紅豆飯,德江做的豆沙香甜細膩,讓人讚不絕口。

她說:

“我煮紅豆餡的時候,會仔細地傾聽紅豆的低語,想象著紅豆經歷的雨天、晴天,又是怎樣的風把它們帶到這裡的呢?我會一一聽他們訴說旅途中的故事。”

在苦厄的境遇中,她

依然溫柔著,樂觀著,也堅強著。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林語堂說:“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程度。”

那些歷經世情涼薄、

依然能夠好好生活的人,往往都擁有自我開解的的智慧,和安放溫情的寄託。

就像德江太太,即使遍歷人間苦澀,但一口香甜的熱氣,就已是她最好的救贖。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心存希望,才能走出困境

德江太太的自述,讓千太郎紅了眼眶。

原來,和德江太太一樣,他也有過被孤立的經歷。

那是在3年前,千太郎因為在鬥毆事件中把人打成重傷,被警方逮捕入獄。

可在他服刑期間,除了母親來看望過幾次,昔日的摯交舊友,早不見蹤影。

等千太郎出獄時,母親已不幸被疾病奪去了生命,他也因為犯罪前科,在生活中屢屢碰壁。

曾經,千太郎以為自己的一生都將這樣黯淡下去,但德江太太的出現卻像一束光,照亮了他陰鬱的生活。

是她用溫暖積極的態度,感染了千太郎,讓他重新振作起來,並愈發覺得:未來可期。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然而,自從離開銅鑼燒店後,德江太太的身體就每況愈下。

等千太郎和若菜再次來探望她時,她已因為疾病不幸離世。

她給他們留下的,只有一套廚具,一盒錄音,還有一顆埋著骨灰的櫻花樹。

在錄音裡,德江太太回憶了和千太郎初遇的場景,她為千太郎能學會製作紅豆沙、能延續自己的手藝,感到非常欣慰。

她對千太郎說:

“店長先生,我一直相信,某一天,你會創作出自己的銅鑼燒,實現自己的想法,有信心去走自己的道路。店長先生,我相信你能做到。”

德江太太還說,在臨走前,她放飛了若菜的小黃鸝,因為她覺得,天空才是它最好的歸宿。

其實,這樣的做法何嘗不寄託著德江太太的心願呢?

曾經,她幽居療養院,像被關在籠子裡的鳥兒,無法自由地飛翔。

可在放生黃鸝的那一刻,她已經透過另一種實現方式,消解了內心的遺憾,達成了生命的圓滿。

她也想透過這種方式告訴若菜和千太郎,

不要因為生活的不如意,把自己困在消極的情緒裡。她希望他們都能有所熱愛地,好好生活下去。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有人說:“每朵烏雲後都有陽光,每個夜幕下都有月亮。”

在德江太太看來,始終對人生抱有期待,不僅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力量。

尤其在困境之中,

唯有堅信終將迎來轉機,才會有走下去的動力。

故事的最後,千太郎重新在櫻花路上,開了一家銅鑼燒小店。

新一年的春天又到了,陽光清澈美好,粉櫻飄曳如雪,在銅鑼燒甜美的香氣裡,更多關於溫暖和希望的故事,正在被悄然續寫……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羅曼·羅蘭曾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在世,我們難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但我們依然可以像德江太太一樣,心向光明,珍惜美好,永遠不對當下的遭遇灰心。

可以用美食安慰自己的孤獨,可以去大自然感受花開鳥鳴的美妙,也可以把未來想象成自己憧憬的模樣。

既然沒有辦法

改變境遇,那就改變心態吧。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當你懂得心懷希望,把生活的小確幸一點點積攢起來,就不至被遭遇苦難和變故一步步擊垮。

唯有達觀知命,並不斷去發現、體悟世界的諸多美好,才算是不負此生。

就像有人說的:

“花不是為了凋零而盛開的,星星不是為了消失而存在的,人的一生,也不是為了死亡而走這一趟的。”

對於每個平凡的人來說,

保持豁達而豐盈的心境,懂得享受當下,從容排解苦難,這才是最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