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2022-06-28由 流金財經 發表于 林業

生產條件是的是什麼

引言

儘管政府決定要增加市場的商品供應

但由於企業

反饋

上來的資訊與政府的計劃以及實際情況均不相符

從而企業的作用就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

因此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在功能健全的價格機制的引導下

我們才有可能告別

短缺經濟

大家對

貿易

一詞應該並不陌生

貿易的本質即是交換

但這種交換為什麼會發生

其內在機制是什麼

就未必是人人都說得清的了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以國際貿易為例來說

按照傳統的經濟理論

各國居民之間之所以會發生貿易

是由於各國生產質量相同產品所耗費的成本不同

正如不可能做到任何個人都自給自足一樣

任何國家要完全做到自我依靠而不降低生活水平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國際間貿易的直接結果正是各國居民福利的增加

絕對成本說是經濟學的鼻祖亞當

·

斯密提出的

他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

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生產某種產品的獨特的有利條件

即每個國家總是存在著生產某種產品的絕對成本低於其他國家相應成本的情況

如果各個國家都按照國際分工的原則

生產自己在生產條件方面絕對有利的產品

然後再運用於國際交換

這樣就可以使各國都在交換過程中獲得利益

進而最佳化資源配置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後來的經濟學家在亞當

·

斯密的觀點的基礎上

進一步研究了貿易的發生機制有些國家很發達

幾乎任何物品的生產都比另一

國家更有效率

具有優勢的生產技術被稱為

絕對優勢

既然優勢被髮達國家佔有了

那麼處於劣勢地位的國家該如何參與貿易呢

答案在於

相對優勢

這一原則

即個人和國家專門進行其相對來說更有效率的生產

這樣

相對優勢就導致了專業化的出現

專業化增強了他們進行專業生產的能力

結果是又加強了原有的相對優勢

我們不妨舉個鉛筆的例子來看看專業化生產的好處

先砍伐某種在某地生長的

有著合適木質的樹

然後運送到另一地的木材廠切開並進一步加工成為有槽的木棍

而鉛筆中間的石墨

頂端的橡皮和聯結部位的金屬都是相當簡單的材料

但是每一種材料都需要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生產出來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自然稟賦

頗有上天賜予的意味

在這方面最具有說服力的是日本

它們沒有什麼自然資源

卻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主要角色

部分原因就在於它擁有後天稟賦

日本的成功給我們以很多啟示

透過節約和積累資本以及建造大型工廠

一個國家可以獲得像鋼材這種需

要大量資金才能進行生產的物品上的相對優勢

把資源

用在

教育上

一個國家可以發展出需要大量技術勞動進行生產物品上的相對優勢

優越的知識也是相對優勢的基礎之

一,一

個國家完全可以透過在某一特定領域中建立和發展它們的技術知識來獲得相對優勢

比如美國的半導體工業

正是

聯邦

政府的大力資助和扶持

使半導體能夠應用於導彈和其色武器

從而抵制住了日本的激烈競爭

保持了在該領域的相對優勢

前面我們說過

相對優勢導致專業化

其實專業化也可以導致相對優勢

比如汽車製造技術相差無幾的英國

德國和美國卻相互進行汽車貿易

怎麼可能每個國家都具有汽車生產的相對優勢呢

原因就在於

專業化

它們可以分別生產賽車

轎車和豪華車

專業化提高了生產率

這樣每個國家都會得到好處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既然貿易可以使參與者互惠互利

那為什麼在很多國家都存在著強烈的反貿易情感

保護主義

而且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實行貿易限制政策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

儘管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從貿易中獲得了好處

但國家內的某些集團卻可能受到損害

由於受益者得到的好處大於受損者遭受的損失

原則上受益者應當給受損者一些補償

但實際上卻很少

如此

社會得到的好處往往以消費者低價購物的形式體現了

而面臨外國競爭的行業的工資下降以及工作機會減少這類損失往往比收益更加顯而易見

受損者除非得到某種形式的補償

否則就難免會反對自由貿易

公共物品

外部性與產權界定

所謂公共物品

就是提供給整個社會共同享用的物品

它可以是一種具體的物品

如道路

公園等

也可以是一種服務

如國防

公安等

舉例來說

如果你有一塊巧克力

那麼你吃掉之後別人就不可能再吃上了

而公共物品則不同

你在道路上行走或者駕駛並不排除別人對道路的使用

你觀賞公園裡的美景也並不排斥別人對風景的享受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其特點有:

