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2022-06-28由 時本說娛樂 發表于 林業

無縫接軌是背叛嗎

在現時科學唯物主義至上的語境下,人們羞於承認曾經的一些關乎於宿命和神秘的浪漫體驗,壓抑著朦朧的感覺,甚至殘暴的將這些感覺切割後,慌忙站在“現實”的一邊,和其他人一起嘲諷唾棄被扔掉的那部分,假裝自己從來沒有過。

我之所以被《溫蒂妮》打動,就是因為導演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能將這種被壓抑的朦朧,勇敢的放到讓大家覺得很尷尬的位置——現代愛情之中,而且是“俗套”又“狗血”的愛情。

但又很巧妙的用模糊表現手法化解這種尷尬:讓你分不清到底是主角的幻覺還是真的是神話。調和出一種有複雜度有層次感的審美體驗。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本片獲得2020年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葆拉·貝爾)

為了更好的理解故事,在觀影之前,很有必要先去看一下相關的神話故事。

西歐傳說中的水妖溫蒂妮(Undine;Ondine)外表清秀可人,但所有民間傳說中,溫蒂妮不論談出如何轟轟烈烈的戀愛,最後都只能得到男人的拒絕與背叛。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在民間傳說最基礎的設定中,溫蒂妮沒有靈魂,並以一個美麗少女的形態在水邊遊蕩,若是有男子受她吸引,就會被拖進水中,溫蒂妮就能進而佔有他的靈魂;

另一個獲得靈魂的方法就是跟人類男子談一場戀愛,不過在戀愛中的溫蒂尼一如戀愛中的凡人女性,會失去所有力量與永恆的美貌。一旦遭到男子背叛,她就必須將男子誘入水中淹死,並再次回到水中生活。

另外,據說人魚的故事是糅合了這個古老的溫蒂妮故事的靈感。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在所有宗教和神話傳說中,人魚代表“具有欺騙性的肉體誘惑”,這種感官上的愉悅在教會中是被禁止的也是不可得的。人魚生來就沒有靈魂,她們無法向善,也因此無法選擇相信上帝並進入天堂,除非獲得不朽的靈魂。

在許多傳說中,人魚通常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會選擇離開大海,通常是不情願的,那就是她們渴望獲得不朽的靈魂。

然而作為一個不可知論者,我認為:如果你還活著,你永遠不知道死後的世界到底如何,真實的世界到底是隻有物質沒有靈魂(脫離物質的意識),還是存在著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物。

雖然導演給電影鋪上了這麼一層神話的底蘊,但我相信他是不希望觀眾先入為主的認為影片是魔幻題材,這樣會讓觀眾停止其他層面的思考,和失去其魅力和價值。

影片設定在當下的柏林,故事的開場,就是一對普通的情侶分手現場,鏡頭在情侶的臉部來回切換。每一個眼神和微妙的表情,都被真實的還原,像紀錄片,沒有配樂和渲染,安靜又緊張的談判氣氛中,讓男子的尷尬、不耐煩、愧疚和急於脫身的情緒,明顯浮出畫面,比照女子的偏執、疑惑、絕望。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男子暫時脫身離開去拿咖啡後,鏡頭開始遠離溫蒂妮臉部,讓這個被分手的女子出離二人世界,馬上跳進過去的回憶尋找蛛絲馬跡,此時從遠處傳來的教堂鐘聲,又把她召喚到更深遠的某處——也許是關於溫蒂妮被詛咒的命運。眼淚旋即掉落。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當男子拿著咖啡走過來時,她迅速擦掉眼淚,恢復得體。

這短短的幾個鏡頭,就已經表達出:一個人的意識精神穿梭於不同時空中。

再回看這位“渣男”,他坐下點了根菸,手機突然響起,慌忙結束通話,小眼神在溫蒂妮面前閃爍;溫蒂妮發揮女人的直覺,開始糾纏,“渣男”要走,她語氣平靜的說“如果你離開,我會殺了你”……

這一套操作下來,真實自然到讓人發笑,像極了大部分人過去那個可愛的自己。但溫蒂妮口中的“殺了你”,正是神話中被詛咒的結果,只是和現實狀況對比看來,這三個字已然失去了神話中沉重的分量,變得沒有說服力。

“渣男”不信,觀眾也不信。

讓人懷疑這種“愛情”的分量,如何能讓她下得去手殺他?只是為了自我實現一個虛妄的“詛咒”嗎?

