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2022-06-12由 路上讀書 發表于 漁業

榛子產地哪裡怎麼吃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最近,一部高分良心國產劇火熱開播。原本定檔2018年末上線,卻中途遭遇多次撤檔、延期,等得觀眾望眼欲穿。沒想到前幾天低調上線,受到網友們的瘋狂打call,連嚴苛的豆瓣er也給出8。7分的高分,有望成為今年的最佳國劇!

《長安十二時辰》(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25集,濃縮成大唐盛世長安城裡的一天。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導演曹盾說:“努力還原大唐的一天。”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縱觀影片,你可以看到,處處有細節,細節顯良心。服裝、化妝、道具,一切都在努力還原大唐風貌。

開篇的一鏡到底,氣勢恢宏,從面到點,呈現出盛唐長安的繁華之景。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朱樓上,畫著唐妝的歌姬吟唱著李太白最新的詩作;鏡頭移至西市大街,城管在上掛上元節所用的燈籠,街頭雜耍藝人在練習表演;各路小販在張羅自己的店鋪,飄香的蜜餞和胡餅,引來了盛裝打扮的小女孩和她們的母親。婦人的體態,盡顯豐腴之美。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夢迴唐朝,親眼親身去體會長安城的一天。觀劇之餘,為了從其他側面讓你深度體驗長安城的生活,路上讀書給你分享一本書《撒馬爾罕的金桃》。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聽這個書名,估計很多朋友都納悶,這個撒馬爾罕、金桃和唐朝什麼關係呢?

撒馬爾罕,是一座歷史名城,位於今天中亞的烏茲別克。也就是說,撒馬爾罕的金桃是唐朝的舶來品。沒錯,在唐朝時期,當時的人就能吃到中亞地區生長的桃子!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經濟貿易和對外開放的政策。

作者薛愛華,是20世紀下半葉西方唐代研究的領軍人物。《撒馬爾罕的金桃》選取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朝代——唐代為研究物件,詳細研究了當時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進。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內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個方面,家畜、野獸、飛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藥品、紡織品、顏料、礦石、金屬製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書籍等,共18類170餘種,舉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幾乎無所不包,是你深度瞭解唐朝的必備書籍。

作為吃貨,就給大家扒扒書中關於唐朝“吃”的方面。

1。唐朝人的主食是什麼?

唐朝的菜是什麼口味,這個誰也不清楚。但你想想,過去油和鹽都不便宜,我們可以猜測老百姓吃的菜,應該都比較清淡。這麼推測倒也不是沒來由的,根據當時和尚的記錄,唐朝人經常吃生魚片和蔬菜,挺像今天的日本料理。實際上,直到唐朝年間,中國人才學到了外國人做菜的經驗,往菜裡面新增各種調味品。

到底唐朝人吃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主食。

唐詩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可見,粟就是唐朝人的主食之一。粟,就是小米。今天,我們都拿它熬粥喝。粟是典型的北方作物,南方人呢,就種水稻比較多了,吃的都是大米。

在唐朝,像我們今天常吃的各種蔬菜、大豆、李子、蔥、竹筍什麼的,在當時已經有很多人吃了。那麼,唐朝人還吃些別的什麼“特色菜”呢?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如說貴州,當時的貴州人,就特別喜歡吃青蛙。廣州人愛吃“西米餅”,除了西米餅,廣州人還講究,喝酒還要吃牡蠣。至於浙江人,則喜歡吃“栗子粉”。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這些東西,都是當時南方的土特產。我們今天看到不少土特產,經常打著某某皇帝的旗號,特別是乾隆的,覺得這樣可以多賣幾個錢。但說實話,中國的特色菜、土特產雖然多,但想要發揚光大,非得在京師鬧出個名堂才行。為什麼這麼說,很簡單,皇帝很忙,是沒空到處轉悠的,想要成為“貢品”,抬高身價,不在京師先出名,皇帝哪會知道呢?

但只要打出了名堂,這種食品就會被列入“貢品”的名單,定期送到御膳房。我們看看,唐朝能被列入“貢品”的食物有哪些。

比如陝南“夏蒜”、甘肅北部的“鹿舌”、山東沿海的“文蛤”、廣東潮州的“海馬”、浙江的幹生薑、陝南的枇杷和櫻桃、安南的香蕉和檳榔、河南的柿子以及長江流域的“刺橙”。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土產。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除了這些,有一種重口味的特產,那就是湖北進貢的“白花蛇”肉乾,陝南在稻漿中醃製的“糟瓜”,這個看上去,好像口味也挺獨特。

2。唐朝進口過哪些美食?