公共物品的供給具有非競爭性

也就是說

由於公共物品不僅向付費的人提供服務

而且也為不付費的人提供服務

當一些人或者單位在沒有付費的情況下卻享受了服務的時候

就出現了所謂

搭便車

的現象

任何有理性的私人企業或機構都不會願意為不付費的人提供服務

因此

公共物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由政府來提供

由公共物品第二個特性中的

搭便車

便引申出了外部性問題

我們不妨用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故事來說明

三個和尚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

個和尚獨居時挑水吃

兩個和尚同住時抬水吃

三個和尚共處一室時卻沒水吃了

這個簡單的故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卻頗為耐人尋味

。一

個和尚挑水吃是最自然的

一方面水是生存的必需品

如果他不去挑水就無法生存

另一方面他是自己勞動成

唯一

擁有者

自己挑多少就可以用多少

生產和消費活動

都具有

有完全的排他性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兩個和尚拾水吃也還算說得過去

只是生產人數

加產量卻不增

效率有所下降

外部性在這裡就出現了

和尚也不例外

誰也不願意自己挑水而讓另一個免費享用

三個和尚沒水吃的荒謬結果之所以會存在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是由於

外部性的不可避免

的確如此

不過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這個故事只是用來說明問題而已

它告訴我們

在集體經濟活動中

如果沒有明確的可監督的和可實施的責

利關係

或者不能保證付出的努力與行為結果的緊密關聯

那麼分配時的努力就會超過生產時的努力

既大家寧願分搶一塊小蛋糕也不願意起把蛋糕做大

這樣

外部性問題就會使整個集體行動低效率甚至無效率

從而導致合作的失敗

對人民公社時期的生活留有印象的人不妨回憶

下當時的情景

問題的本質與三個和尚的故事是一樣的

不過那可不是大家互相謙讓一下就能解決了的

以上事例中的外部性都是積極外部性

即生產過程中對他人或社會產生了一種有利的影響

使他人或社會的利益到增進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這一概念是經濟學家科斯提出的

為了說明積極外部性

他舉了一個農場主與養蜂人的例子

——一

個農場主在山地種植果樹

有個養蜂人將蜜蜂放飛到他的田間來採蜜

這樣

農場主的果園增產了

,養蜂人

也獲得了一定的收入

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而且誰也不要對方支付任何費用

積極外部性

固然好

可以使各方受益

然而

天不遂人願,

在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消極外部性的例子

比如單位施工給周圍居民造成噪聲干擾

汽車尾氣造成環境汙染

工廠向河流裡排放汙水影響下游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等等

消極外部性的實質是

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之差

拿工廠來說

本來生產汙水和廢物是要自己花費成本來處理的

但是他們直接將其排放到河流中

節省了私人成本卻增加了社會成本

即轉嫁了部分成本

如何消除消極外部性是政府面臨的一大課題

為了消除

部性

政府通常是

採用界定產權和課徵稅收的辦法將外部性予以內部化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所謂產權界定就是將

資源的使用以及管理權力明確地界定給某一方

如企業

政府或者居民

我們以汙水處理問題為例來說明

國外的一般性做法是

由政府有關機構評估出二定區域內滿足環境要求的汙染物最大排放量

並將最大允許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規定的排放量

即若干排汙權

然後用不同的方式分配這些權力

如公開競價拍賣

定價出售

優惠甚至無償給予等

並透過建立排汙權交易市場使這種權力能夠合法地買賣

在排汙權市場上

排汙者從其切身利益出發

自行決定排汙權的買賣

。由於總的排汙權利

是以滿足

環境要求

為限度的

因此不管這些權力如何分配

環境質量和標準都能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範圍之內

企業會從自身利益考

為了從排汙權中獲得最大收益面儘量少排放水

這樣客觀上就達到了促進環境保護的

如果

權利

居民一方

以保護居民的

生活

環境不

受汙染,

那麼企業就要向

居民

付一定的費用使

居民

得到補償

企業則獲得相應的

排汙權。

日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能成為國際貿易主要角色,原因是什麼?

結語

所謂徵稅是指政府向產生汙染的企業徵收一定的排費用,即對企業排放廢棄物的量做出限制,超出的部分要徵收一定的費用或者罰款。

政府則利用向企業徵收的稅收收入和款收入投資於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

從而使環境得到改善

這一措施也為不少國家所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