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2022-06-15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林業

巴豆樹是什麼形狀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請大家注意個人防護,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

2021年7月9日至10月10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攜手共同向觀眾呈現“樹,樹”展覽。本次展覽是繼“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石上純也:自由建築”及“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之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再度合作,透過呈現近30位(組)來自中國、拉丁美洲、印度、伊朗以及歐洲的藝術家涵蓋繪畫、攝影、影像、裝置、手稿等不同形式的200餘件作品,向中國公眾發出邀請,共同探索環境這一全球性問題。

樹木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如今正面臨巨大的生存險境。當人類中心主義與動物中心主義佔據人們的思考與話語,樹木正在失去它們的領地。“樹,樹”試圖以三條敘事線索喚起地球生命交響曲中屬於樹木的華美樂章:從林奈植物學到植物神經生物學等與樹有關的科學知識、結合自然深思,夢幻移位與工藝手工的審美沉思、以及森林砍伐和超級大火給地球帶來的生態悲劇。展覽將結合兼具藝術性和科學性的有力證詞,展現樹木作為這個世界偉大生物的壯美與富饒,期待樹木以同伴之姿進入人們的視線,共同維護生機勃勃的地球家園。

作品精讀

本次展覽匯聚了藝術家、植物學家、哲學家群體,透過他們獨特的審美認知和多樣的科學探索,凸顯樹木之美及其生物複雜性,與樹木建立起深刻而親密的聯絡: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弗朗西斯·阿雷,《吉貝木棉樹冠》,帕基察森林,秘魯亞馬遜,2012,紙上鉛筆和墨水畫,30 x 40 cm。弗朗西斯·阿雷收藏,蒙彼利埃。 francis hallé。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弗朗西斯·阿雷,《日本槐》,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花園,巴黎,2019,紙上墨水和水彩畫,42 x 29。7 cm。為“樹,樹“(2019年巴黎)展覽創作,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巴黎。 francis hallé。

法國植物學家弗朗西斯·阿雷(francis hallé)六十多年來潛心鑽研樹木,用自己的寫生畫和旅行日誌為我們描繪了熱帶雨林中的豐富生命。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法布里斯·伊貝爾,《傳記景觀》,2013,布面口紅、木炭和油彩畫,300 x 700 cm。藝術家收藏。 fabrice hyber / adagp, paris 2019,圖片 marc domage。

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爾(fabrice hyber)為展覽創作的裝置作品回溯他的藝術和人生專案——他在家庭農場旁的山谷中播撒了約50萬顆樹種,逐漸將田野變成了森林,將風景變成了作品。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喬哈那·卡勒,《秘魯巴豆樹》,《輪廓》系列,2014,老式公證簿上打字文字,332 x 332 cm。佩雷斯和卡勒檔案館,波哥大。 johanna calle,圖片 archivos pérez & calle。

哥倫比亞藝術家喬哈那·卡勒(johanna calle)結合自己的長期調查與文獻資料,在系列作品《輪廓》中用打字機在舊公證簿上抄寫哥倫比亞《土地法》,這部法律旨在保護被迫流離失所的農民的權益,農民們可以列出他們在自己土地上所種植的樹木,並以此為依據來主張對該土地的所有權。而她創作的精緻大型紙樹剪影則揭示了哥倫比亞農民在政治上的弱勢地位,以及哥倫比亞社會對這些困苦的少數群體表現出的集體冷漠。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斯特凡諾·曼庫索,《老橄欖樹》,2019,紙上墨水和粉彩畫,35。5 x 27 cm。藝術家收藏。 stefano mancuso。

義大利植物學家斯特凡諾·曼庫索(stefano mancuso)是植物神經生物學領域的先驅,他基於多年對植物敏感性、植物根系功能等課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植物智慧”假說,並將在展覽中以影片的方式呈現他有關植物交流能力和記憶能力的驚人發現。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路易斯·澤爾比尼,《甘蔗·四》,2018,紙上單刷版畫,107 x 80 cm。藝術家收藏,里約熱內盧。 luiz zerbini,圖片 pat kilgore。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路易斯·澤爾比尼,《扇子·二》,2018,紙上單刷版畫,80 x 107 cm。藝術家收藏,里約熱內盧。 luiz zerbini,圖片 pat kilgore。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路易斯·澤爾比尼,《世間萬物》,2018,布面丙烯畫,250 x 361 cm。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巴黎。 luiz zerbini,圖片 pat kilgore。