你可能沒想到,平日裡那些習以為常的美食,竟然是舶來品。

比如,從朝鮮半島進口的松子,在今天叫“海松子”。還有種東西叫“阿月渾子”,是從西域進口的,在今天,它叫“胡榛子”。唐朝從當時的南詔,也就是今天的雲南,進口了一種東西叫“蔓胡桃”,其實就是今天的“泡核桃”。

除了各種蔬菜果實,唐朝還進口了很多水產品。很有意思的是,這些水產品,大多都是產自今天的東北一帶。

比如說鯔魚,是東北地區的“渤海國”進貢的。這是一種海魚,按照唐朝的吃法,鯔魚用鹽醃一下,蘸著醋吃,據說味道非常不錯。在過去,鯔魚可是個寶貝,因為鯔魚的口味很不錯,因此很早之前就成為王公貴族的專屬美食了。不過在今天,鯔魚便宜得很,昔日王公貴族才能吃到的東西,早就進入尋常百姓家了。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說完了魚類,我們再看看蔬菜。

比如說菠菜,菠菜來自泥婆羅國,泥婆羅,就是今天的尼泊爾。不過,菠菜也不是尼泊爾的特產,它只不過是借花獻佛而已。菠菜的原產地是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因此,菠菜一度也被稱作“波斯草”。

唐朝時候,還引進了一種大家非常熟悉的進口蔬菜,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藍。甘藍是從哪裡來的?那可就遠了,它是從遙遠的歐洲傳來的,經過西域、吐蕃、河西走廊,一步步傳到唐朝來的。

3。唯有美酒與美食不可辜負

在進口的食品中,我們單獨把美酒拎出來講講。

唐朝時候,市面上至少已經有了好幾種洋酒了,如東南亞的檳榔酒、棕櫚葉酒、西域的大麥酒。

不過,這些酒都是土法釀造的土酒,基本上都不入流,登不上大雅之堂。真正的洋酒,能在唐朝賣出身價的,還得是從西域進口的葡萄酒。

我們知道,喝啤酒可以一杯接一杯,喝二鍋頭可以一口悶,但喝葡萄酒時,只能倒上一點,輕搖慢晃,慢品細酌,才能品嚐到它的獨特滋味兒。別說你了,唐朝人對葡萄酒也是喜歡得不得了。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比如著名唐朝詩人王翰寫的那句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至今讀來,依然能讓人浮想聯翩,多美的畫面,瑩透亮閃閃發光的杯子裡斟滿了葡萄美酒。

實際上,唐朝人對於葡萄酒的喜愛,哪裡是一兩句詩就能寫盡的呢。要知道,葡萄酒是唐朝官方要求“進口”的。

唐朝征服西域之後,官方便以正式的公文,要求西域的高昌每年都要進貢各種葡萄產品,比方說葡萄乾,還有葡萄原漿,以及他們釀好的葡萄酒。

嘗過了葡萄的甜頭之後,唐朝人便想著怎麼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種上葡萄。後來,就連長安的皇家園林裡也種上了葡萄,以及那種無籽的馬奶葡萄。我們知道,葡萄其實並不難種,但這種皇家葡萄味道好不好吃,我們就不知道了。

葡萄進入皇家園林之後,不知是誰手快,又把它移植到了其他地方。一時間,全國各地都有人種葡萄,野生的葡萄更是不計其數。

終於播了!8.7分的良心國劇,文化自信才是國產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大詩人劉禹錫是個很自戀的人,住著個破屋子,但嘴很硬,非要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且“往來無白丁”。但面對葡萄的誘惑,他屈服了,不僅從荒野裡拔了一棵野生葡萄自己種,還特意寫了首《葡萄歌》。

你看看,在唐朝,葡萄和葡萄酒多麼受人歡迎。可惜的是,在我國,葡萄酒一直沒成為主流。唐朝時候的釀葡萄酒技術,也沒有發揚光大,今天中國的葡萄酒,還是清末由實業家張弼士先生開創的“張裕”,學習西方釀造方法發展而來的。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