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寬凳科技:現有地圖主要靠人力 高精地圖未來或誕巨頭

2022-06-22由 證券之星 發表于 林業

寬凳科技發展前景如何

“寬凳科技專注於做好高精地圖。類似微信是手機上的超級應用,我們相信未來真正能夠成為智慧網聯車上超級應用的就是高精地圖。”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告訴記者,雖然商業想象空間廣闊,但並不為所動。

根據資料顯示,寬凳科技成立於2017年初,是一家專注於高精地圖研發的科技創業公司,為整個自動駕駛生態鏈提供完整的資料服務,其核心技術包括深度學習、影象識別、三維視覺、智慧機器人、地圖構建以及基於此的大資料雲服務。

劉駿本人曾先後擔任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兼全球工程技術總監、人民搜尋首席科學家、百度公司副總裁等職務。創辦寬凳科技的他對於即將到來的自動駕駛行業的爆發充滿了期待:“2020年前後一兩年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自動駕駛技術的爆發可能會是冰棒球曲線。我們可以看到爆發所需要的各項技術都在慢慢成熟。”

從非剛需到剛需,從量變到質變

不同於其他地圖軟體,寬凳科技在商業模式上選擇了B2B2C的打法。劉駿告訴記者,這也是高精地圖第一次有機會形成這樣的模式。在他看來,B2B2C模式最大的優點是容易跨域,單純只做2C業務會需要市場推廣,成本過高,而前者則可以透過藉助眾人的力量再在今後向C端市場推廣。

此前地圖做不了這種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非剛需,尤其是在汽車內的使用場景中,車載螢幕的地圖真正的使用率或連1%都不到。

“以前的地圖,要麼是在手機的生態中,但並不是剛需,車上同樣如此。這其中並沒有形成閉環,基本上是資料被賣給車廠,最終怎麼用這個資料並不知道。但是,高精度地圖未來屬性的變化會很大,如果看現在,中國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的車有螢幕,即使有螢幕也只有大概十分之一的人會用它做導航,因為大部分人還是用手機導航,所以現在這一數量級遠遠不是剛需。”

而高精度地圖背後則與自動駕駛緊密相關。如果按現在汽車的保有量不變作為前提,按未來100%的汽車都會是自動駕駛的情形來進行計算,從1%不到的使用率發展到100%的使用率背後,實際上是近百倍的增長量級。對於任何公司來說,這樣的成長速度也將會讓公司產生激變,只不過究竟需要多少年來實現,目前尚不知曉。

“地圖產業近百倍的增長,市值將達到數萬億元,中國目前還沒有這麼大市值的公司,你可以看到這其中的空間有多大。更重要的是,任何事物在擴大一百倍的時候都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背後的原因就是這件事從非剛需變成了剛需,從開環變成了閉環。”

劉駿認為,如果拿手機為例,手機的真正剛訊在通訊,所以會出現微信這種超級應用,而智慧汽車上的剛需則在出行,從當下來看真正能夠成為超級應用的就是高精地圖。

高精地圖能成為超級應用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眾包更新的迴圈邏輯——用的人越多,結果越好,反過來收集到的使用者反饋也更多。這其中,光靠一家平臺也無法做好,想要帶來好的使用者體驗一定需要一款跨平臺的產品,這也是寬凳命名背後的一層含義:歡迎合作,希望有最多的朋友。

“除了高精地圖,我不做任何其他的東西。這背後不光是創業公司精力的問題,自動駕駛裡面交叉競爭的太多了。我們支援大家把整個自動駕駛領域提升,現在自動駕駛在L3上影響最大的還是可靠的高精度地圖。”在當下的時間節點上,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已開始逐步實際落地,寬凳為此也已摩拳擦掌,把中國的第一張高精地圖做好,是他們當下所視為最重要的戰役。

據介紹,目前寬凳科技產品已進入到量產階段,地圖已覆蓋到全國,其“百城百萬計劃”,投入上億元,完成100個城市,100萬公里道路的高精度地圖繪製,完成中國道路“主動脈”的鋪設。在從三維的空間投到二維的時候,照片上有標記點,且是多禎。

