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2022-06-15由 行書首臨聖教序 發表于 林業

苦櫧樹流蜜嗎

D1: 臨海海-林坑-暨家寨-林坑

暨家寨

D2:林坑-碧油村-(徒步)-林坑

D3:林坑-嶼北-埭頭古村-坑口村-巖龍古村-林坑

D4:林坑-大岙鄉-溪下鄉-大岙鄉-山坑鄉-巽宅鄉-界坑鄉-湫山鄉-白塔鎮-臨海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暨家寨

既延承了江南水鄉的優雅,又積澱了農耕文化的古樸。

暨家寨位於

黃南鄉

深龍村,暨氏先祖於

明末清初

時因避戰亂由仙居遷居於此,迄今已有近400年曆史。暨家寨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整個村子建在山頂小盆地上,下臨絕壁,只有一條山路出入,地勢十分險要。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譽。

寨門之內,八間大屋,一色的木石結構,錯落有致地搭在一個盆地的中間。到了秋收季節,古老的屋簷下,垂曬著金黃的玉米棒和深綠的豆角幹,籬笆牆懸掛著鐮刀等農具。坐在屋下,或行走在山間,林間傳來陣陣的樹濤聲,不時夾著斑鳩和公雞的鳴叫,恰恰是山鄉村野特有的韻味。而在陽光下瀰漫的,不只是一份慵懶,還有主人家蜂蜜的甜味以及那菜餚的香味。

當然,到了暨家寨,一定要嚐嚐天然有機的特色農家菜,諸如炒紗面、番薯燒田魚、苦櫧豆腐、燉土雞、炒芥菜、豆腐鯗、熬蘿蔔、本地豬肉燉筍乾、自釀米酒等等。雖不是“採菊東籬下”,但也確實“悠然見南山”。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埭頭古村

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古村以陳氏大宗祠到臥龍崗為中心區,分佈著陳氏宗祠、積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後祠、屈廬等古建築。

尤以華祝祠(亦稱魯班祠)與松風水月最為著名。在這裡可看到士習民風、耕讀傳家的深邃文化底蘊。

華祝祠、松風水月宅、裕後祠與臥龍崗構成的空間,灑脫雋永,層次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映襯。巨大的古樟樹,別緻的水井,優雅的竹林,讓人流連忘返。

對面梧山上大片森林,人稱鳥播林,傳說是埭頭的先人,為美化禿禿童山施飯招鳥,留下含有樹籽的鳥糞發育而成,山下田疇如畫。

巖龍村始建於南宋淳佑年間,迄今已有700多年曆史,是個以季姓為主的古村落。這裡四面環山,中間有石溪貫穿,村裡有古老的季氏宗祠,眾多年限已久的巷道宅院,還有近千年的古樟、古銀杏、古紅豆杉和糙葉樹。古村地處楠溪江源頭的偏僻地區,因此也較好地保留了古村落的原始面貌,可謂是處處皆古。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坑口村

浙南有古村,遺世而獨立

波波瀾瀾幾度春夏秋冬,奔奔走走多少南來北往。坑口村歷盡百年變遷,變成了如今這副滄桑模樣。古屋看上去雖失去了風采,但這門這窗卻向陽不移。廊柱是斑駁了,不礙頂天立地。上頂紅梁,下立厚地。雕鏤的木門,藍底明黃的匾額,看著風風雨雨,似從未離開。村內現存古建築26座,最老的房子有150年曆史,大多為木製建築,外牆則多為蠻石塊壘砌。村口有一棵長得蒼勁的“苦櫧樹”,樹下襬放著一架鞦韆;在樹的同側還有一個百姓舞臺,舞臺背靠山,山上巖壁處懸掛著一條小瀑布,瀑布下方的水池裡,有兩個大小不一的水車;舞臺廣場邊最顯眼的是兩座用塊石堆壘而成的房子,房子外牆寫有紅色標語,雖字型模糊,但卻極具時代感。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旅遊攻略」2020五一自駕計劃書

巖龍村

(又名巖寮)位於永嘉西北隅的潘坑鄉,地處楠溪江源頭,是市級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全村有800多人口,村內自然景觀優美,人文資源豐富。 巖龍村始建於南宋淳佑年間,迄今已有700多年了,為季氏聚居繁衍之地。明萬曆五年國子監太學生張世揚《贈巖川季氏宗譜序》稱:“巖寮季氏,永嘉巨族也,先世本處州龍泉,自宋建炎間,戶部侍郎陵公為溫州刺史,遂家焉。”“淳祐間,金寇入侵,兵災蜂起,季鐸公(字思振, 季陵公五世孫)無意仕途,遨遊到清通巖川(即巖寮)之地,愛其地勝,就此定居為始遷祖。” 巖龍村由於地處楠溪江源頭的偏僻地區,因此也較好地保留了古村落的原始面貌,古民居、古街巷、古祠堂、古橋、古墓、古樹,處處皆古。 巖龍村裡的老房子多為樹木和石頭構建,年代多為清代,這些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雖無豪門大族,但也自有小村小戶的靈動之氣。由於風吹雨淋,年久失修,有一些房子已經開始坍圮。其中最有特色的古建築,當數村中的季氏宗祠。農家小園,顯得別緻。也是一家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