當溫蒂妮要求“渣男”老實坐著等自己下班,離開時,一邊回頭確認,一邊趕著去上班,鋼琴配樂開始渲染,男子也在她視野中越來越小,直到她被牆擋住了視線。

觀眾都知道,已經沒有結果,她仍選擇偏執,只是為了給自己編織一點幻想,自我支撐著可能崩潰的意志——僅存的偏執是唯一的粘合劑。

她回到柏林城市宮,換上了工作服,身份切換為柏林城市發展局的顧問,在一群陌生人和一片現代柏林城市模型中,她連篇累牘的介紹德國及柏林的政治及歷史。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觀眾也從她的被分手的悲傷底色中漸漸抽離,正當專注於城市歷史中時,一個她的主觀鏡頭又帶領我們在柏林的城市模型裡看見了剛剛拋棄她的前男友約翰內斯。

導演不斷的讓現實-主觀-歷史-建築,雜糅在一起,不會讓觀眾過度沉溺在主觀世界的情緒中,又無法忽視;再映照著政治歷史的冷硬和廣闊無常,讓觀眾和故事保持著距離,以冷靜剋制的視角審視及體驗故事和情緒的流動。

德國戲劇理論家、劇作家布萊希特認為戲劇應為政治(現實)服務;觀眾對舞臺上的戲劇投射情感會妨礙觀眾的冷靜判斷。認為觀眾需要認清本質,克服見解上的惰性、慣性,萌發改革的勇氣。

導演措佩爾德正是這方面的好手,藏匿在臨界點上,摒棄了主觀與客觀的二元對立。冷靜與剋制的退出人物與觀眾的映象關係之外,把觀眾領到了故事迷宮的入口,卻有意地後撤情感。自由間接引語激發的是目光,是想象力,唯獨不是情感的投射。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電影《過境》

措佩爾德在電影《過境》中的敘事手法更是登峰造極,為電影保留了文學閱讀的質感。錯置、漂浮的故事與精準的呈現方式看似矛盾卻又互相接駁,造成了斷裂感和縫隙,這既是影像意義升起的地方,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構築了精巧完滿的觀影系統。

溫蒂妮和男主角克里斯托弗的相遇,利用種種元素增強宿命感:魚缸裡的工業潛水員和男主身份巧合的重疊,水流聲,幻聽,魚缸的碎裂;堰塞湖裡出現的大鯰魚;湖底一座沉沒的建築殘骸,刻著溫蒂妮的名字;他們撞碎的紅酒灑在床頭,像血一樣的不祥之兆;潛水員小雕像被摔斷了腿,和男主水下作業時,腿被渦輪機夾住的巧合;以及午夜接到的不可能的電話……

拋開神話故事而言,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我相信也是有不少人體驗過這些冥冥之中相關聯的“錯覺”,兩件事沒有任何因果的關係,卻一次次神奇的發生,正是這種你甚至難以啟齒的巧合,製造出一種浪漫的宿命感,深深震懾你的心靈,甚至產生對某種神奇力量的敬畏之心。

而這也正體現了措佩爾德高明之處:一個看似講述“無縫接軌”的現代愛情故事,被導演這麼寥寥幾筆,觀眾自然的拾起散落的線索,去拼湊出溫蒂妮的邏輯——宿命感呼之欲出,又十分有說服力。

回到神話的敘事角度中。

對比溫蒂妮的兩段愛情,明顯的,她和克里斯托弗的戀愛,才是能讓她“獲得靈魂的愛”,他對她不只是膚淺的迷戀,溫蒂妮是唯一能和他在水底分享他所有神奇體驗,以及精神世界的人(水底通常暗喻潛意識);他提出讓溫蒂妮給她一場專屬的城市歷史講解,眼睛裡滿是仰慕和愛意的光輝。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情侶間的熱戀期在導演嚴謹縝密的視聽語言下,也演繹出不一樣的真實氣息。溫蒂妮和克里斯托弗分別和再見,彼此緊緊的擁抱,下巴貼在頸窩處深深呼吸對方的氣息。男人的痴情和天真,女人的快樂和光彩,三五個鏡頭,對情感的描述不動聲色卻直抵內心。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他們的關係才是神話故事中應有的樣子:男子沉溺在溫蒂妮如水般的柔情和危險中而無法自拔;過於熱烈的愛,背後終將隱藏著同等的嫉妒和佔有,也正是這樣的關係似乎正一步步朝死亡的詛咒應驗著。

