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名師也難免出逆徒,“園丁”不是那麼好當的

2022-06-28由 CHNstories 發表于 林業

什麼樣的飛衛

為人師者,其的偉大之處在於,既要做道德和學術的楷模,給人傳道解惑;同時,還要面對許多未知的煩惱,比如說:

費力調教的學生,還都自帶“盲盒屬性”。

師傅領進門,學生能修行成啥樣,只有老天知道。

哪怕是“桃李滿天下”的名師,門下也難免出一兩個“逆徒”:輕則理念相悖,師徒反目,師門無光;重則,還有生命危險。

今年教師節,咱們就來聊聊師徒間的恩怨情仇,看看老師有多不容易。

師徒不是一路人

韓愈在《師說》裡就講了:

【英文】A student is not necessarily inferior to his teacher,nor does a teacher necessarily be more virtuous and talented than his student。

【文言文】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白話文】弟子不一定不如師傅,師傅不一定比弟子賢明。

師徒之間的關係沒那麼多條框,就算求教的人能耐、學識一點不比賜教的人差,也可以叫一聲“師父”。

但倘若師徒倆都那麼有主意、有個性,湊到一塊兒,便有可能產生問題——處著處著,發現不是一路人。

比如,《史記》裡面記載,曾子的二兒子、戰國時代的大儒

曾申

就受到過一個

山東菏澤曹縣“公子哥”

的拜師求教。

據說,這少爺

身上背了30多條人命

,但架不住曾老師膽子更肥,本著孔子

“有教無類”

的精神,就把這個小亡命徒收下當徒弟了。

沒過多久,這段師徒緣分就戛然而止了,原因是孩子犯了一個原則性的錯誤:

他的母親病逝了,但他沒有回家奔喪的意思,曾申十分鄙夷他,就斷絕了師徒關係。

儒家看來,“孝”這種源自人類親情的道德,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準則;老孃死了都不回家搶個孝帽子,這熊孩子簡直太“牲口”了。

有過惡性前科沒事,但你要膽敢不守為人子的本分,那請“圓潤地離開”吧。

對了,少爺被逐出師門後還挺爭氣,看上兵法了,在沙場上找到了人生,立了不少戰功,他叫

吳起

名師也難免出逆徒,“園丁”不是那麼好當的

無巧不成書,

《曾子殺豬》

這則故事的作者,某種意義上講,同樣是“

儒門逆徒”

比吳起更狠的是,他甚至敢跟祖師爺孔子隔時空叫板,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

“反孔精英”

這個人便是法家的巨匠韓非子,他師從於荀子。

名師也難免出逆徒,“園丁”不是那麼好當的

荀子是個極度推崇孔子大儒,可他推崇出發點很有個性“”

“人之性惡,其性者偽也”

說白了就是:人打根兒裡就是壞的,善良啥的都是裝蒜。

荀子看來,就因為如此,才需要用禮和德來教化、約束大家,正所謂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韓非子是個好學生,繼承了老師“性本惡”的觀點;不過在怎麼治國方面,卻對儒家很不以為然:認為

酷刑重賞、法律嚴明

,才是抑制“人性之惡”、維持當前國家穩定的關鍵。

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韓非子還在《五蠹》裡把孔子奚落了一番。

魯國有個人當了三次逃兵,孔子問他原因,他說不能讓老爹沒人贍養,孔子認為這個人很有孝道,就推舉他當了官。如此一來,在魯國軍隊就颳起了一股臨陣脫逃的歪風。

君主和臣民的利益很不一致,靠仁德實現兩全其美,太不現實了。

從結果上來看,“逆徒”的惡名並沒有阻礙人傑們取得成就:被儒門開除的吳起,成了揚名後世的“軍神”;“背叛”儒門的韓非子,則推動了中國古代社會法制的進步。

只不過不過,偶爾換一個“八卦”視角看名家巨匠,這“瓜”也格外地香甜。

人生巔峰路上,師父是個“絆腳石”

觀念上和師父衝突,到最後無非也就是斷絕關係,或者自成一派去單幹。心裡膈應點吧,但好歹還算在文明的範疇裡活動。

可是,如果師傅的大名“干擾”到了徒弟的名利場,這個問題或許就非常嚴重了。

今天,我們見證了曲藝圈的師徒因為名利而反目、分家。

而在古代的

射箭圈

,師傅之間則會有血光之災

“志向遠大”的徒弟,很可能會選擇把師父“肉體消滅”——踩著師父的屍首,登上人生巔峰。

中國的傳說裡,就寫過這樣兩條經典的

“士誓弒師事”

第一條,是關於后羿師徒的。

后羿把9個太陽射下來之後,不少人慕名而來,找他拜師學射。眾多徒弟當中,有個叫

逄蒙

的,箭法是真好,人品是真次。

在一個說法裡,師孃

嫦娥能在月球上“邁出人類的一大步”

,就是逄蒙這小子逼的。

名師也難免出逆徒,“園丁”不是那麼好當的

One day, Pang Meng took advantage of Houyi‘s absence on a hunting trip with his other stu­dents to burst into his master’s quarters, sword in hand。 He forced Chang‘e to hand over to him the herb of immortality。 Knowing that she was no match for Pang Meng, Chang’e, in this desperate situation, took out the herb, and swallowed it herself!

