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2022-06-24由 一點書畫 發表于 林業

梅花是什麼肖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 《紀念劉和珍君》 126cm×82cm 1956 年

根據我自己的經歷,我深切地感受到人間生活的痛苦,我就想用畫筆真實地表現窮苦人民的生活。我並不是站在人民之外的一個同情者或者人道主義者。對我來講,離開了人民群眾,離開了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 《耍猴》 186cm×104cm 1942 年

知我者不多,愛我者尤少,識吾畫者皆天下之窮人,惟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餓殍。嗟夫,處於荒災混亂之際,窮鄉僻壤之區,兼之家無餘蔭,幼失教養,既無嚴父,又無慈母:幼而不學,長亦無能,至今百事不會,惟性喜美術,時時塗抹,漸漸成技,於今十餘年來,靠此餬口,東馳西奔,遍列江湖,見聞雖寡,而吃苦可當;茫茫的前途,走不盡的沙漠,給予我漂泊的生活中,藉此一枝禿筆描寫我心靈中一點感慨;不管它是怎樣,事實與環境均能告訴我些真實的情感,則喜,則悲,聽其自然,觀其形色,體其衷曲,從不掩飾,蓋吾之所以為作畫而作畫也。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 《日出而作》 173cm×80cm 1949 年

不摹古人,不學時尚,師我者萬物之形體,惠我者世間之人情,感於中,形於外,筆尖毫底自然成技,獨立一格,不類中西,且畫之旨,在乎有畫畫的情趣,中西一理,本無區別,所別之為工具之不同,民族個性之各異,當然在其作品之表現上,有性質與意趣之相差,倘吾人研畫,苟拘成見,重中而輕西,或崇西而忽中,皆為抹殺畫之本旨,且中西繪畫各有特長,中畫之重六法,講氣韻,有超然之精神,怡然的情緒,西畫之重形色,感光暗,奕奕如生,奪造化之功能,此皆工具之不同,養成在技巧上不同的發展,所以我對中西繪畫,略知其所以長,且察其所以短,蓋西畫少氣韻,如中畫之用筆用墨,中畫乏真實精神,如西畫之油畫色彩與質地等,二者之間,深有研求之必要,且中國畫經歷代之變遷,漸漸向於意趣而忽視形體,不重客觀之同情,任其自己之逸興,富於幻想,近於抽象,超於自然物象之精神以外,所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實則因詩而作畫,非為作畫而吟詩也。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 《倒騎驢》 203cm×138cm 1948 年

素性孤高,亦乃自慚,因為明白天高地厚,既無可登天之路,又無入地之能,生而不慧,學亦不敏,無將相之オ,無英雄之概,無鴻鵠之志,無君子之風,庸庸碌碌,渺渺小小,有我不多,無我不少、只得混跡於茫茫的沙漠之中,看看慢慢奔走的駱駝,聽聽人生交響的音樂,當炎威烈日的時候,好像不可忍受的殘酷如苦蟬之哀哀的情調,又當月白風清的時候,又是怎樣的一個悠揚婉轉的歌曲,狂風暴雨的時候,又如怒潮一樣的節奏,這些都是人生的音樂,更是萬物中心絃所發出來的情調,於是我知道有些人是需要一杯人生的美酒,而有些人是需要一苦茶來減渴。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 《母親的希望》 104cm×88cm 1954 年

各種人物的形神狀態,雖然千變萬化,但從生理上的解剖關係,以及內心活動反映在形體上的複雜變化,仍是有其規律可尋的。因為,一個人的神和態都是構成於一個形體之中,形體運動中的神態,是內心的思想活動的具體反映。我們只要從內心的和外形的兩個方面聯絡起來分析,則不難理解形神關係是不可分割的一體。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 《大負小》 108cm×61cm 1948 年

形與神的關係,雖然說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但不是孤立地去看哪一個方面。形是客觀所存在的物體,神是內在思想所反映在形體上的生命。沒有神而形則死,無以形而神不現,神是寓於形體之中,形是可供視覺的客觀物件,這兩者之間是辯證的統一。一切造型藝術的藝術觀點和美學觀點,都是應該從這裡出發的。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 《流浪的小子》 117cm×82cm 1939 年

藝途坎坷,誠非虛語,數十年來,餘之每一幅創作,均如在石縫中掙扎出來的一根小草,或在奔流中遺留在小道上的一塊堅硬的石頭。所經所歷,無非是風吹雨打中度過艱難困苦的歲月。故凡觀餘之拙作者,皆可感到具有真情實感,嘔心直言,而深得共鳴,因此不必一一贅述也。

蔣兆和:離開生活,藝術則無從談起

蔣兆和1941-1943年創作的《流民圖》(區域性)畫卷高2米,長約26米,全圖共有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