巴西藝術家路易斯·澤爾比尼(luiz zerbini)則用繪畫和單刷版畫作品,以及一張植物標本桌精心策劃了一場想象間城市景觀與熱帶植被交織的叢林盛會。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約瑟卡,《hawari hi》,2019,紙上氈尖筆畫,32 x 40 cm。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巴黎。 joseca。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約瑟卡,《hai hi》,2019,紙上鉛筆和氈尖筆畫,32 x 40 cm。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巴黎。 joseca。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約瑟卡,《rio kosi》,2018,紙上氈尖筆畫,32 x 40 cm。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巴黎。 joseca。

來自亞馬遜北部亞諾瑪米部落的三位土著藝術家卡勒彼·薩諾馬(kalepi sanma)、約瑟卡(joseca)和厄瓦那·亞伊哈(ehuana yaira)透過繪畫描繪了他們豐富的民族傳統與森林生活之美。

本次展覽作為2019年法國巴黎“樹,樹”展覽的全新版本,加入了中國藝術家及本地團隊的作品: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胡柳,《竹林裡》,2012,紙上鉛筆畫,110 x 195 cm。藝術家收藏,北京,照片由藝術家提供。圖片胡柳。

胡柳透過對植物輪廓的精準把握營造出詩意的意境。她穿行於傳統和當代之間,近年來嘗試以鉛筆塗滿整幅畫面,只剩下無盡黑色中的形狀和空氣的流動。觀眾在畫面前看畫,有時會發現自己的身影在反光中顯現,和畫面中的風和草,海浪和樹葉混淆在一起。

黃永砅曾與卡地亞基金會有著長久的合作。1989年,他受邀參加卡地亞基金會的駐留專案,開始了在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就地創作。在此期間,黃永砅在“對樹木的搶救”中發展出一套隱喻和象徵的語法。此次展覽中,我們能看到一系列記錄了藝術家在基金會創作時與樹“為伴”的珍貴手稿與影像。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張恩利,《老樹(五)》,2014,布面油畫,300 x 250 cm。私人收藏,北京 zhang enli 照片由香格納畫廊(上海、北京、新加坡)惠允。

張恩利畫筆下的“樹”充當著很多不同的角色:是風,是詩,也可能是人物。展覽中展出的張恩利的四張作品仿若一組老人的肖像。這些沒有葉子,飽經滄桑的樹幹雖然已經年邁,卻仍然展示出各自的幽默和自信的性格,好像在向觀眾講述著他們年輕時的各種曲折而奇特的經歷。

【藝起前行】“樹,樹”帶來清涼一夏 | 雲美展

《森林城市》 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義大利建築師斯特法諾·博埃裡(stefano boeri)及其上海團隊為展覽特別創作體驗式裝置作品,邀請觀眾探索“垂直森林城市”理念。這種新一代高層城市建築被樹葉和植物完全覆蓋,宣揚著城市空間中建築與自然的共存關係。

“樹,樹”展覽放大了參展藝術家、科學家和哲學家的聲音,透過訪談實錄與影像再現調動觀者的多重感官,開啟一段全方位的視聽之旅。展覽期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卡地亞基金會聯合舉辦了一系列包括放映、講座和表演在內的特別活動。此外,更有收錄近500幅圖片以及多篇學術性和批判性文章的中英兩本畫冊作為“樹,樹”展覽的學術支撐,讓讀者沉浸在樹木的美麗、獨特和富饒之景中。感謝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對展覽的鼎力支援。

>>點選https://vr。powerstationofart。com/2021/tree/index2。html,進入

“樹,樹”線上全景展廳

,瀏覽更多作品!

供稿: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特別

宣告:

由於條件所限,可能出現未署名的原創圖片或文字,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權利人聯絡授權及稿酬事宜。熱忱歡迎權利人與編輯部聯絡署名授權、稿酬等事項。聯絡郵箱:654870764@qq。com,微訊號:shanghailvyouju

本文由“樂游上海”微訊號shanghailvyouju 授權刊載。

欄目主編:李寶花

文字編輯:李寶花

本文作者:樂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