劉駿告訴記者,很多車廠都爭取在2020年前後實現L3級別的自動駕駛車量產,但競爭激烈,究竟哪家車廠最後會勝出無從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享受新一代服務的可能性會越來越近,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實現從收費站到收費站間的脫手自動駕駛。

對於盈利和商業化預期,劉駿並沒有表示任何擔憂。在他看來,只要做對了有意義的事情就不需要為掙錢擔心,只要能把這一塊產品做到最好,未來至少能成為網際網路巨頭。

高精地圖的顛覆與挑戰

當下,雖然現有的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從單條道路至小區規模的展示,但高精地圖行業的挑戰仍主要在於規模化。其中,在規模化的挑戰上又可分為兩點:精度與自動化。

“小規模的精度本身並沒有挑戰,但困難的是怎麼把小規模的一塊塊拼起來,拼成一個全國的,這背後要求的是超高精度。”精度上的誤差越大,自動駕駛帶來的駕駛事故越有風險。就好比是用磚塊搭一座樓,建樓的基礎是要保證磚塊規則,大小一致。

“人工智慧的識別率你要是能做到99%,98%甚至97%就可以在世界級的大賽上獲獎了。但是假如說外面每100輛車,就有2,3輛車會出事,這可能上路嗎?”他告訴記者,按照車規級的最低標準,AI識別率最低要做到99。9999%。即便只有百分之一二的差別,背後都是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甚至是否能夠真的實現深度學習都難下定論。

劉駿指出,光靠GPS來定位是不夠也不可靠的。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訊號,即便在高速公路上,路邊的高壓電線杆也會形成干擾。統計資料顯示約只有30%的道路能夠完全用GPS來定位。雖然行業內也有嘗試透過差分站與實時通訊等方式來解決的方案,但是最終也只會引入新的不確定性因素。

而寬凳成立的第一天便致力於解決這一難題,雖然目前定位依然是自動駕駛行業還未完全完善的問題。但寬凳科技表示在定位技術上目前能夠在行業位列前列。透過機器學習的方式,向人類的識路方式學習,利用包括影片,毫米波雷達等各種感測器,實時識別周圍的環境和地上的標註,然後反向定位自己。截止到如今,即便訊號很弱甚至沒有訊號,寬凳科技也能做出10公里以內的隧道,10公里以上的雖然存在挑戰但也難度不大。

其次是自動化。雖然行業內平臺都宣稱是自動化,但真實的情況是仍然由大量的人工來負責製作,在地圖上每人每天的效率不會超過10公里。而中國光高速公路單程路線長度就有16萬公里,假如考慮到(多次)往返及城市中的道路情況來算,背後所需的人力和成本令人難以計算。

相比較而言,寬凳科技藉助AI等技術已實現高度自動化。在資料採集上,寬凳科技依靠自己的車輛透過在路上實際行駛,貼近路面來收集,後期則主要依靠汽車上返回的資料進行不斷最佳化。

“就好像安卓手機的使用者不會注意到系統怎麼排程記憶體分配任務,高精地圖的背後需要做大量非常難的東西才會有技術的壁壘。”他舉例道:要顯示車現在在什麼位置上,首先要採集地圖,然後實時計算和比較。

和市場上現有的地圖產品比起來,寬凳科技所做的則是顛覆性的工作,對於前者的那些產品,劉駿毫不客氣的稱呼其為“示意圖”,而不是地圖。寬凳科技的高精地圖所要反映的是真實的物理世界,在其產品上也將不會參考現有的任何地圖。

“有個比較好玩的故事,因為現有的地圖大部分是人畫出來的,所以會涉及到版權糾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不同的產品地圖上會看到樣子不同的人形天橋。可笑的是,實際生活中這座天橋就只有一個樣子。”

最後,劉駿表示,自己的信條便是看準了一個核心,然後專注去做就可以了,如果有一位創始人談到許多方面都很重要,往往沒抓準哪個最終會改變格局。自動駕駛中國有希望做到全球領先,而如今在高精地圖上,寬凳科技也有信心表示,其技術不會亞於全球任何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