透過那段神奇的來電通話,克里斯托弗因為她前任的事和她吵了起來。隔天她跑去找他,發現其實他在那通電話前,已經因為水下作業發生了事故,導致腦部缺氧,並被判為腦死亡。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詛咒”最終還是從前任的身上轉移給了克里斯托弗。她決定要用前任的命換克里斯托弗的命。將克里斯托弗死去的責任全部歸咎在前任身上——前任背叛過她,而克里斯托弗沒有。就是這樣毫無因果邏輯,卻被堅信的詛咒。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於是有了接下來的謀殺,她來到前男友度假的酒店,親手了結了他的性命。一切結束後,她選擇走進了湖中。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因為我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並沒有去了解過這過溫蒂妮的神話故事,把她走下湖中當成是自殺,但其實這樣也是說得通的:

她因克里斯托弗的死而遷怒於前任的背叛。畢竟是因為前任拋棄她,才讓克里斯托弗被成為那個“替代品”,如果沒有前任的背叛,就不會有克里斯托弗的死亡——當然,這是一個瘋狂的邏輯,才讓她做出瘋狂的決定。

這也正是這個角色讓人著迷之處。你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種是認為她就是這樣瘋狂的女人;另一種是:她就是神話中那個溫蒂妮,只能在詛咒中輪迴。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從這些瘋狂的行為中,回看她和克里斯托弗的初次邂逅,會更耐人尋味。

克里斯托弗的出現非常及時的彌補上她當時剛失去的愛,她就像個飢渴的幽靈,急需於尋找一個靈魂來填充自己,她抓到了他,他淪陷於她。

這種對於靈魂的飢渴,正和人魚的傳說如出一轍。

據導演接受採訪時稱,溫蒂妮才是「美人魚」故事的原版。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海的女兒》故事中,小人魚在沒遇上王子之前,就非常想擁有像人類一樣不滅的靈魂,而不只是能活300年,死後一切卻化為泡沫,永遠變成死寂的不存在。

“只有人類才有靈魂,並且靈魂永遠活著,即使身體化為塵土,靈魂依然繼續活著。它伸向晴朗的天空,一直伸到那些耀眼的星星上。”

如何才能得到一個永恆的靈魂?

小人魚的祖母告訴她:“只有當一個人愛你,把你當做比自己的父母還要親的人時;只有當他把他全部的思想和愛都放在你身上時;只有當牧師把他的右手放在你的手裡,答應現在和將來永遠對你忠誠時,他的靈魂才會轉到你的身上去,你才會得到一份人類的快樂。他就會分給你一個靈魂,而同時他自己的靈魂又能保持不滅”。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故事中,最終忍受痛苦犧牲魚身的小人魚沒得到王子的愛情,但她擁有了人類的身體也擁有了人類的愛,這愛使她的愛昇華到了祝福別人的地步,她沒有聽從姐姐們的勸告:刺死王子讓自己重返魚身。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她把刀子扔進了海中,情願犧牲自己的生命而讓自己變成泡沫。

美人魚的結果是:她沒有像巫婆說的變成泡沫消失,而升到一個精靈的世界,來幫助人類,以期待在三百年後得到一個不滅的靈魂,享受人類永恆的幸福。

人類的靈魂是上帝起初造人時就賦予人類的,肉身死亡後,靈魂最終將上升到上帝的天堂國度裡去。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海的女兒》故事中,小人魚渴望的不僅僅是得到人類的愛情,她最渴望的其實是想要和人類一樣擁有不死的靈魂,這是作者安徒生創作這篇童話的初衷。

安徒生的人魚公主很顯然是基督徒時代的產物,她的自我救贖從她對人類社會產生好感開始。而她自身與人類的差異使得對她而言進入天國變得尤為重要。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安徒生以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導和幫助人們來尋求上帝,依靠上帝,以期在人間過上美好的生活。

他的那些童話裡幾乎沒有男孩子喜歡的奇幻場景,沒有女孩子喜歡的公主嫁給王子後過著幸福生活的美好結局,更多的場景卻是人類生活的最真實的大自然的不同角落,故事最後的人物結局都是走向死亡。

可見海的女兒本質上講的並不是愛情,而是“自我意識”。

正如溫蒂妮對愛情已經有了新的體會,透過電影中的一些細節,我們可以發現溫蒂妮對愛情態度漸漸轉變的過程:

溫蒂妮最後選擇離開克里斯托弗,把他們的定情信物歸還給他,讓他回到莫妮卡的身邊。溫蒂妮卻沒有和他締結愛情契約,而是給予他自由。

也使這一角色充滿了人性的高貴。

《溫蒂妮》:愛,死亡和靈魂

對於佩措爾德而言,其電影裡角色煥發的美麗與尊嚴的時刻,正是影片的價值所在。

只是不同於美人魚的是:溫蒂妮不僅獲得了靈魂,同時還保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