一天趁后羿帶著學生們外出打獵,逄蒙拿著劍闖進老師的房間,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Immediately, her body became light, and she flew up to Heaven。 Because she was wor­ried about her husband, Chang‘e landed on the moon, which was the nearest place to the mortal world。 She then became an immortal on the moon。

嫦娥吞下藥,身子馬上變得輕飄飄的,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月亮上的一位仙女。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基礎級)

嫦娥奔月

后羿興許是愛才,要麼是仁慈,再或者就是單純地缺心眼,反正傳說裡那個害得他夫妻離散的惡徒逄蒙,仍然活得好好的,更離譜的是,還一直呆在師門裡。

最終,作死的后羿老師被老天收了:按照孟子的說法,他死在了徒弟逄蒙的手裡。原因很中二:逄蒙覺得自己的箭法登峰造極了,只有師父后羿能和他比肩,殺了師父,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了。

說實話,死得真不冤枉。

第二條,是飛衛、紀昌這師徒倆的故事,《列子》裡有記載。

說當初,小青年紀昌找神箭手飛衛學習射術。飛衛一看小夥兒是塊材料,就收了這個徒弟。

飛衛的訓練方式比較特別:他不著急教徒弟姿勢、瞄準、時機啥的,而是去升級射箭的

“瞄準系統”

在沒有紅外、全息這些高階玩意的古代,最靠譜的瞄具只能是弓箭手的肉眼。

於是,飛衛便圍繞紀昌的視覺系統,進行了“

無創改造”

【紀昌視覺瞄準改造企劃】

【Step 1】學會不眨眼

紀昌躺老婆的織布機下,盯著上面的梭子練習不眨眼。兩年之後,即使錐子尖刺在他的眼皮上,眼皮都不帶動的。

【Step 2】把肉眼練出調焦、放大的功能

紀昌把只蝨子掛窗戶上,死盯著,十天之後,眼裡的蝨子開始變大;三年之後,就和車輪一個尺碼了。這時,再看其他東西,都大得跟山似的。

就這樣,紀昌嚴格遵循師父的指導,把自己雙眼練成了

“人肉八倍鏡”

至於實際上這種“凝視大法”能否把肉眼練成顯微鏡,就見仁見智了。您想試,誰也不攔著,成了鬥雞眼別找我~

在這以後,飛衛才陸續教一些射箭的技巧。紀昌跟開了掛似的,進步飛快,不久箭法就和師父不相上下了。

看著自己箭法登頂之路上有個師父在擋道,紀昌名欲燻心,也做了和逄蒙一樣的決定:送師父一程。

只不過,由於飛衛應對及時,紀昌謀殺未遂,罪過比逄蒙小點。

兩人在野外相遇,用弓箭“中門對狙”。

兩個人射出的箭在空中相撞,全部被打落。最後飛衛的沒箭了,而紀昌還剩最後一支,飛衛趕忙舉起身邊的棘刺去戳飛來的箭頭,絲毫不差地擋了下來。

弒師計劃失敗後,紀昌看透了自己有多不是東西,就撇了弓,和師父相擁而泣,拜為父子,併發誓這種箭法用不外傳,帶到棺材裡。

用自己精湛的技藝,不單實現了自救,還救贖了徒弟的迷失靈魂,飛衛這個老師當得還是很成功的;但這弒師的這些案例也側面說明,教書育人可能同樣是個

高危職業

弒師成功的人,未必智商和手段有多高,但底線一定是真的低:面對自己悉心教授、傾心培養的學生,試問哪個老師會去設防呢?

逆徒破門,不礙師徒情深

不同於亂象環生的射箭圈,長期浸淫在詩書禮樂之中的儒門弟子,即便被逐出師門,也不會對師父下殺手,大家都把做人的底線畫得挺高的。

剛才說的吳起,一輩子刀口舔血、殺人如麻,卻沒想過尋前師父曾申的晦氣。

冉求更誇張。

先前他雖然勸服季康子把流亡列國多年的孔子迎來回來,但由於忙著和季康子一塊斂財,讓老師孔子大為光火。老頭一拍腦門,口頭斷絕了師徒關係,還鼓勵徒弟們一塊兒罵他:

【英語】Ran Qiu is no longer a disiple of mine。 You may attack him loudly and openly。

【文言文】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白話文】冉求不是我的徒弟了,你們大張旗鼓攻擊他,完全可以。

——《論語》(中英雙語·誦讀版)

不過,冉求並沒有因為老師辦事過於“絕絕子”而嫉恨老頭,依舊對孔子敬愛有加,盡心照顧,甚至還到老師跟前懺悔他的不周之處:

【英語】Ran Qiu said, “It is not that I do not delight in your doctrine; it is just that I lack the energy to pursue it。” Confucius said, “if it were a case of lacking energy, you would have given up halfway, but you have given up before you even started!”

【文言文】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白話文】冉求說:“我並不是不喜歡您老人家的學說,知識力量達不到。”孔子說:“力量達不到的人,往往走到半途便走不動了。現在你卻停步不走,怎麼知道你力不足呢。”

——《論語》(中英雙語·誦讀版)

從這番話裡,看不到孔子的鄙夷和失望,只有對學生的恨鐵不成鋼。

孔子的這種心情,正恰如天下大多數的師長:對待學生因材施教、傾囊相授,對於師生之間的後事如何,他們並沒有做太多的計較和顧慮——哪怕這個學生未來會給自己帶來莫大的煩惱乃至災禍。

這是教書育人者的難處,也是為人師表者的覺悟。

願各位老師教壇靜好,桃李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